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雨琦 王浩成 劉煜 崔皓然



[摘 要]針對大學生因熱愛科創活動并渴望落實而萌生的創業意愿、創業熱情,以及創業意愿不斷遞增的現狀,文章研究以黑龍江省東北農業大學的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根據收集到的200余份問卷數據,應用逐步回歸模型分析了創新環境中的部分因素與大學生創業意愿之間關系。結果表明,在高校的創新環境下,創業意愿影響程度由高到低的變量依次為:性別、創業指導程度、農業相關度、政府扶持力度、創業榜樣影響、學術水平、創業條件與創業壓力8個變量。而對于提升高校創新創業氛圍的目標,則需要結合這八個方面進行統一完善,實現創新帶動創業,創業推動創新的新格局。
[關鍵詞]創新環境;創業意愿;高校大學生;逐步回歸
[中圖分類號]F241.4
1 引 言
2019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應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鞏固落實農業農村好形勢,提高農業創新,為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贏得主動權。目前,我國創新環境正處于蓬勃發展的黃金階段,國民的創業意愿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創業者進入經濟環境,各種創業集群在時代潮流中快速成長,帶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現在青年是創業活動的主體,占創業者總體比例的41.67%,高校創業集群基本成型,進入優化階段(張秀娥和馬天女,2018)。我國對于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研究相對其他發達國家較晚,在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對此領域的深入探究,在研究初期側重于創業思想的教育(鄭曉蕓,1993),在21世紀初開始將重點移至高校創業集群這一創新聚集地(陳昭鋒,2002)。大部分大學生因熱愛科創活動并渴望落實,于是萌生了創業意愿。在調查中,創業意愿集中在創業集群的現象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通過研究,我們希望可以得出創新環境與創業者創業意愿之間的關系。
2 研究綜述
2.1 創新與大學生創業意愿研究
美國經濟學家Schumpeter在《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首次提出創新(Innovation)。[3]創新是指人們利用現有的物質、產品等資源可以創造出新事物的一種能力與手段,是人類主觀能動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我國主要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開展創新的研究,在設立高校之后,高校的創新工作更是受到了許多學者的廣泛關注,許多學者都將高校改革的重點落實在提升大學生的創新精神方面(劉道玉,1984;陳家生,1999;魏茂全,2000)。
創業意愿(Business Intention)通常是指人們對于創業的一種并未進行實際實踐的想法。學者們對創業意愿的理論探討,主要源于“學術資本主義”理論和“三螺旋”理論,但無論哪種理論,其核心都是創新精神的培養。對于創業意愿的研究,國外學者認為新企業在最初成立的階段需要投入時間制訂詳細的計劃。因此計劃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很適合用于創業意愿的研究(Bird,1988)。[4]
2.2 創業教育影響研究
創業教育是近十年來吸收全國各地研究陶行知的成果并結合四川的實際于1988年3月16日提出來的(胡曉風,1988年12月)。[5]在我國,青年大學生是創新創業的主力軍,同時學者們又提出創業教育對于創新意愿的正向影響程度最高,因此,在高校高等教育的改革之中,開展創業教育將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學者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路徑進行探索(何靜,2013)。[6]在創業教育的研究過程中,首先是利用計劃行為理論,發現了創業教育是個人行為,為創業的實際實踐提供動力(Solesvik,2013);而后,國內學者引入創新思維和創業環境兩個變量,構建了驅動型理論體系,進行了創業教育對創業意愿轉變為創業行為的影響機理檢驗。之后,創業教育又被認為能夠增強創業夢想者和潛在創業者的創造性思維,間接地積極作用于對創業教育的影響(郭昱鑠和張秀娥,2017)。目前,已有學者提出農業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在未來應該構建以創業實踐為導向的創新創業的生態體系(陳延良和呂嘉昌,2018)。[7]
2.3 創業政策影響研究
創業政策的內涵是通過設計一定的規劃過程,帶動起該地區潛在創業者的創業精神,培養創業實踐技能以及提高參與創業活動自身能力的政策措施(Lois Stevenson和Anders Lundstrom,2001)。Degadt(2004)提出,創業政策就是運用政府對創業的管理方式和扶持力度,激勵創業者繼續進行創造,鼓勵潛在創業者將創新想法轉變為現實的一種手段。從定性角度進行分析,創業政策可以有效地提高創業的熱情,從而創造出良好的創業氛圍,促使更多的人進行創業嘗試;從定量角度進行分析,創業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群眾的創業意愿,促使創業意愿能夠轉變為創業實踐,從而增加了創業者的數量。
2.4 其他因素影響研究
創業意愿會影響個體的行為動機,激勵個體在可行的條件范圍內將意愿轉變為實際內容(Conner和Armitage,1998)。一般情況下,在父母有創業經歷的,可以為子女提供經驗方面和經濟方面支持的家庭中,孩子的創業意愿會非常高(D. Holtz-Eakin)。除此以外,創業意愿還受著其他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個體體質(包括家庭、個人性格、責任感等)對個體的創業意愿的影響(錢永紅,2007)、人脈和資金支持、自學能力、創業氛圍與創業教育、風險承擔與挑戰意愿以及事業心對創業意愿的影響(劉月秀,2013),同時參加學校舉辦的有關創業計劃和創業實踐的活動對學生創業意愿形成也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2.5 小結
