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曉燕
【摘 要】音樂教學方法多樣,而體態律動是其中一種極好的音樂活動形式。本文主要針對新體系教學中體態律動普遍存在的問題,談談如何巧用音樂體裁、強調自然表現和統整教學內容等進行體態律動,使學生在有效的體態律動中,積累感性音樂經驗,獲得自主情感體驗和提升音樂聯覺能力,真正做到讓音樂屬于每一個孩子。
【關鍵詞】音樂新體系;體態律動;核心素養
體態律動源于音樂教育家達爾克羅茲創立的體態律動教學法,所謂的體態律動是指在聽音樂時用身體的運動體驗音樂,并將這種體驗轉化為感受認知。新體系強調:讓音樂屬于每一個孩子,以音樂實踐活動作為重要教學方法。但在教學活動中,我們經常會看到由于音樂教師對體態律動認識不足,導致教學質量不高。問題大致如下:1.為律動而律動——偏離音樂內容;2.律動就是舞蹈——誤解兩者要求;3.單一作品律動——作品缺乏整合等。其實,我們可以通過借助音樂體裁、強調自然律動、統整教學內容等手段進行體態律動教學,使學生在有效的體態律動中,積累感性音樂經驗,獲得自主情感體驗和提升音樂聯覺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巧用音樂體裁律動 獲得感性音樂經驗
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我常常發現在進行曲和圓舞曲等體裁的教學中,學生通過有效的體態律動能獲得很好的感性音樂經驗。
比如,在《拉德茨基進行曲》的教學中,我采用不同的問題激發學生想象,引導學生參與律動體驗,不斷豐富學生的感性音樂經驗。初聽樂曲時,全體學生隨音樂自由律動,此時大部分學生選擇了整齊的齊步走。復聽時,教師假設:請根據音樂中節奏、力度和旋律的變化,想象樂曲所表現的內容與情感。對比不同律動體驗后,學生能感受到從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律動,到根據作品內容的律動,其動作更具質感、更有控制力,也喚起了學生不同的音樂情感體驗,豐富了學生已有的音樂經驗,提升了學生的音樂素養。
在《繽紛舞曲》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在《青年友誼圓舞曲》和《溜冰圓舞曲》中感受圓舞曲的韻律特點,由于圓舞曲突出的三拍子強弱規律,學生很容易掌握圓舞曲步伐,因此在律動中,先引導學生拍出圓舞曲的節奏:“X X X”接著跟隨音樂加入圓舞曲步伐參與體驗。當然,步伐應遵循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方法進行。比如,從走自由的三拍子步伐、到兩人合作走斜步的步伐、再到斜步加旋轉步的圓舞曲步伐,最后學生很快掌握了圓舞曲的速度、力度變化及旋律特點,這為豐富學生的感性音樂經驗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強調自然表現律動 加強自主情感體驗
達爾克羅茲曾強調,學生對音樂的感悟應該是一種自然表現,所有的體態動作都應是學生出于自然、真實的狀態,反對做作和一切事先統一規定的動作。
在《正月十五那一天》這首堆諧律動中,一老師為了讓學生參與歌曲中堆諧所特有的藏族踢踏舞的特點,就引導學生用踢踏步去律動,學生一下子活躍了起來。但接著老師就對學生的踢踏步中腳步位置和手臂擺動的角度等動作進行很久的教學,為了達到舞蹈的要求和整齊度,十幾分鐘一晃而過,學生的積極性也越來越差。在律動教學中,我們應該明白:體態律動與舞蹈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再如,本人在《青春舞曲》的律動教學中,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自己設計體態律動參與體驗。盡管兩個樂段的動作都采用維吾爾族代表性的動作參與律動,但兩個樂段,不同的分工讓學生在律動中明白了這首歌曲的音樂結構,促進了學生音樂思維的發展。
三、統整教學內容律動 發展音樂聯覺能力
音樂教育家廖乃雄教授曾提出:音樂教學應重視使音樂訴諸于聽覺、動覺、視覺、感覺和知覺這五種感覺,只有這樣才能加深對音樂的感受。在新體系教學中,音樂教師要轉換教學手段,對教學內容進行統整。如采用“一課多取”的方式,即用多個片段強調學生某幾個能力的提升;或“多課一取”的方式,即階段性地對一個作品再現,并賦予它不同的目標和任務。在統整教學內容中進行律動教學,將聽覺、視覺、動覺結合起來體驗,能很好地促進學生音樂聯覺能力的發展。
比如,在《草原放歌》單元中,筆者執教了一堂形式多樣的一課多取的綜合課。利用馬頭琴、《鴻雁》和《嘎達梅林》等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通過采用同音反復,哼鳴旋律,改變速度、力度,分角色表演遼闊的草原和騎馬奔騰等多樣形式參與的律動,成功調動了學生的聽覺、動覺、視覺、想象覺等多種感官,打通了它們之間的聯系,使學生意識到每一段音樂與情感之間的聯系,真正促進了學生音樂聯覺能力的發展。
在中國民歌教學中,我經常采用多課一取的手段進行教學,將一個作品賦予不同的目標和任務,階段性地出現,既為學生進行了復習,也提高了學生對民歌中三大體裁不同特點的認識。這種不同階段出現同一首作品所賦予的不同要求,使學生對作品內容和情感的掌握更深刻,尤其在豐富多彩的律動中,學生的多種感官被調動起來,促進了其音樂聯覺能力的發展。
中央音樂學院高建進教授說過:“懂得了音樂的形式并不算真懂音樂,懂得了音樂的情感才是真懂音樂;掌握音樂情感主要靠自主情感體驗;學生實現音樂情感體驗主要依賴音樂實踐活動”。在音樂課堂中,有效的體態律動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音樂體驗,使他們不斷積累感性音樂經驗,可在聽、動等過程中不斷發展學生的音樂聯覺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廖乃雄.音樂教學法[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
[2]陳蓉.聲勢:音色、節奏與身體[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溫州市甌海區瞿溪華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