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昶宇
摘 要:在初中班級管理過程中引入小組合作管理模式,目的就是為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形成自律,養成自我教育的良好的習慣。這種管理模式引入班級管理是時代的需要,也是發展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本文立足初中班級管理現狀,針對如何構建小組合作管理模式提出幾點淺薄的意見,以供各位同仁參考。
關鍵詞:初中管理;小組合作;實施方案
新課標相關政策實施以來,小組合作模式已逐步引入課堂,成為了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就課堂教學而言,合作學習就是通過學習者之間的民主、和諧的溝通和交流,最終在班級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氛圍,而合作管理的真正意義則在于,以小組的形式在進行全方位教育管理,將班級管理中的主動權、話語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我監督、自我管理,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促進其全面發展。
一、有效的班主任指導
所謂的有效的班主任指導就是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建立其系統的、有效的班級管理體制,為學生創設出更為優質的學習、生活環境。具體如下:一要指導班級成立以班干部為主體的管理體制,讓班干部輔佐班主任更好地開展管理工作,指導、培訓其他學生能夠在班級角色之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以自然而然地進入到融入到班級之中,為整個班級的成長積蓄力量。二要指導確立量化要達到的標準。這就要求班主任制定出“硬性”的班級管理常規和總則,并進一步細化班級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的細則,讓學生可以有方向入手進行自我管理和約束,并對班級管理的運作形式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逐步加強自己自我管理的意識。三要指導實際、具體的量化細則。就是需要班主任引導班干部及其他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要求遵循學校管理制度擬定出相應的、適合本班管理的量化草案,由班干部帶頭進行討論、整理意見,創建民主的班級管理制度,讓初中學生也參與到班級管理過程中,有利于今后學生更好地遵循班級管理制度。當然,這些擬定的班級量化草案需要在試行一段時間后,最終“敲定”具體的、具有班級特色的量化制度。四指導中不失關注班級管理進程,推動班級管理更優質發展。作為一班之引導人,班主任要做到及時抽查,看班級管理制度是否適合本班的發展,如實了解試行情況,并對學生各個階段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況及心理發展特征作針對性的了解與掌握。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級管理中定期找個別學生進行座談,召開班干部會議,討論班級情況;建立小組成員成長檔案,評估小組文化建設,小組成員要進行有效的自我評價與總結活動等等。
二、科學制定相關量化規定
制定相關量化規定可以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內容具體化
從學校管理目標入手,對班級的學習、紀律以及衛生等方面提出具體的要求。如紀律方面,要求對學生課上課下的表現進行量化;學習方面對學生的課堂表現、課下作業完成情況以及日常測驗進行量化;衛生方面具體要求量化到個人腳底下的衛生以及值日小組負責的衛生區域;住宿方面要求班主任能對每個宿舍的表現進行量化,早自習、晚自習的情況也是考核小組整體情況的重要內容。
(二)標準公平化
在制定相關規章制度的時候,一定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經過大家的共同討論,立足實際相關問題和任務,明確完成一個任務具體要給多少分,最后達成統一,保障學生的學習、行為、活動都有法可依,努力在班級形成公平、公正的管理氛圍。例如,在評價小組的整體情況時,可以以一個星期或者半個月為期限,針對小組內學習、行為、衛生等違紀的情況,班主任可以給予其一面小紅旗作為嘉獎;每個學期結束之后,還可以按照考核結果評選出優秀的小組;在評價學生個人情況的時候,班主任要從學校檢查和班級檢查兩個方面入手,若個人在一天期限內沒有出現學習、衛生、生活等違紀現象的,每個人加一分;若個人在一星期沒有出現違紀現象的,沒人加2分,若一個人一個月沒有出現違紀情況的,每個人加3分,并且獎勵一些物質獎勵。
(三)量化結果公開化
學生都是被管理的對象,公開量化結合,能夠保障量化結果的公平性。例如,可以在班級中設立專門的考核量化欄,對小組和個人實施評價,以表格的形式,一天一公布、一周一公布、一月一評比,鼓勵和鞭策并舉,使每個學生更能清楚了解自己和小組的整體情況,從而知道自己的不足和長處,形成共同監督,共同管理的氛圍。
三、掌控小組合作管理的基準點
小組合作模式下的班級管理,每個學生都是管理者,承擔著一定的責任,不僅僅是教師和班主任,學生也是班級評價的主體。通過引導學生參與評價過程,讓學生完成小組內的自我監督、自我管理,最終使其掌握基本的評價方法,學會評價自己和評價他人;其次,明確評價的內容,評價內容要講究全面性,綜合包括學生的學習、生活、紀律等綜合方面的表現,此外,還應重視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評價,如學習興趣、學習自信心、交際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等等;最后,要明確評價方式,除了要充分利用量化考核方式,還應補充其他豐富的評價方式,如調查問卷、座談、小組互評等等,根據學生的差異性,設計不同的量化標準,將以人為本的評價思想貫穿到底,從而讓學生發現自身與其它學生的差距,增強他們的學習進取心;使部分后進生享受成功的血月,克服他們的自卑心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養成自我約束、自我促進的良好行為習慣。
總之,在初中班級管理中引入小組合作模式,要求教師不可只追求表面的繁華,應深度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小組合作學習真正發揮它的功能,最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自我監督、自我管理習慣,以實現班級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
參考文獻:
[1] 盧春艷,周超.? 小組合作下的班級自主管理模式初探[J].中華少年. 2017(27)
[2] 劉巍. “小組合作”班級管理模式[J]. 中華少年. 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