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玉榮
摘 要:“核心素養”是近年來教育界的一個熱詞。我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與普通高中修訂課程標準的頒布,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全面進入了核心素養時代。在核心素養時代,美術學科教師該如何教,學生該如何做,才能有效提高中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這是每個美術教師需要考慮和研究的問題。本文從認識層面和實踐層面談一些觀點和看法與大家探討。
關鍵詞:核心素養;中學生;美術鑒賞;藝術節;展覽
“核心素養”作為近些年出現頻率較高的詞語,深受教育界的關注。世界范圍內,國際組織或發達國家對核心素養的標準和要求不盡相同。但是總體而言,關注自我發展、社會交往、文化學習三大領域確是一個共同的趨向,都是要求培養適應二十一世紀社會發展的人。具體到我國,在2014年就已經明確要求要研究制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和學業質量標準了。2016年我國有關核心素養的具體框架形成,既三個方面、六大要素、十八個基本點。在具體到美術學科來講,就是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五個方面,它最核心的意思就是“能力”,這五個方面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在新時代下,培養提高中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是“立德樹人”的需要,是時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從國際看,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信息深入化發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人才培養,可持續發展勢在必行;從國內看,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實施國家戰略發展,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和經濟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都需要以教育為基礎。在教育過程中,努力提高中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是國家社會的要求,是教師的責任。
那么如何在中學階段利用有效手段提高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能力呢?本人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從經典的繪畫作品入手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就是因為它傾注了藝術家重要精力,從作品的主題構思,到作品的構圖、色調、光影關系,場景人物等多方面關系的處理和協調,綜合體現了藝術家至高的美學素養,好的畫面設計能夠讓人久久難忘,駐足彌留。利用中學美術鑒賞課堂教學,在活動中對繪畫作品的畫面設計中構圖、色彩、光影、肌理、人物關系、情節氛圍等等因素的辨認解讀,使學生認識到畫面設計的重要性。本人曾通過較長時間的課堂實踐,對比出一些數據,未專門訓練前,班級約80%的學生對畫作的描述泛泛而談,表達口語化,認識膚淺化,情感空洞化。長期專門的訓練以后,約70%的學生能夠較好地用專業的詞匯描述表達畫面的設計,對畫作、對畫家的認識理解深入了,情感上產生了共鳴,對畫面的識讀判斷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均比未訓練前取得明顯進步。
以法國浪漫主義畫家席里科的《梅杜莎之筏》為例,該畫表現的是一個海難事件。僅從圖像上說,學生描述為“死了很多人,很恐怖,很黑暗,天氣不好,有大浪……”,語言簡單,認識淺顯。那么通過課堂設計,要求學生根據故事描述,憑想象畫出海難的簡單草圖,再通過對作者多幅草圖的觀察分析,從場景氣氛、構圖形式、色彩關系、明暗對比、人物關系等方面進行對比,最終讓學生在畫面設計上認可了畫家定稿草圖的良苦用心。通過這種形式,鍛煉了學生美術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分析能力,強化了學生對作品的圖像識讀能力和判斷能力,深化對作品的文化理解。以同樣方法,還作了對達維特的《馬拉之死》、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吳冠中的《秋瑾故居》、徐悲鴻的《奔馬》等中外名畫的賞析,只有通過不斷培養訓練學生的思維方式,才可以做到真正的對學生美術素養的培養。一階段的訓練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二、從校園墻體彩繪入手
