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英語的普及和廣泛應用,英語這門課程已成為貫穿于中小學乃至大學課堂的科目。尤其是到了大學階段,又將其細化為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兩門課程,作為必修科目加以掌握。本文以目前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指出其問題和不足,并對如何加以創新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加以探究。
【關鍵詞】基礎英語;專業英語;大學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李尚一,女,漢族,山東煙臺人,山東外事職業大學,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與語用學。
伴隨著我國國際化步伐加快,對英語的重視程度也在逐步加深,在大學教育中,基礎英語作為各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學科,又要根據各專業所學知識不同而學習其對應的專業英語,在“基礎英語+專業英語”的模式下,不免會產生一些問題,需要對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情況加以創新。
一、 存在于當前大學英語教學的問題
1.英語課程設置上。基礎英語,顧名思義,是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傾向于基礎知識的教學,是每一個在高校就讀的學生應該掌握的必修科目;而專業英語相對于基礎英語來說,就更加地有針對性和專業性,根據每個專業的學習內容不同,專業英語的教學內容更為具體。二者雖然在內容上有不同之處,但是也不能就此割裂二者的關系。在當前的大學教育中,往往將基礎英語與專業英語作為獨立的課程分開設置,負責基礎英語的教師與專業英語的教師不同,這不僅造成了大學英語教師人才資源上的浪費,也割裂了同一體系內知識之間的聯系,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反而不利于高校學生的能力培養。
2.學生學習態度上。對于很大一部分高校學生來講,尤其是對于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講,不論是專業英語或是基礎英語,學生的學習目的都是為了幫助自己順利地考取英語四級、六級證書,而忽視了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和意義,所以這部分學生將主要的精力都用在與考級相關的聽力、閱讀、寫作訓練上,在英語的口語交際與運用上卻與其他能力相比相差甚遠,這也背離了大學英語的教育初衷。還有一部分致力于語言學的學生,例如漢語言文學、日語、俄語等語言專業的學生,認為英語與自己的專業沒關系,學習也是在浪費時間,對就業沒有幫助,所以對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了厭煩心理。
3.教師專業素養上。在當前的大學英語課堂,由于英語教材的內容更新速度較慢,再加上部分英語教師自身的素質不高,因此對知識的講解也不深刻、不透徹,在課堂的教學方式方法也往往流于形式,就教材論教材的情況往往十分明顯,難以將學生的基礎英語知識與學生的專業知識相融合。此外,還有部分高校的英語教師,雖然自身已經具備了相對完善的基礎英語教學能力,但是對學生所學專業知之甚少,因此在教學中鮮少提及學生的專業知識,這就割裂了學生所學專業與英語知識之間的關系,進而不利于學生將所學英語知識學以致用能力的培養。
二、對當前大學英語教學創新的必要性
針對我國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在課程設置上、學生學習態度上、教師專業素養上存在的不足,需要借助基礎英語+專業英語相結合的方式,二者在相互滲透的過程中,一方面能促進大學英語教師資源的合理和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又能構建完整的英語知識體系,在減輕學生學習壓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聽課、學習興趣。因此,“基礎英語+專業英語”是目前較為適合當前高校英語教學的新的教學模式。
三、探究“基礎英語+專業英語”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1.提高英語教師的專業素質。當前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英語教師的自身素質。因為英語教師自身的素質不高,在教學過程中就很難將學生的知識進行有效遷移,長此以往也就割裂了基礎英語與學生所學專業之間的聯系。
因此,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對于各大高校而言,定期對英語教師進行培訓,尤其是原來致力于基礎英語教育的教師而言,要多為這部分教師提供關于不同專業學科的培訓,例如對于工程技術院校的學生而言,高校就可以針對學生的專業,定期組織學校英語教師去工程技術企業進行考察和培訓,與企業的相關負責人進行溝通,在這其中了解到工程技術行業的發展情況和趨勢,以及對該行業相關知識有全面的了解,還可以由高校定期邀請工程技術行業的企業負責人來學校對英語教師進行培訓,通過這樣幾種方式,將英語教師的知識體系與分門別類地專業進行有效融合,進而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能夠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專業化的英語教育,教師個人的知識面獲得拓展的基礎上,在課堂的教學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在基礎性英語教學中,滲透專業術語講解。這一模式能夠有效開展的前提,是英語教師要在確定學生已經具備了英語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再加上學生的專業課知識掌握程度也相對較好的情況下,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適當地滲透專業術語詞匯的講解,這樣既是對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的鞏固,又是對學生專業知識的提高。
