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成
摘要:課堂是學生獲取新知識的主要場所,在初中階段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傳授學生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落實,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已經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需要做出改革創新,以讓學生的教學主體性得到體現,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可以獲得核心素養。本文介紹了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策略,并對策略的實施做出了分析,希望可以使學生在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學習中獲得綜合素質的成長。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前言:
在傳統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都注重知識講解,忽視了對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都是在被動學習,所以教學的效率和質量都不高,還制約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影響了學生的未來發展。在新課標的教學要求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使讓學生可以有效獲得數學知識,還需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和核心素養的培養,所以,在教學的方式方法都需要做出改變,并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創新,使學生可以參與數學知識的他那就中,得到全面發展。
一、重視學生的主體性,營造自由開放的課堂氛圍
有效的獲取知識需要的是學生的探究、思考、總結,這樣學生才能對數學知識有深入的理解,這就需要教師重視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中發揮出自己的優勢,提出自己的質疑,學生的思維會被激發,就可以將知識理解和吸收。對于學生進行主體性的重視,需要落實到課堂教學的實處,而不是作為口號,在教學方式上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而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和成果要去尊重,并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實踐或者探究去完善理解。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不會感覺到被約束,學習的主動性也就更高,與初中生的年齡特點相契合,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1]。以《正數與負數》的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將自己對正數與負數的理解表述出來,并做實際生活的舉例,在這個過程中對于學生的表述不要過多的評判對錯,避免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讓課堂中學生的思維都在思考正數與負數;然后借助學生思維的活躍性,提出正數與負數的概念,將之前學生的表述作為教學資源進行利用,讓學生依據正負數概念進行重新的判定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課堂中學生較為自由,改變了以往學生在課堂中不愛思考,害怕批評的心理,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更加全面。
二、創新教學方法,構建高效課堂
學生個體之間是有一定的差異的,而針對這種差異需要教師用教學方法去補足,以使學生可以在課堂中獲得知識,提升能力。目前的初中數學教學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可以從信息化教學入手,構建高效課堂。信息化教學是當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發展方向,教學方法的創新就可以以此為基礎,提高教學的廣度的深度。在方法上可以將“翻轉課堂”、精準教學、網絡平臺做融合,以最大限度提高教學有效性,使所有學生都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獲取到數學知識,提升學習能力[2]。例如,在《平行線及其判定》的教學中,教師先制作教學視頻,然后推送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平臺的功能對學生進行監督,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考核,以摸清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有一個清晰的了解。之后在課堂教學中安排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完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就可以依據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去探討,從而使學生可以有效完善自身的理解,養成數學學習能力。
三、加強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數學核心素養包括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計算、直觀想象、數據分析六個方面,是當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核心內容[3]。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培養,將數學核心素養的內容滲透到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可以在數學知識的獲取過程中建立良好的數學學習和應用能力。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進行分層教學,從三角形的基礎知識、角判定、線判定、綜合判定來引導學生,讓學生逐步的去獲取知識,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學習,從而實現對學生邏輯推理、直觀想象、數形思維、數學分析的素養培養,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素養培養的進行主要需要讓學生參與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當中,所以教師要注重方式方法的運用,在教學之后進行教學反思。
結論:
總而言之,目前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需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方式上以組織和引導為主,營造一個自由開放的課堂氛圍,給予學生尊重,使學生在課堂中進行探究學習;在教學方法上要注意信息化的發展,構建高效課堂,提高教學的準確性;在教學目標上要重視核心素養的培養。通過在教學方式、方法、目標上的改變,學生在初中課堂教學中就可以主動進行學習,能夠提升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的未來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薛菊華.多媒體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7):73.
[2]李華.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7):133.
[3]趙昌江.互動教學在初中數學活動課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