基于上述文獻分析可知,創業意愿受著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包含內部因素,如個人性格、個人特質等。同時也有外部因素的影響,如創新環境、創業政策、創業教育等。因此,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意愿存在著很多的不確定性,在此種狀況下,深入研究各要素對創業意愿的影響機制顯得更為重要。
3 實證分析
3.1 模型的構建
本文依據對相關文獻的閱讀掌握和本文的研究目標,建立逐步回歸模型開展本次研究。結合國內外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本文將從金融維度、政府及高校支持力度維度、教育培訓維度、科研轉移維度、創業市場維度、創業壓力維度、學術創造維度以及榜樣維度在內的8個維度19個變量對創業意愿進行研究。
3.2 變量定義與說明
參考相關文獻并結合本研究實際需要,此部分將對問題所涉及相關變量進行定義,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3.3 實證研究過程
運用逐步回歸模型,得出預測變量的重要性如圖1所示。從圖中首先可以看出年紀對于創業的影響程度非常大;其次,政府扶持力度、高校扶持力度以及是否與農業相關對于創業意愿的影響也相對較高。政府扶持力度以及創業條件與大學生創業意愿之間有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政府制定相應的創業政策對大學生創業在物質上和精神上都有很重要的影響。
其中男性的創業意愿顯著高于女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男大學生更愿意在未來就業時選擇自主創業,而女性由于心理或生理方面的障礙,在今后是否會堅持創業產生較大影響。所以,就大學而言,應鼓勵女性大學生積極參與各種類型的創業比賽和實踐活動,引導其樹立自立自強精神和自主創業意識,實現自我價值;就政府而言,應建立并健全女性大學生創業的保障體系和金融體系。
創業指導和優質的創業榜樣對于大學生創業意向也有顯著的正向引導作用。對于創業指導這一因素來說,創業過程中需要不斷接觸新的信息并且要善于尋找機會,需要制定人生目標對未來一段時間的創業過程有一定的規劃,同時需要擁有較高的風險承受能力,以上這些都需要通過創業指導的方式來幫助有意愿創業的在讀大學生進行指引。對于優質的創業榜樣這一因素來說,創業榜樣可以作為一個社會參照物分別通過創業示范、創業支持和機會識別這三種方式影響創業意愿,讓大學生創業者對未來的人生有一定的憧憬。同時以榜樣的標準要求自己,提高主觀能動性。
而農業相關度和學術水平與大學生的就業創業意愿呈負相關關系。大部分大學生創業不選擇與農業相關方向進行創業,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學生創業者對農業存有固有的印象(周期長且效益低、可能會遭受自然災害等不可抗拒因素的影響等),同時,大學生創業者對于未來的定向沒有很好的把握,這兩方面因素導致大學生并沒有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去嘗試與農業相關的創業。對于學術水平與創業意愿形成的關系,調查結果顯示學術水平越高的大學生越不愿意自主創業,而有創業意向的同學大多是認為自己學術水平不高的那部分。這是因為,前者認為自己應該繼續堅持學術研究,而后者可能由于自己在本專業方向就業困難被迫選擇創業。
4 結 論
青年大學生自主創業是我國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需求,同時也是緩解社會就業壓力,改善我國就業緊張形勢的一種有效方式。本次研究,通過閱讀相關文獻,結合掌握的知識以及目前的現狀和背景,設計調查問卷,以黑龍江省東北農業大學的在校大學生為主體開展調查。同時根據問卷調查的數據,運用逐步回歸模型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后得出影響創業意愿形成的8個因素,按作用程度由高到低的排序為:性別、創業指導程度、農業相關度、政府扶持力度、創業榜樣影響、學術水平、創業條件與創業壓力。
5 政策建議
摒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中的固有模式,并創建新型教育體系。各高等學校要以與時俱進的科學態度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通過建設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及頭腦風暴等授課方式,提高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高校學生的創業熱情。
加強創新創業學院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教師作為創業教育中的主要因素,有關部門應制定完善的師資培訓體系,通過外派學習、階段性組織培訓班培訓、高校間相互外派導師等方式合理配置教師資源,達到資源利用的最優化。
促進形成大學生創業集群,通過集群效應推動創新創業縱深發展。高校可以利用校內的閑置資源等,為校內已成型的或有創業想法的團隊提供創業場所,建設孵化型創業培訓基地,形成創業集群,并且進一步形成新型創新體系,建造創業新格局。
參考文獻:
[1]馬海濤,王東偉.我國政府采購政策功能效應研究:綜述與展望[J].新疆財經,2014(2).
[2]林靜姍,朱李楠.對創業教育中創新精神的思考——以大學文化為視角[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9):10-11.
[3]周琪,劉冀楠.大學生創業的社會支持文獻綜述[J].改革與開放,2014(16).
[4]王占仁.中國創業教育的演進歷程與發展趨勢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34(2):30-38,113.
[5]何靜.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分析及改革路徑探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3(35):190-192,198.
[6]陳延良,呂嘉昌.農業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探究——以東北農業大學為例[J].教育探索,2018(4):52-55.
[7]李雨晴,徐杭.電商金融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機理分析[J].商業經濟,2018(8):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