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斌
摘要: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數學教學應當使學生對數學概念本質達到理性認識。使學生加深對概念的記憶和理解。
關鍵詞:理性認識;概念教學;心得體會
一、主題與背景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數學教學應當使學生對數學概念本質達到理性認識。數學概念是數學知識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正確理解,掌握概念,才能得出正確結論。從中可以看出概念教學的重要性,并且新概念課是最難上的,而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忽視概念教學,本案例我談談自己在教學過程的一些心得體會。
二、案例描述
在上完新課《補集》的第二天的習題課上:
學生1:求集合A關于全集U的補集CUA中,在我們遇到的題目中求集合A都是全集U的補集,那么是不是集合A一定要是全集U的補集?如全集__________,求CUA。
我沒有馬上回答同學1的問題,首先對學生1進行了表揚,他善于觀察總結,尋找規律從中發現問題,再把問題又拋給了全班同學,讓同學們思考、討論,讓他們自己來回答。
所以在黑板上板書:求集合A關于全集U的補集CUA,集合A一定是全集U的子集嗎?
學生2:我們遇到的相關問題都是集合A是全集U的子集,那肯定A就是U的子集,考試肯定也是,所以不用多想了。
我:這個太想當然了,不能因為平時常見的就認為就是這樣,我們要抱著嚴謹的態度去研究問題,多想多問為什么,要做到有依據。
學生3:當我們遇到問題時,有爭議時我們參考教材,以教材為標準,大家看在書里用Veen圖表示補集時是這樣的。
如圖所示,集合A被全集U所包含,所以集合A是全集U的子集,顯然成立。
我:嗯,你是從教材課本出發,似乎很有道理,但這只是課本的一個示意圖,如果這樣就是那理由也太牽強了,而且和同學2類似,有點想當然了。
學生4: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補集的定義出發,補集的概念是這樣的,對于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屬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組成的集合稱為集合A對于全集U的補集,簡稱為集合A的補集,記作CUA,即__________,相當于把全集__________中不屬于集合__________的所有元素3,4,5,6,7組成的集合? ? ?就是集合A相對于全集U的補集,所以__________。
學生4說的很有道理,當我問有沒有其他想法時,大家都同意學生4的答案,因為他是我班的數學尖子生,而且答案說的有理有據,從定義出發。看來大家都沒有其他意見,只能我自己來解析這個問題了。
我:同學4說的很有道理,就從補集的定義來看,非常正確。但大家再來看一下全集的定義,在研究問題時,我們經常需要確定研究對象的范圍,一般的,如果一個集合含有我們研究問題中涉及的所以元素,那么稱這個集合為全集,通常記作U。
那么我們在研究過程中,全集U包含了所有的元素,那么集合A的任意元素也屬于全集U,是全集U的元素,所以根據子集的定義,集合A一定是全集U的子集。
上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集合A不是集合U的子集,集合U沒有包含8,9這兩個元素,集合U是全集就已經不成立了,所以這道題是不正確的。
全班沉默了幾秒,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三、案例分析
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概念在學習過程的重要性。作為教師,不僅要強調解題方法與技巧,更要加強概念教學,以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一)概念的引出
我們課本教材往往直接給出概念。如果教師直接讓學生去接受概念內容,就會讓學生在知識接受上有突兀感,理解沒那么深入。所以我們教師應按照高中數學新課標的要求,加強概念的引入,引導學生經歷從具體實例抽象出數學概念的過程。合理設置情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了解知識發生發展的背景和過程,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也能使學生加深對概念的記憶和理解。
如高中數學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的第一課《算法的概念》,引出概念我們可以有很多方法,1、以數學史引出概念,如教集合時聯系康托;教曲線方程時講講笛卡爾和費馬;學數列時講數學家高斯故事;講二項式定理時向學生介紹楊輝等。2、以實際生活問題引出概念,從實際問題出發引入概念,使得抽象的數學概念貼近生活,使學生易于接受,還可以讓學生認識數學概念的實際意義,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例如可從教室內墻面與地面相交,且二面角是直角的實際問題引入“兩個平面互相垂直”的概念。3、利用已有的知識引出概念,利用已學知識和經驗,對新概念大膽猜想。如在“異面直線距離”的概念教學時,不妨先讓學生回顧學過的有關距離的概念,如兩點間的距離、點到直線的距離、兩平行線間的距離,引導學生發現這些距離的共同特點是最短與垂直。4、通過學生實驗引入概念,學生動手實驗,可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如講橢圓概念時,可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塊紙板,一條細繩,兩個釘子,教師指導學生固定釘子在紙板的不同位置,然后讓繩子長度大于兩釘子之間的距離,同時用鉛筆挑動繩子畫線,最終可以得到橢圓,然后再改變繩子長度分別等于、小于兩釘子間的距離,畫圖,在此基礎上,學生可根據畫圖過程歸納橢圓的概念。這樣學生不知不覺地從具體到抽象,由感性認識逐步上升為了理性認識。
(二)概念的加強
對于概念的加強,我們也有很多的方法,如1、建立概念的系統性,要想理解新概念,學生必須具有相關知識和經驗,否則就很難從概念中抽象出本質的屬性。因此,為了使學生能夠接受和掌握數學概念,應創設情境,想方設法喚起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知識和經驗。2、利用新舊概念之間的聯系,數學中有許多概念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分析其聯系與區別,有利于學生掌握概念的本質。3、重視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在概念教學中,要注意對概念逐字加以推敲、分析,防止學生片面地學習概念,以致于引起概念間的混淆。
總之,要做好數學概念的教學,使學生透徹地牢固地掌握數學概念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我們首先應該認識到數學概念教學同時加強數學基礎知識教學,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發展學生邏輯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的關系。
參考文獻:
[1]顧援.概念的教學.山西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9
[2]張偉平.基于APOS理論的數學概念教學探究[J].數學通訊,2006
[3]馬偉開.讓學生掌握數學概念的途徑[J].數學通報,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