例如對于汽車服務、機械加工專業的學生而言,其專業性較強,其所學專業的術語也并不常見,因此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以逐步引申,例如在英語課堂學習到了“separate”這個單詞的很多用法,學生理解了這個單詞有分開、分離之意,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對其與學生的專業相聯系——“separator(隔板)”是與其專業相關的單詞,教師就可以針對動詞“separate”,引申到學生專業的名詞“separator”,并對該詞匯進行講解,既讓學生看到詞匯的變化和用法,又能幫助學生掌握與專業相關的詞匯。
3.在基礎英語教學中,融入專業英語的應用情境。基礎英語側重于對學生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這樣的基礎性知識學習,往往為學生打下了堅實的英語學習基礎,但是因為其內容上的綜合性,往往因為缺乏針對性,而沒有相對的實用性,尤其是針對專業性較強的專業而言,可能在以后就業時,這種基礎性的英語知識沒有用武之地。因此,就需要與專業英語相結合。
專業英語的最大優勢就是能夠將英語與學生的所學專業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尤其是在我們經濟高速發展、很多外商企業進駐我國發展的情況下,學生更應該掌握好專業英語知識。情景教學法不僅僅適用于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高校的大學生而言也同樣適用。對于專業英語來說,如果能夠借助情景教學法,就能夠很快地讓學生熟悉以后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情景,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例如,英語教師針對的是旅游學院的學生,英語教師就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設置這樣的情景:來自歐洲5個國家、共有30人的旅游團來到我們北京,你作為某旅行社的工作人員,負責本次的接待和導游工作,你需要做好哪些工作?在本次帶團的過程中,你準備帶領這些外國游客去北京的哪些旅游景點進行參觀?……在本次的場景模擬中,學生需要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也可以是分組角色扮演的方式完成,教師在學生情景表演的時候,也要給予必要的輔助性支持,例如學生某些詞匯運用不正確、語句上有問題的地方,在學生表演結束之后教師要給予有效指導,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在這樣既能運用英語又能與學生所學專業相結合的情景中,學生的英語學習和運用能力會逐步獲得提高。
4.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多媒體教學方式是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課堂教學方式,以其圖文并茂的方式受到各個學段的學生群體的歡迎。尤其是對于高校課堂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師單純依靠講解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情況下,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資源,在屏幕上展示專業化知識的英語知識,這部分知識可以是與學生專業相關的英語口語對話,也可以是電影中某個片段的講述,還可以是國外視頻采訪過程中專業人員給予的權威性解答等等,多種方式的講解下,可以在視覺和聽覺上,促進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有效理解。
四、結束語
近年來,英語學習的熱度在社會上一直居高不下,各種以青少年及成年為主要培訓對象的英語機構的盛行,也證明了英語學習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為此,對于為社會發展不斷培養和輸送人才的各大高校而言,在高校的日常專業學科教學中,也要將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培養與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相結合,將專業英語的知識逐步滲透在基礎英語的學習過程中。高校英語教師也要不斷地精進教學方式方法,提高自身英語專業素養的同時,確保學生在夯實英語學習的基礎上,能將所學英語知識與其專業相結合,做到學以致用,從而更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美華.“基礎英語+專業英語”的大學英語教學創新模式的研究[J].海外英語,2017(01):38-40.
[2]陳方.大學基礎英語與專業英語互相滲透教學模式探析[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2):15-17.
[3]韓瑾.論大學英語教學中基礎英語與專業英語的融合[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科版,2017(1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