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生年齡較小,理解能力與記憶能力相對薄弱,要想使他們在未掌握發音規則的基礎上熟記單詞尤其是復雜單詞存在較大難度。音素是語音重要組成部分,將音素與英語自然拼讀相結合有利于提升學生單詞記憶及英語教學效果。本文結合小學教育實際,探討了小學英語自然拼讀。
【關鍵詞】小學教育;英語自然拼讀;分析
【作者簡介】唐致霞(1983.10.1-),女,漢族,蘭州人,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柳樹灣中心校,初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英語教育。
引言
英語是通用語言,在社會不斷進步的今天,英語語言所發揮作用日益顯著,英語學習不僅僅是人與人的互動交流,還與新知識學習與掌握有著密切相連的關系,針對這種情況,本文認為應該強化小學英語自然拼讀教學,通過自然拼讀激發學生課堂參與、加深學生知識理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一、小學英語自然拼讀現狀
目前,自然拼讀取得一定成就,獲得不少人支持與認可,但受時間等因素的影響,具體實踐過程匯中還面臨著一定問題,具體體現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重視程度不高,課堂教學中,部分師生對自然拼讀有所忽視,究其緣由就是自然拼讀推行時間相對較短、推行力度相對淺顯,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英語教學的關注程度在不斷地加深,但現實中,部分英語教師仍然沿用傳統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不利于學生英語成績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培養;二是,學生課堂參與較低,觀察發現,大部分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表現較為一般,欠缺活力,主要原因在于教師將大部分時間與精力投入到知識閱讀與書寫方面,此種方式相對嚴謹,與學生個性特征不相符合,同時阻礙了自然拼讀優勢作用發揮,增加了學生英語學習難度,所以如何改變當前教學現狀,激發學生課堂參與,是小學英語教學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三是,教師準備工作不足,自然拼讀相較于其他教學方法而言存在一定的優勢,但要想促進該教學方法優勢作用的充分發揮,則需要教師的大力支持,即教師需要做好教學準備工作,明確自身職責,落實到具體,課前需要認真思考課上所需展示內容及展示方式,詳細分析學生個性特征,因為每位學生都是獨立個體,有著不同的興趣愛好與英語基礎,只有了解學生個性差異,實施針對相教學,才能更好地發揮自然拼讀作用,提升課堂教學吸引力。
二、如何提升小學英語自然拼讀
1.巧用自然拼讀技巧。對學生而言,字母與音標是英語學習主要接觸內容,傳統的英語教學過于強調字母拼讀與記憶,采用死記硬背的模式加以灌輸,此種方式存在一定不足,不利于學生英語學習。結合英語課程特征,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拼讀,在掌握閱讀技巧的基礎上學習拼寫,逐步掌握自然拼讀方式與技巧。
(1)應用字母學習元音因素。一般情況下,學生多以從前至后的普遍性順序進行英語字母學習并機械背誦,實際上,英語字母背誦方式并不局限于順序學習與記憶,可以以字母發音為依據實施分類背誦,在對單詞有一定認知的基礎上進行背誦往往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或者可以以字母聯系為依據實施關聯背誦,在掌握英文字母的同時鍛煉分析歸納能力。字母應用字母記憶而言存在一定難度,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歸納總結部分關聯性字母音標并通過多媒體工具進行播放,使學生對字母應用學習產生興趣,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之中。
(2)應用字母搭建詞匯。學生在對英文字母形成初步認知的基礎上能夠讀出對應音標,進行讀音時,能夠準確拼寫并完成單詞拼寫,因而教師可適當融入自由閱讀,通過簡單讀物閱讀提高學生字母搭建認知,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單詞把握程度,教師可適當采取單詞拆分方式進行考驗,對于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予稱贊與鼓勵,對于單詞把握程度相對薄弱的學生給予耐心指導與幫助,同時引導學生通過反向還原方式拼湊完成單詞,強化單詞理解與記憶。
2.提供自然拼讀保障。開展英語教學時,教師除了需要教授學生英文單詞,還要講解單詞構成要素分解、搭建,引導句子讀寫,其中句子讀寫是深化學生單詞記憶的有效方式,比如,通過單詞造句培養學生單詞理解。與此同時,教師應與學生保持良好的交流溝通,了解學生學習習慣與英語基礎,為學生尋找適宜課外學習資料,課外學習資料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更易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通過課外學習資料閱讀鞏固所學知識、開發英語思維,或者以教學內容為依據創編簡單的英文歌曲,通過英文歌曲演唱活躍課堂氛圍,提升教學效果。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英語自然拼讀不拘泥于固有方式,但教師在傳授學生多樣化學習方式時應遵循一定原則,即任一方式均應結合生活實踐不斷鞏固舊知識。
三、結論
總而言之,小學英語自然拼讀分析是小學英語教學發展必然趨勢,對培養學生綜合英語素養、提升英語教學影響力具有顯著意義。但當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作為合格的教師,應不斷充實自己,通過自然拼讀分析不斷探索與總結適宜性教學對策,進一步發揮小學英語教學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婷婷.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自然拼讀分析[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8(09).
[2]黃益娟.小學英語自然拼讀教學策略分析[J].新課程(上),2016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