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松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體驗式教學”模式作為一種創新教學模式被廣泛運用于中小學各學科教學中。該教學理念對中小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前進行精心的思考與設計,需要教師具備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知識與技能,還要求小學教師必須具備生活中的智慧。那么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自如、科學駕馭這一創新模式呢?筆者通過本文簡談之。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英語;“體驗式教學”模式
新課改背景下,“體驗式教學”模式作為一種創新教學模式被廣泛運用于中小學各學科教學中。開展體驗式教學,有益于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提高學習效率,促進綜合素質的提升,還能夠讓學生與教師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教學達到和諧高效的藝術境界。
一、“體驗式教學”模式概述
體驗式教學值得是要以調節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為主要目的,幫助師生解決好相互作用和相互協調好關系的一種教學方式,以便于促進教學方式更有效的展開,教學方式可以更加有效的落實。互動式體驗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改善學生自我學習能力較差的現象,通過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狀態和方法,以便于后期較好的實現學習目標。現階段大多數小學沒有展開體驗式教學,仍然保持著原有陳舊的教學模式,體驗其實本意就是提高學生自我思路和主動學習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體驗就是要讓學生們把握好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對已有的知識點進行拓展,讓學生們親身體驗到教學過程中的能力、情感、教學方式、教學意義等。
二、小學英語教學中開展體驗式教學的有效舉措
1.巧設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情境中體驗是指教師在教學中設計某種情景,讓學生在這種情景與學習內容的結合中產生聯想和共鳴,從而領悟知識。在教What can you do?這個句型時,我設計了學校運動會報名的場景,學生紛紛說:I can run. I can jump. I can throw.由于這個情景是學生非常熟悉的,學生在體驗中很快掌握了句型的要領。又比如在教How much…?句型時,我就設計了文具店、水果店、時裝店等場景,學生學起來不僅不費力,反而興趣盎然。
2.小組學習,讓學生在互動中體驗。互動式體驗是學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對話、相互碰撞中去領悟所學的內容和知識。心里語言學的研究表明,人們掌握語言主要是通過互動,或者是交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大量互動、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互動中體驗語感、運用語言。小組學習是一種較好的教學形式,它能讓學生在同伴的影響下,在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動中掌握所學的知識。
3.興趣學習,讓學生在娛樂中體驗。小學生具有好奇、好動、好玩等心理特點,游戲、兒歌都是他們喜愛的教學活動,也是一種愉悅身心的學習。它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還能夠使學生在更自然的情境中通過使用英語,體驗到英語是一種真實的語言,可以實際用于交際,培養語言使用能力。為了幫助學生記憶單詞,我常常把相類似的單詞編成繞口令,讓學生在娛樂中說,在說中體驗,在體驗中辨別,在辨別中記憶。
4.排練短劇,讓學生在表演中體驗。實踐中體驗是讓學生在某些實踐活動中通過自身親歷進行體驗,從而加深理解和產生認識、情感和行為的變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用英語開展“表演”、“做事”、“完成任務”等活動來學習英語。通過大量的練習,即實踐一一在真實的或模擬真實的語境中反復運用英語、體驗英語,直到所學習的語言逐步成為自己語言機制的一部分。排練英語短劇是一個被證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可以說英語課堂是小舞臺,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學生組成兩人小組進行角色表演,或多人小組在全班表演。學校組織的英語活動是大舞臺,學生用英語朗誦、演講或演劇。這些活動充分體現了語言的交際性、交互性,加深了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培養了語感,提高了語言的運用能力,乃至形成了交際策略,與人合作精神等。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意志、積極的態度、情感都在體驗中建立了起來,充分體現了英語這個學科所具有的人文性。
5.借助多媒體拓展空間,讓學生在想象中體驗。想象中體驗是指在學習的內容遠離學生的生活或學生從沒有過相應的經驗,教學無法組織學習的情景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建立一種想象的情景,進而讓學生產生聯想和某種體驗。語言交流的內容包羅萬象,展示的文化豐富多彩。有些充滿情趣的生活語境不能隨意創設,對跨文化的理解也不是單靠在設計活動中可以獲得。而借助現代多媒體提供的具有音樂、色彩、語言、情感等多維畫面,可以拓展學生的體驗空間,從有機的、整體性的情景中,感受蘊含的語言符號背后的濃郁的文化特色。
6.科學評價,讓學生在自信中體驗。被激勵和贊賞是發展的催化劑。小學生愛表現,喜歡引起別人的注意,重視老師的表揚。因此,恰當的運用激勵機制、多種形式的評價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學生體驗學習英語的活動中,教師要尊重和愛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樹立自信,要抓住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三種情況與學生實現真實的交流:一是當學生用斷斷續續的英語表達時,要努力理解他們,幫助他們完成表達;二是當學生由于想做真實的表達,但遇到不知道或想不起的詞語,造成表達不清楚的時候,要耐心等待,并提供幫助,這是習得的最佳時機;三是當學生的表達不是教師期待的答案時,要迅速揣摩、理解學生的思維角度,首先盡量給予肯定,然后酌情指導,或許學生的這個角度能為教學開辟一個新的視野,這就是師與生、教與學互動的新產物。
三、小結
總之,英語教學中的體驗式教育對小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小學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前進行精心的思考與設計,需要小學教師具備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知識與技能,還要求小學教師必須具備生活中的智慧。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設計出與語言知識相結合的體驗活動,也才能在體驗中時刻注意改變設計,或者增加活動內容,以促進學生英語綜合素養的提升。因此,小英語教師更應該進行知識更新與觀念轉變,更好地在英語教學中實施體驗教育,使學生在體驗中快樂的學習,在體驗中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王娟.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情景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分析[J]. 中國校外教育. 2018(25)
[2]鞏悅.“情景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現代化.2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