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波 李娟
【摘 ? ?要】小學體育教學作為小學階段重要的學科之一,對學生的身心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課改的推廣,小學體育課程的理念和模式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教師要根據體育課程的學科特點優化教學內容和方式,找到最好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對體育課的學習興趣。本文根據筆者多年的體育教學經驗,闡述了小學體育的教學特點及如何利用學科特點提高小學體育的教學水平。
【關鍵詞】小學體育 ?教學特點 ?教學水平 ?身體素質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7.033
小學教育階段作為形成個人品德和身體素質的重要階段,學校和教師要同時把控好對學生的思想和身心的教育。想要讓學生得到良好的體育鍛煉,就要改變傳統的體育教育模式,合理的運用小學體育學科本身的特點加強體育課程的開展。但是很多學校還是利用傳統的體育教學方式,缺乏趣味性和內容豐富性。所以未來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抓住學科本身的趣味性、啟蒙性等特點,提升體育教學水平,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
一、小學體育教學特點
(一)小學體育的教學意義
小學體育課程的開展意在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達到國家對小學生身體基本素質的要求。而經過相關調查統計,我國大部分小學生都嚴重缺乏體育鍛煉的習慣,導致很多身體疾病發生,例如肥胖、近視、體質衰弱等情況普遍存在。所以近些年國家強調對于小學生體育課程的改革創新,要加強小學階段的體育鍛煉,把學生的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減少肥胖等身體疾病現象。所以要求學校以自身為單位,加強本校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掌握目前學校學生的身體狀況,針對具體問題展開專項課程。同時根據小學階段學生的心里特點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加強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培養體育鍛煉的行為習慣。擁有好的身體素質是良好學習狀態的保障,身體健康是學生發展的重要前提。小學體育課程作為輔助其他課程的基礎學科,各個學校和老師都不能忽視體育的重要性,應提高體育教學水平,讓學生從小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1]。
(二)小學體育的特點
1.小學體育內容具有趣味性、游戲性。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心里和性格的啟蒙成長時期,所以小學體育課程要抓住學生的興趣和愛好,讓學生培養完善的人格和心理。從小學體育教學內容來看,本身具備趣味性的特點,根據學生現階段的心理特點,利用游戲鍛煉學生的靈活性,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在選擇課堂游戲時,要注重與教學內容的結合,并且適當添加游戲的趣味性,提高課堂的情緒需求還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2]。
在針對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教師要根據學生現階段的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既能達到鍛煉學生體育技能的目的又不能超過學生現有的接受能力,避免造成學習產生負擔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體育課基本都是在戶外實踐,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游戲環節鍛煉學生的運動能力,根據不同體質的學生進行分層練習,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提升。
2.小學體育教學具有啟蒙性。啟蒙性是小學體育的重要特點之一,由于小學生正處于啟蒙教育階段,無論是身心還是思想都處于萌芽狀態,所以通過良好的體育鍛煉將提升學生的身體體質,鍛煉個人的心里品格和意志力。小學體育課程要注重強調健康意識,讓學生從小認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養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同時適當的體育鍛煉有益于促進小學生大腦的開發,為改善學生的大腦機能,提高智力水平打下堅實的基礎。體育課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養成樂于動腦思考的好習慣,對于觀察力和想象力發展都有很大的積極性作用。同時小學體育會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對于啟蒙階段的教育來說,如果能讓學生通過發揮自己的潛力取得活動的勝利,形成一種競爭意識,無論對于以后工作還是生活中的競爭都是一種好的基礎培養。
二、提高小學體育教育水平的方式
(一)注重個體差異豐富教學形式
教師通過采用學生熱愛感興趣的活動形式,合理的安排體育課程系統。想要讓學生提高對體育課程的熱愛就要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人公地位,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興趣愛好選擇合適的體育教學課程,通過新穎的體育項目提高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認識到體育內容的豐富多樣,找到適合自己的體育類型,展示自己的特長激發對體育鍛煉的熱情。在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有秩序的組織學習,保證課堂秩序的同時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練習達到體育技能的掌握[3]。所以在課堂上老師要強調和學生之間的交流,盡量讓每一個同學都能加入到體育活動中,避免出現學生因為身體素質較差而躲避集體體育活動。重視挖掘不同基礎學生的鍛煉形式,找到自身的優點,爭取做到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發現學生的普遍問題,結合不同學生的發展特點因材施教,讓學生享受體育帶來的快樂[4]。
(二)因人而異完善評估制度
體育課程是對技巧和相關知識進行傳授,所以在考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課堂上學習的技巧進行考核環節制定,既要符合學習內容又能達到對身體素質的評估。但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發育情況并不相同,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都會有所差異,所以不能以統一標準去制定考核成績。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觀察學生的基礎差異,通過課堂調整教學進度和深度來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指定多檔次的考核形式,學生達到體育鍛煉的要求為考核目的[5]。
綜上所述,新課程對小學體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和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根據小學體育教學特點拓展教學內容。希望以上內容能夠為小學體育教學提供幫助,促進小學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讓學生得到更好的體育技能和知識學習。
參考文獻
[1]劉志輝.如何抓住小學體育教學特點提升小學體育教學水平[J].魅力中國,2018,(18):90.
[2]劉兵.提升小學體育教學水平,抓住教學特點之我見[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7,(25):30.
[3]吳金芳.抓住小學體育教學特點提升小學體育教學水平[J].新課程·中旬,2017,(3):167.
[4]程勇.抓住小學體育教學特點提升小學體育教學水平[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32):211-211.
[5]于延波.抓住小學體育教學特點提高小學體育教學水平[J].魅力中國,2018,(5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