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曉真
摘 要:數學具有較強的思維性、抽象性和邏輯性,是小學課程中至關重要的一門學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教學占有主導地位,因此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整體數學教學質量“趣味性教學不僅能豐富課堂氛圍,還能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本文就簡要介紹趣味性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的應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性教學;實際應用
數學不僅是一門研究性學科,它還是一門實用性學科,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學以致用"因此,良好的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是必須的,這從一定程度上依賴于課堂教學效果“不僅要將課堂上學習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還要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再是被動式學習,而要做到主動探索”所以,增強小學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實行趣味性教學,為學生創造舒適“生動的學習氛圍,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至關重要”
一、創設合理情景,發現小學數學趣味
為體現數學的實用性,教師在實際教學課堂上,首先要做的就是向同學們傳輸一種意識:即“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為達到這種目的,同時豐富課堂氛圍,教師可以選擇創設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情境,賦予數學知識真實感,讓學生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主動地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興趣,進而在實際情境中能夠掌握數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比如,教師在講授平面圖形如平行四邊形的相關數學知識時,可以選取日常生活實物為參考,在教師展示過平行四邊形模型后,讓學生們聯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類似平行四邊形"這時學生們就會開動思維,得到各種各樣的答案,如媽媽曬衣服的衣架、家里的吊燈等。接下來教師就可以根據這些日常事。物講解相關的數學知識,而學生們也會在興趣的驅使下全身心地投入課程“這樣的方式不僅增加了課堂的生動性,提高學生興趣,還學習到了數學知識,提高教學質量”。
二、強化動手實踐,體會小學數學趣味
在數學學習中,學生們要了解到,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強調的是過程,而非結果,因此,讓學生在課堂上動手實踐也成為了課堂趣味性教學的方式之一"在課堂上,教師鼓勵學生多動手實踐,不僅同時鍛煉腦、眼、口,還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并且多感官共同參與思考,也有助于學生加強對于數學的科學性的理解,提高學生積極性,養成自主學習和不斷探索的精神面貌。
例如,在教授有關“三角形邊的關系”的問題時,為增加學生們動手實踐的機會以及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教師們可以改變教學策略,在學生動手操作的基礎之上,邊動手邊發現邊教學。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們自己準備12根小木棒,每根都是分別做成不等的長度,如1cm、2cm、3cm、4cm、5cm等。然后讓他們隨意選取5根木棒擺成三角形,形成以下組合:3cm、4cm、5cm、3cm、3cm、5cm、3cm、2cm、5cm、3cm、1cm、5cm、并記錄可以形成三角形的組合以及不能形成三角形的組合。在不斷的“擺一擺”的動手操作中,許多學生就會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這一理論,自然而然的學習到三角形的相關數學知識"這種動手實踐的授課方式不僅使學生們成為了小小的發現家,體驗到了數學的奧秘,加深對數學特性的理解,同時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的積極性,使有限的課堂時間最大程度地發揮教學效果。
三、聯合競賽合作,提升小學數學趣味
長久的歷史實踐表明,合作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當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也是一種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方法"合作學習是通過劃分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的,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而教師則在一旁輔助"這種方式是考慮到數學是一門探索性學科,一個問題有多種解題方案,很多小學生由于自身性格或是其他原因不愿與教師交流解題思路而采取的促進學生思維的方式。當然合作是一種必要的手段,但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到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競爭的學習方式也是一種良好的教學手段,不僅能促進學生的積極性,也能提高學生在合作活動中的參與度,充分發揮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技能,提高教學效率“合作與競爭,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教學方式,合作小組之間存在競爭,小組之內存在合作,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學生的思維碰撞,增強課堂趣味性,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在實際數學教學中,教授數學應用題的解答時,就可以采用合作與競爭的方式。首先,教師按照學生的實際學習習慣和知識掌握水平進行分組,討論題目的不同解法,然后在討論過后,每組派出代表在黑板上寫出小組討論出的所有解法,再由教師進行批改,看哪組的解法最簡單、最多種,并鼓勵表現最好的小組。就這樣,同學之間互相討論、互相競爭,在思維的碰撞中提高學習效率,豐富課堂氛圍,加強教學質量。
有言道,成功的學習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堅持以生為本,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式,營造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以及濃厚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進一步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