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福華
【摘? 要】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近年來教育界的熱門話題,如何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升它是一線教師需要思考的新課題。本文從道德與法治課堂提問的價值出發,試圖尋求培養新時代學生學會學習、理性思維、實踐創新等關鍵素養的路徑。
【關鍵詞】課堂提問價值;核心素養;培養路徑
近年來,風靡教育行業的“中國學生核心素養”吵得沸沸揚揚,熱度不減,教育專家說: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就是關注“教育要培養什么樣的人”這一最根本的教育問題。我國人口問題嚴峻,是一個教育大國但并非教育強國,面對當前“表面”素質教育“背后”應試教育的現狀,作為教學一線的道德與法治教師,不禁要思考:教育到底該培養什么樣的人?應該培養學生哪些核心素養才能使其更好地成長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國家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將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那么,這種“品格”和“能力”該如何具體落實到課堂教學中?通過本人多年從事一線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經驗,我認為教學中教師有價值的提問既是教學信息的傳輸過程,又是師生間情感交流碰撞的過程,它是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方式之一。
一、有價值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問題是教學研究的起點,也是探索未知的一把鑰匙。創設問題情境,可以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或一個經典的案例,也可以是為了教學需要而虛構的特別例子,還可以是“被創造的現實”等,不論采用何種情境教學,都要以促進學生有意義的學習為根本目的。例如,本人在教授蘇人版九年級《理想與現實》內容時,在課前我搜集了部分學生暢談的各自理想,并將其進行處理,形成圖片資源,便于在課堂教學中展示。我利用學生自己的資源創設出真實的問題情境:在了解同學們的理想后,你能否說說他們樹立這一理想的依據是什么?你能否發現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學生根據如此真實的問題情境,從而很容易地思考出個人理想的確立既要考慮自身的興趣愛好特長也要考慮國家社會發展的需要,理想是源于現實但高于現實的,兩者緊密相聯。由此可見,有價值的問題情境的創設是引導學生關注自身、關注他人、關注社會、學會學習的重要基石。
二、有價值的問題導向,鼓勵學生批判思維
美國優秀教師格雷塔曾說:如果一定要我說教學有什么訣竅的話,那就是問題。孩子天生就具有好奇心,因此,采用有價值的問題導向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批判思維的重要法寶。批判性思維主要有以下特點:1.基于證據。證據意識是學習不同學科知識首先要具備的。2.獨立思考。不依賴于他人的觀點和想法。3.不斷質疑。質疑是為了更好的相信。4.理性判斷。深思熟慮,有理有據,不被感情所蒙蔽,理智果斷地做出決策。還記得有一次參加市級教研活動時聽了一節《道德與法律》的課,授課教師為了讓同學們深刻理解“道德”與“法律”之間的區別與聯系,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道德比法律更重要還是法律比道德更重要?為什么?同學們議論紛紛,各抒己見。不同的觀點碰撞出良好的課堂效果,整個課堂氣氛達到高潮,在熱烈的討論后同學們發現無論是道德還是法律對于我們的生活、學習都是十分重要的,似乎離開了哪一個我們的利益都無法得到保障,因此,自然而然得出“我國既要堅持依法治國,也要堅持以德治國”的治國方略。從這個案例中不難發現,有些問題的答案并非是“非此即彼”,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十分必要,這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三、有價值的問題活動,培養學生實踐創新
詩人陸游說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想真正理解教材上的知識,必須經過自己的親自實踐才行。“過程永遠比結果重要!”。美國學者杜威的“做中學”教學理論是當前“活動化教學”的“先祖”,他曾對傳統授課形式提出過批評,他認為“一行行整齊排列的課桌椅的教室,學生只能靜聽無法活動,只能單純的學習書本課文,無從發展兒童的創造與思維能力”。因此,要讓學生在我們組織的活動中學習,而且在活動之前、之中教師都要以問題作為指導,讓學生帶著問題參與活動過程,而不是安靜地傾聽教師的“知識灌輸”。在學習《學會合作》一框時,學校里有位年輕教師就采取了“活動化教學”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他指導學生將班級里整齊劃一的課桌重新重組,分成六個小組,方便學生活動。為了探討“合作的技巧和方法”,他讓六個小組玩“搭紙牌”游戲,在規定的時間里看看哪個組搭得又好又快,并且表現好的小組需派出代表闡述經驗。活動開始后,有的小組急忙開始搭建,有的小組卻是先商量搭建策略,場面好不熱鬧。不一會兒,時間到了,有的小組已經順利完成了搭建,還有的小組依然沒有成功,此時成功小組適時介紹自己的成功經驗就顯得十分必要。這樣,知識和能力教學的目標就很容易實現,學生通過活動自己就會發現“合作需要智慧和技巧”,因此,團隊意識在參與活動時就顯得十分重要。不光是課堂游戲這種模式,目前為了教學需要,道德與法治教師也是腦洞大開,諸如:小品表演、現場連線、模擬法庭、模擬政協等也被搬進了課堂。
總之,社會發展如此迅速,不僅對學生提出高要求,對教師的要求也是一樣。作為一線的道德與法治教師,我們每天都面對著新時代富有朝氣的學生,想辦法培養其熱愛課堂、熱愛學習的激情,從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奠基,這是我們的任務和使命。
【參考文獻】
[1]余文森.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7
[2]賁友林,張齊華.少些“追風”,多些思辨:關于“創設情境”的一段教學經歷與思考[J].人民教育,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