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怡
摘 要 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標準,是關系學??沙掷m性發展的關鍵性指標,對發展應用型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以應用型本科院校為例,列舉在提升大學生就業水平方面的若干策略,以提升在校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提高就業成功率。
關鍵詞 應用型高校 就業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73.8?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7.080
Abstract Employment level of undergraduate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criterion to measure the quality of school running, a key indicator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chools,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oriented education. Taking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lists som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ir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and improve the employment success rate.
Keywords applied universities; employment; strategy
2019年經濟下行將使勞動力需求進一步趨緩,就業市場面臨壓力。據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應屆畢業生人數高達860萬,比去年多出近40萬,畢業生人數再創歷史新高值。面對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政策,包括鼓勵支持畢業生創新創業。高校繼續推進教育改革發展,完善基于市場需求和能力為導向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大力推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會議上,教育部副部長林蕙青表示:要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努力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這是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頂層設計思路。
1 影響就業水平的相關因素
1.1 社會環境角度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大學擴招已趨常態化。據數據統計,1978年的大學生是228萬,2017年已經攀升至3778萬,在這四十多年時間里,大學擴招讓大學生數量增長了3500多萬。不可否認,大學生人數的逐年增加,已造成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畢業生的數量增多,致使就業市場供大與求,用人單位對被招畢業生的學歷與實踐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加重了本科生的就業難度。
1.2 學生自身角度
(1)就業能力尚欠缺。應屆畢業的大學生基本上都沒有真正涉足過社會,因此,他們的社會經驗缺乏,初入社會的大學生不能客觀的評估自我能力,他們年輕氣盛,存在幻想,過高的估計自己,認為憑借自身能力應該能夠勝任一份體面的工作,并且能夠拿到相應的報酬。然而,在現實社會中,他們的一腔熱血被無數次的碰壁所重創,因此他們容易產生心理上的落差和挫敗感,感覺大學四年時間的付出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從這個角度上來分析,大學生自身就業定位和就業能力存在欠缺,對社會、對就業環境缺乏科學理性的認知,影響著就業水平。
(2)實習經歷欠缺。很多大學生的實習經歷貧乏,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往往與專業相關或者與申請工作崗位相關的實習經歷能夠直接影響著就業成敗,而那些與所學專業無關的實習經歷則無法引起用人單位的重視。就目前部分高校畢業生的實際現狀來看,很多學生雖然有一些實習經歷,但是有的實習經歷與專業不對口,還有的則依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實習,因此,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往往受挫。大學生應當在校期間就要對自己的就業前景進行前瞻性的評估與謀劃,不斷認知了解專業,并且要掌握、了解用人單位對于崗位的哪些需求,自覺主動的調整就業期望值,努力做到未雨綢繆,主動的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系,并在實習學習過程中總結工作經驗和工作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實現用人單位與學生的雙向選擇。
1.3 學校指導角度
學校的就業指導在高校就業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就業服務指導欠缺,如所提供的就業信息殘缺、分散、信息資源有限、培訓不足等也直接影響著就業水平。在大學生就業求職的過程中,擇業理念不符合實際,獲取的就業信息不對稱也是一項重要的影響因素,大學生在求職的過程中通常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加之求職時間的延長、精力的透支也增加了大學生的間接成本,對大學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2 提升就業的相關策略
