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詞匯是英語學科學習的基礎,也是運用英語表達、交流的基石,然而,死記硬背成了詞匯學習的主要途徑,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詞匯課堂僅停留于表層上,既不利于學生進行詞匯積累,又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思維導圖是一種可視化工具,其對于梳理知識有獨特的優越性,同時還有助于培養、發展學生的分類、聯想以及概括等思維能力,進而促使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得到培養。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英語;詞匯教學;思維能力
【作者簡介】沈奮穎,江蘇省南京市金陵中學龍湖分校。
詞匯教學作為英語教學的基礎環節,它于整個英語教學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但是目前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詞匯教學取得效果并不理想,特別是學生參與詞匯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甚至產生了抵觸、厭惡等不良情緒。因此,幫助學生尋求一種有效累積詞匯的方法成了當代小學英語教學工作者的首要任務。思維導圖時一種簡易、直觀的工具,其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各個領域,特別是它教育領域取得了累累碩果。為此,筆者結合他人對思維導圖的理論研究,概述了思維導圖的特征,并從分類、聯想以及概括三個方面,探究了思維導圖在詞匯課堂中的教學實踐,期望詞匯課堂完成“表層知識”到“思維能力”的升華。
一、思維導圖的特征
思維導圖是由英國教育學家東尼·布贊首次提出的,它往往是由關鍵詞、顏色、線條以及圖片等要素組成。其中,關鍵詞代表思維導圖的中心內容,猶如人的“大腦”,而顏色、圖片等修飾性素材,能夠為思維導圖著上鮮明、生動的基調,進而喚醒學生的大腦,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但是,思維導圖應用于詞匯教學中,并不能夠隨心所欲,而是要抓住直觀性、放射性兩大特征,為學生學習詞匯提供優質的服務。
1.直觀性。直觀性是思維導圖的顯著特征,歸根究底就是,思維導圖能夠將煩瑣的文字信息轉化為具有邏輯意義的網絡圖。
知識網絡圖往往借助文字、顏色、線條以及圖片等素材直觀、形象地呈現知識點,且能夠層次分明、邏輯清晰地突出重難點知識,有助于學生快速、精準地把握知識點之間的脈絡,還能夠快速地抓住學生的“眼球”,醍醐灌頂般地使大腦“清醒”,進而使學生高效地完成詞匯學習的目標。
2.放射性。對比來講,思維導圖能夠調動學生大腦皮層技巧,如外形、詞匯、維度、邏輯以及想象等,而結合他人的研究理論得知,思維導圖具有良好的放射性,其能夠充分挖掘學生大腦的潛在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如,“likes”(喜歡)作為思維導圖的關鍵詞時,可以聯想到“run”(跑步)、“story”(故事)、“hamburger”(漢堡包)以及“travel”(旅游)等。又如,“sports”作為思維導圖的中心詞時,可以聯想到“run”“swimming”“basketball”“long jump”以及“badminton”等。可見,思維導圖能夠將眾多關聯詞語集中于“圖”,便于學生記憶、理解,更有助于學生腦海中建立完善、適切地詞匯體系,避免地死記硬背帶來的苦惱與煩悶。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詞匯課堂中的教學實踐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深入開展的今天,詞匯教學已經不再是單一的傳授、累積詞匯,而是要注重培養、發展學生的核心思維。而思維導圖作為一個具有直觀性、放射性的工具,其能夠將知識學習、思維活動可視化,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培養與發展,可見思維導圖是詞匯學習的“催化劑”,更能夠拓展詞匯課堂的深度與廣度。
1.分類思維:歸類零散、繁亂知識,培養學生的歸類能力。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主要有詞匯、寫作以及閱讀等部分組成,其中詞匯是寫作、閱讀教學的基礎,但是小學英語教材中涉及的詞匯紛亂復雜、數量龐大,確實不便于學生記憶與理解,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學生詞匯累積的有效性。但是,如若學生能夠按照某一規律、類別對詞匯進行分門別類,就會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記憶、理解詞匯的效率。除此之外,分類能力也是當今人才需要具備的重要思維品質之一,而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層次分明的知識網絡結構圖,具有加強的邏輯性與隸屬關系。因此,在詞匯課堂上,教師可以合理地運用“思維導圖”,使學生參與到“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鍛煉學生的分類能力,潤物細無聲地培養學生的分類思維能力,更能夠為深入學習英語知識乃至其他學科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
根據詞匯的屬性進行分類,一般會歸納為水果(fruit)、食物(food)、動物(animal)、工作(work)等,而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要貫徹以學生發展為本理念,使學生參與到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還要選擇學生熟知的“關鍵詞”,且確保“關鍵詞”出自英語教科書,這樣的過程,能夠使學生的大腦始終處于“思”的狀態,還能夠使學生體會到詞匯學習的“樂趣”。如,詞匯課堂上,筆者以“fruit”作為關鍵詞,繪制了“fruit”的思維導圖,如圖1所示。結合圖1,學生一目了然地就能夠抓住關鍵詞——fruit,而“圖+詞”,學生直觀、輕松地歸納出相同類型的單詞,最終順利、高效地完成學習目標。