以每年一屆的校園藝術節作為切入點,培養訓練和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也是一個好的途徑。例如本人以校園墻體彩繪為例,之前學生的美術作品都是8開、4開、很少有對開的大張美術作品,學生沒有在大面積材質上表現的能力。墻體彩繪可以在美術表現方面鍛煉學生膽量,學生按要求分得一塊2-4平方米的領地,在自己的范圍內完成相關主題的創作。墻體彩繪創作是否可以切實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答案是肯定的。在美術表現方面,學生一要考慮主題和內容,考慮構圖和色彩,考慮各元素之間的銜接和搭配,二要考慮畫幅相對巨大的面積,能夠在具體描繪過程中把握畫面的整體效果,這對學生是一個鍛煉和挑戰。
活動中,有學生想法單一,只是為了畫一個具體的物體,沒有添加具體的道具,沒有營造合適的環境;有學生畫的是一個完整的場景,但是畫面內容主次不分,色彩混亂;有學生物體塑造沒有空間感、立體感、層次感;有學生面對大幅畫面表現時,整體把握能力弱,畫面變形等。面對眾多問題,審稿、建議和調整顯得很重要。具體來說,本人針對內容單一的問題,在肯定學生手繪能力的前提下,需要給學生描述事件,發揮想象的空間,幫助學生建立故事畫面,給手繪內容加上想象的翅膀。針對畫面主次不分,色彩混亂的問題,要求學生選主角并將主角放大,縮小配角并圍繞主角;畫面有一個主要的統一的色調,其他顏色服從于主要色調,并和主色有一定關聯性,比如和主色接近類似?和主色有共同的色彩因素?主色面積大,輔色面積小?針對沒有空間、立體、層次感問題,采取讓學生揚長避短的方法,進行平面化、裝飾化表現,通過類似色、同種色、對比色等,表現不同色系、不同深淺的畫面內容。對大幅畫面把握能力弱的問題,建議學生用網格放大的方法,間接將小稿內容復制上去。
利用藝術節墻體彩繪這一形式,通過學生的參與,老師的引導,最終,大部分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建議指導和同學之間的協調合作中完成相關作品的表現創作,在表現過程中加強了團隊的合作,提升了美術表現的能力。
三、從校內外美術展覽入手
能否從美術展覽中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呢?實踐證明是可行的。在校內進行美術展覽,方便了學生,近距離展示了原作,甚至有作者對作品的講解,效果明顯。在校外參觀美術館,作品都是專家級別,層次較高,對提升學生藝術美的眼光效果更直接。比如本人任教的學校為了學生的藝術專業素養發展,專門設有美術展廳。本人充分利用這一優勢,策劃組織多場展覽,在展廳里進行師生、校外專家的展覽和交流互動,包括有鐘耕略繪畫作品展、束勇書畫作品展、黃埔區美協主席團繪畫作品展、學校師生書法作品聯展、玄彩社團一、二、三屆作品展等等。在作品展覽的同時組織學生參觀學習,對作品的畫面設計進行講解活動,滿足了學生的審美需求,從學生反饋看,效果明顯。另外,也可以利用周末或研學活動時間,組織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到外面的畫廊、美術館參觀學習,并和學生們分享交流觀感。目前本人已有組織學生參觀“蘭亭書畫社繪畫作品展”活動,參觀“海外華人藝術家作品邀請展”活動,參觀“俄羅斯繪畫藝術展”等等,同樣活動的進行對學生而言意義重大,效果顯著。通過校內外展示和參觀,在作品面前和學生講解分享作品的畫面設計,讓學生近距離直觀地感受體會藝術作品的魅力,提升了學生們的核心素養能力和美學修養。
實踐證明,通過一系列合適合理的教學活動,學生在美術核心素養方面的提升有了明顯的變化,學生們能夠更明白和懂得畫面中構圖、色調、光影、明暗、人物等畫面設計元素的重要性了,更懂得畫家這樣設計的深思熟慮和良苦用心了,更能深刻體會和認同畫家在個人情感、價值觀上的表達和訴求了。
在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在一個前所未有的變化時代,提高學生學科素養,提升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利用相關所學知識和技能,發現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是新時代的要求,是21世紀社會復雜多變的環境要求。幫助學生努力提升和發展學科核心素養,教育者必須身體力行,牢牢把握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就是培養現代化的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和掌握的手段和能力,在實際生活中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一根本性目的。有未來有希望。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2017年版).
[2]《美術核心素養大家談》尹少淳主編.
[3]《中國美術教育》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