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水平是學校服務社會能力的重要展現,應用型院校在關注畢業生就業率的時候,更要提前實施低年級大學生的職業教育和專業實踐活動謀劃,讓大學生盡早接觸行業、企業,指導和加強他們對行業企業的認識、了解,以便樹立正確的求職觀念,不斷提升就業水平。
2.1 建立分類分層就業指導體系,提升大學生就業意識
建立分類分層就業指導體系,是有針對性的對學生制定職業生涯設計,糾正擇業觀念、有目的有計劃的對于不同類型的學生開展不同類型的指導,努力提高就業能力。比如對于畢業后仍打算繼續深造的學生或畢業后選擇就業的學生,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對選擇各種去向的學生進行意向統計,然后再有針對性的進行分類指導。分層指導是指根據大學生年級的不同進行分層指導,比如低年級通常進行的指導是生涯規劃和興趣探索,進行性格分析和職業認識(未來就業方向);高年級學生則要讓他們認清當年的就業形勢以及職業發展前景,提高大學生求職和就業意識,激發大學生迎接社會挑戰的主觀能動性。與此同時,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抗壓、抗挫折能力和勇敢面對難就業這一現實的承受能力。通過專業實踐,了解學生就業意向的變化,有針對性的進行簡歷面試培訓,再針對學生就業進度狀況跟蹤進行職業推薦和心理疏導。
2.2 搭建校外實踐平臺,擴大大學生就業機遇
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應用型院校應積極尋求行業支持,密切聯絡業內協會,搭建校外實踐平臺,為大學生就業提供更多靈活、便捷的平臺、拓展學生實習就業機會,從而保障應用型本科高校畢業生既能掌握必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又能與社會、行業、企業發展相適應,成為基礎厚實、實踐能力強、能適應社會發展且綜合素質過硬的人才。實現這樣的目標,校企合作是必然選擇,只有校企合作,學生才能將所學知識與現實社會相融合。在這一方面,學校要深謀遠慮,不斷了解企業的需求,把握行業的現實狀況和未來的發展方向,積極搭建校外實踐基地,為學生就業拓展渠道,指導航向。以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保險學院為例,學院結合自身專業特點,先后與上海多家保險公司、保險機構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產學研合作協議,并始終與其保持相互融合的緊密型合作關系。2017年6月,學校與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形成了以“協同育人、協同辦學、協同創新”為指導,以雙方金融保險教育研究與金融保險行業資源優勢為依托,構建產學研戰略合作和協同發展新模式,打造具有國內外先進水平的校企聯合協同創新服務平臺,培養具有創新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新時代高素質應用型專業人才。學院已簽訂8個實習基地,為在校學習的大學生和行將踏上社會擇業的大學生提供堅實的實習平臺和就業發展的良好空間。
2.3 整合資源,增加大學生就業機會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級招聘會,獲取不同行業就業機會。除了學院層面舉行的與專業相關的招聘會,還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校級層面甚至其他行業的招聘會,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到不同行業的招聘信息,以圖更廣闊、更全面的拓展就業發展空間,廣開就業渠道。學院還依托各專業工作室開展的項目搭建互伴平臺,以老帶新、以學促教,對學生在知識傳授、就業觀念、榜樣示范等方面進行“傳、幫、帶”,形成大學生擇業前的臨界氛圍,使大學生在就業前做好各種心理準備。
以工作室為基礎,通過舉辦職業素養培訓、職業素養體驗活動、自我管理、規劃實習基地,借助微信平臺發布就業信息,線上和線下相互聯動,促進創新就業新模式,廣開創新就業的多渠道,形成多維一體、協同推進、跨越發展的職業素養教育培養體系。另外,集合校友資源、行業資源、校園資源、網絡資源、社會資源;通過互聯網線上與工作室實體的雙向互動,進一步提升職業素養教育指導的質量和水平,建立精準推送專業實踐就業服務機制;逐步實現大學生的求職意愿與用人單位崗位相對接的智能化匹配,實現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職業語言表達、商務禮儀表現、職業能力素養與用人單位職場所規范的人才要求進行無縫對接。
2.4 跟蹤回訪用人單位和大學生,更新就業指導方式
應用型高校在與行業對接的過程中應時刻關注社會對人才需求的第一手信息反饋。因此,要定期與行業溝通信息,做到真正了解行業熱點與行業需求,努力做到與時俱進、與行業無縫對接。因此,保險學院定期聯絡保險公司人力資源負責人或者有招聘權限的部門負責人,溝通信息,掌握第一手用人資料。此外,每年召開保險專業專場實習招聘會,針對低年級的實習和高年級的就業問題,與用人單位溝通崗位信息,早做謀劃,未雨綢繆。對于人才培養,則積極吸收行業和企業的建議,努力培養出適合行業和企業發展的具有競爭力的應用型合格人才。近年假期,學院組織老師對錄用本學院畢業生的單位進行了回訪和調研,就如何提升大學生就業質量和培育出符合用人單位條件的應用型合格人才廣泛聽取了用人單位的意見。調研中,特別注重用人單位對學院畢業生的工作態度、工作能力、工作業績的評價,并聽取了已在保險公司工作的畢業生對工作的駕馭能力,勝任崗位能力、職業前景發展的信息情況以及對于學院的下一步就業措施、發展規劃的打算收集到了第一手寶貴的建議和信息,為學院在今后謀劃發展思路和發展方向、打造符合用人單位條件的應用型合格人才指明了方向。
綜上所述,應用型高校為提升大學生就業水平和質量,可以通過建立分類分層就業指導體系來提升大學生就業意識;構建校外實踐平臺,增加大學生就業機會;整合資源,拓展大學生就業渠道;跟蹤回訪用人單位和已就業大學生,不斷拓展和更新就業指導信息,通過以上四個方面的不斷努力為大學生的就業發展創造出一個良性發展的空間。
參考文獻
[1] 陳雙紅.高就業率下的大學生就業質量問題探討[J].職業時空,2013(5).
[2] 王向陽.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J].科教文匯,2016(5).
[3] 肖勇,胡志建.從“最難就業季”視角淺析高校畢業生就業策略[J].科學咨詢,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