摘要:藝術設計具有養成個體與群體正確政治意識、道德觀、人格品質的獨特教化功能,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具有同一性,科學認識和發掘藝術課程的思政教育價值,對于高校大思政格局的形成具有特殊及深遠的意義。本文探討了藝術類專業課程思政的實踐幾條途徑,從教學體系、教學手段、機制構建等方面加強藝術設計類課程的思政實效性。
關鍵詞:課程思政;藝術設計
一、背景: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的轉變
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指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全育人”教育的重要論述,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也強調了宣傳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要把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為重要職責。這充分說明了黨和國家對思政的高度重視。課堂教學過程是育人最主要的過程,如何注重在價值傳播中凝聚知識底蘊,又注重在知識傳播中強調價值引領,突出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融通,實現從“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創造性轉化,拓展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應該承擔的教育使命。
二、加強藝術設計專業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眾所周知,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學生在學習專業技能上花費的時間較多,在文化學習方面投入的時間、精力較少,對政治理論學習和思政教育的關注不高,對思政課程的教學也缺乏興趣和熱情。同時,在搜索、積累一些國際前沿知識體系的過程中,容易受到外來文化和不良文化的干擾,這對他們政治素養和理想信念的堅定有著嚴重影響。因此加強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是改革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因素之一。
思政理論中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等都與藝術有著本質的趨同性,藝術活動建立在道德基礎之上才能體現出生命的正確的價值理念,藝術作為當代文化的形式,其傳達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途徑和作用十分廣泛和重要。藝術類專業學生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承擔著中華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因此,將思政與藝術課程相結合,不僅豐富藝術類課程的教學內涵,更是提升學生藝術綜合素養,培養具有真善美高尚品德、繼承中華文化優良傳統的復合型藝術人才的新途徑。
三、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思政的改革路徑探索
(一)構建“專業課程為主、思政課程為輔”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
圍繞學生價值取向、行為規范、職業道德的培養,使專業教育與思政協同發展,專業課程講授中融合思政內容時做到“潤物細無聲”,如《公共藝術設計》課程為例,教學團隊應給學生明確創作時宣揚表現的重點:愛國精神;正能量—傳播公益思想和社會責任感;中國傳統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諸如此類,在其他的專業課程實踐中巧妙的融入美育教育、中國傳統文化、傳播社會主義正能量等內容,與思政課達成協同效應,充分發揮專業課程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同時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改進。
(二)創新課程教學手段,提升思政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教師們在課堂上應創新教學方式,增強師生互動,讓思政內容具有親和力。如《色彩》,教學中采用 “紅色靜物寫生和紅色風景寫生”主題,深入發掘紅色資源,帶學生實地寫生,把紅色場景的風景寫生作為切入點,提高學生的愛國情懷。如《藝術鑒賞》課程,可以在課程中增加影片欣賞、作品分析、參觀展覽等更直觀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改變以往該課程枯燥乏味的理論講授方式,引導學生擁有積極健康的人格,感知道德與目標的統一,潛移默化地培育學生的情操、愛心、從而使他們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
(三)課內課外聯動互補—以豐富的文化實踐活動拓展思政形
通過課內外文化實踐活動加強學生美育教育,以藝術化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感受思政的積極性,如:1、用藝術化的形式來傳播正能量—主題展覽會、攝影集等;2、結合大學生身心特點,舉辦專題班會、辯論會、游戲等;3、結合國家時事重大活動,集體觀看提交思想心得等,弘揚主旋律,培養家國情懷;4、加強與社會的聯系,進行主題調研、關愛弱勢群體等,關注社會熱點問題、體驗中華道德文化。總之,不斷深入發掘活動素材的內涵,用藝術化的方式來拓展思政教育的形式。
(四)加強課程思政教師團隊建設
藝術專業教師在專業能力上比較擅長,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稍顯薄弱。這需要學校為教師搭建良好的溝通及學習平臺,通過培訓、講座等多種方式,增強教師“育德”的意識和能力,提高在教學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意識。同時,學校應注重整合思政教師、專任教師、輔導員隊伍,院系基層黨組織等,通過資源整合,合理構建,以教師、行政、基層“三位一體”的策略,優化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
四、總結
“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課程思政”不是簡單生硬的說教,它寓于多樣化的課堂內和外的教學之中,藝術設計專業因其獨有的學科屬性,在課程思政工作推進和落實過程中必須遵循學科規律,融合專業特色,創造合適途徑,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才能真正把藝術創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探索課程思政,綻放藝術之光。
參考文獻:
[1]魏亮,張艷麗,唐楚虹.藝術課堂與思政教育的融合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03):30-31.
[2]徐瑞哲.上海高校“課程思 政”改革全覆蓋[N].解放日報,2018.01.15.
[3]劉林楓.課程思政綻放藝術之光,探索“黨建+課程思政”新模式——以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為例[J].高
教學刊,2018(23):194-196.
[4]邱愛金.科學認識和發掘高校藝術課程的思政教育價值[N].光明日報,2018.10.
作者簡介:劉鵬,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