2.聯想思維:打破空間、時間限制,發展學生發散性思維。就思維活動來講,借助思維導圖能夠完成抽象向直觀的轉化,但在日常的詞匯課堂上,教師要認真研讀英語教科書,精準地抓住“關鍵詞”,組織學生進行思考、分析以及探索,整個過程中要避免限制學生的“思維”,而是要為學生營造放飛思維的氛圍,使學生進行有效的聯想,進而繪制出美觀、直觀的思維導圖。課堂上,筆者采用的教學步驟大致可以分為三步,具體如下:
一是研讀教材基礎上,明確告知學生關鍵詞——“girl”,引導學生圍繞“girl”開展聯想,并通過師生探討、生生交流等方式,形成共同的認知;
二是給予3~5分鐘時間,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繪制關于“girl”的思維導圖,且完成后,組織探討、互評活動,并給予2~4分鐘時間,讓各小組結合修改意見進行完善與修改,進而確保思維導圖的合理性、正確性以及流暢性;
三是隨機抽查“小組”,讓組代表介紹關于“girl”的思維導圖,而其余師生結合預設的評定標準進行客觀、真實的評價,特別要從語言表達、網絡設計兩個層面進行 評價,最終形成板書,如圖2所示。
3.概括思維:明確英語詞匯的規律,培養知識的遷移能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概括學習是學習遷移的主要前提,為此在日常的詞匯英語課堂上,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與指導作用,組織學生對已經掌握的知識、已具有的學習經驗進行總結與概括,進而通過點撥,使學生將概括出來的“規律性”與“原理”,完成“一種學習情境”到“多種類似情景”的遷移。而英語詞匯學習并不能夠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逐步累積的過程,值得注意的就是,累積過程并非是詞匯地疊加,而是要注重歸納音、形以及義的規律。就英語詞匯來將,無論是發音還是構詞與語法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因此在詞匯課堂上,教師要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梳理“規律”,這樣不僅能夠為學生深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還能夠降低記憶的“詞量”,更能夠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始終帶有濃厚的興趣,進而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效率。動詞是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且也是廣大學生聞之色變的“攔路虎”,為此在課堂上,筆者將“規則動詞過去式變化”作為思維導圖的中心詞語,并讓學生結合已經掌握知識進行歸納與總結,完成關于“規則動詞過去式變化”的思維導圖,如圖3所示。
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小學生概括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困難”,為此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多采用鼓勵性、肯定性的語言與肢體語言,使學生有始有終地完成,進而使學生的歸納能力得打培養與鍛煉,更能夠使學生概括思維得到培養與發展。但是,值得注意的就是,一開始學生的概括也許不全面,甚至錯誤的,此時教師不要苛責,而是要用愛心、耐心引導學生,使學生在循序漸進地活動中鍛煉、提升自身的概括能力,培養自身的概括思維。
三、結語
綜上所述,詞匯教學作為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傳統教學模式下,詞匯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都不甚理想,更遑論培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能力對于小學生心智的發展發揮著獨一無二的作用,因此作為當代一線的教育工作者,要抓住思維導圖這一可視化工具的特征,并適切地將其引入到詞匯課堂上,促使學生的分類、聯想、概括能力得到鍛煉與提升,同時更要注重小學生各種思維的培養與發展,最終實現培養小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目標,為深入學習英語學科乃至其他語言學科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馬麗莎.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詞匯學習中的應用研究——以自貢市某鄉村小學為例[D].四川師范大學,2018.
[2]盛青.思維導圖,開辟英語單詞學習新渠道——淺談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04):72.
[3]唐麗芳.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英語思維導圖詞匯教學策略——以仁愛版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 1 Topic 3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11):13-15.
[4]劉瀟.基于思維導圖提高小學生英語語篇學習能力的探究——以Unit 8 Chinese New Year教學為例[J].英語教師,2018(11):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