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玲
摘 要:在當下小學教育階段,學生的語言積累情況不容樂觀。在教學中,教師只注重語言積累形式化,而輕視語言的實用性,重視知識的講解,忽視語言的積累,只注重教材內容的理解,忽視課文的拓展朗讀。影響學生的語言積累和良好語文素養的形成,這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生;語言積累;現狀;問題;對策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對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有至關重要的租用,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基礎。而良好的語文素養包含著能夠靈活運用語言進行聽說讀寫的能力,準確理解傳統文化的知識基礎。所以,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學生語言積累。
一、小學生語言積累存在的問題
(一)注重講解,輕視積累。
近些年,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和高考“指揮棒”的導向,加上信息化生活的普及與發展,對小學生的學習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尤其是他們習慣于在網絡中交流,忽視了人與人面對面的交流。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為了考試,部分教師急功近利,只重視教材中重點知識的講解,而輕視了通過交流、表達進行語言積累。如,在語文課上,多的是教師“滿堂灌”講解課文重點內容,少了師生間和生生間的交流和討論,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只是死記硬背記住應試內容,缺乏語言性的積累,學生真的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機器,”影響到以后的學習和發展。
(二)追求形式,忽視朗讀。
小學語文教學,重點是學習習慣的培養,如,書寫、朗讀、傾聽等習慣。但是存在的問題卻是課堂教學只追求課堂形式的花樣繁多,忽視了課文的朗讀指導,使得學生在眼花繚亂的“花樣”形式下,既不會朗讀課文,也沒有理解課文內容,談何提高語文素養?如,在語文課上,老師一會兒是課件展示,一會兒又是音視頻播放,加上所謂的合作學習,讓學生只顧得看熱鬧,根本不會學習和思考,更沒有時間認真朗讀課文,安靜地思考。這種教學模式的“花架子”,在觀摩課上看起來是“高端、大氣、上檔次,”但是,對于學生來說,只是跟著老師的指揮棒進行“表演”,到頭來,一無所獲,談何語言積累和學習效果?
(三)重課本內容,輕課外閱讀。
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只不過是學生學習的一個范本,要想拓展知識全面提高語文素養,還需要大量的課外閱讀。而現實情況卻是這樣的:部分教師只是將課本內容研究地滾瓜爛熟,字詞教學,古詩背誦,習作指導,都爛熟于心,甚至可以不拿課本進行授課,但是僅限于教材內容,沒有更深入地向課外拓展。雖然通過機械地鞏固記住了那么多字詞,卻不會靈活運用,雖然有那么多課外讀物,卻被課內作業占據了大量時間而無法閱讀。這就導致學生的知識面越來越窄,思維方式越來越僵化,隨之停滯不前的還有語言方面的積累。學生只會照著寫,不會交流,只會跟著讀,不會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這都是當下小學生語言積累存在的問題。
二、提高小學生語言積累的有效途徑
(一)結合教材內容誦讀積累詞句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應該轉變觀念,積極改進,以利于提高小學生語言積累的效果。如,課本內容是學習的主要依據,也是教師教學的根本,依據教材內容教師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教會學生掌握基本字詞,這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不能輕易舍棄。但是,也不能局限于教材內容,要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拓展到課外學習,將自己掌握的知識進行靈活應用。其次,指導學生朗讀,通過課文的朗讀,感悟課文內容,提高語言積累和語言感覺。然后在課本內容的基礎上,拓展到課外閱讀上,可以是經典誦讀,如,《弟子規》《唐詩宋詞》,可以是名著閱讀,如,《水滸傳》《三國演義》,或者是現代少兒小說,如曹文軒和楊紅櫻的兒童小說等,這樣既拓寬了知識的應用面,又增加了語言積累的方式,循序漸進,效果會日漸凸顯。
(二)結合實踐活動應用積累文字。
語言的學習和積累,除了大量的文字性識記和誦讀之外,還在于實踐活動。任何理論性的學習,都需要在實踐中進行檢驗,才掌握地更牢固,印象會更深。同時,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進行積累和應用,效果更明顯。如,在課堂上積累了十幾首古詩詞之后,我們不妨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比賽,鼓勵學生搜集一些課外的經典詩詞誦讀,然后通過比賽進行檢查和評價。因為搜集古詩和誦讀的方式不同,都是他們親自實踐完成,所以,學生會更樂于學習和積累。再者,根據教材內容,開展美文誦讀,“金話筒”比賽,每周故事會,課前三分鐘等活動,讓學生在口語表達的過程中進行語言積累。只有在實踐活動中去積累,才更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累的效果才更好。
(三)利用課外媒介豐富積累內容。
小學生語言積累,除了文字性的誦讀積累之外,還可以借助課外媒介進行積累。如,廣告宣傳,網絡媒體,藝術展演等,只要合理利用,一樣可以成為學生語言積累的重要途徑。引導學生關注電視新聞,了解新聞語言的精煉性,可以在每天上課前利用五分鐘時間進行新聞大事記匯總。開展藝術展演活動,可以讓學生參與整個活動的策劃、組織、表演,從主持到角色扮演,到臺詞撰寫,都由學生來承擔,這既是一種能力的鍛煉,也是一種語言積累途徑。同時還可以借助網絡媒體,吸收一些有趣的特色語言運用到課堂學習中來,更新語言表達方式。所以,不要一提起語言積累,馬上就想到文本閱讀,其實語言積累的途徑多鐘多樣,就看老師怎樣引導和組織,學生怎樣對待和實踐。
總之,小學生語言積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長期的堅持和積累。雖然積累的方式和途徑多種多樣,但是需要老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為學生語言積累打好基礎,有利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和平.小學生語言積累現狀及發展對策[J].新課程,2018(10):187-187.
[2]紀杰.小學生語言貧乏的分析與建議[J].考試(綜合版),2012(6):44-45.
[3]萬小敏[1].小學生語言積累情況調查及對策[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