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社會對于學前教育的重視度不斷提升,要求學前教育人才的實踐能力不斷提升,高素質的學前教育人才成為市場廣泛需求的對象。在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學前教育理論課程教學亟待改革創新,本文分析了新媒體視角下高職院校學前教育理論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探究高職院校學前教育理論課程不斷完善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新媒體 ?高職院校 ?學前教育 ?理論課程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7-0018-01
1.新媒體視角下高職院校學前教育理論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理論課程教學過于理論,缺乏實踐應用平臺
當前,學前教育理論課程教學體系中,教師對于課程教學理論教學往往側重于理論教學方面,而對于理論知識的應用不足,往往會造成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不足,知識應用缺乏有效的平臺,學生即使理論課程學習情況再好,在實際的教育實踐崗位中,往往表現出能力不足,經驗有限。
1.2信息化教學不足,學生信息水平低
現階段的高職院校學前教育理論課程中,教育更多將側重點放在學生的教育理論知識掌握和應用上,致力于培養更多具有扎實理論素養的學前教育人才,但是,信息化在課程教學中明顯不足,學生整體信息化水平低,信息技術能力不足,而在當前全媒體時代下,這種情況對于培養新時期高素質的學前教育人才是大大不利的,人才信息技術是新時期人才必備的基本素養,對此,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的人才教育工作。
2.高職院校學前教育理論課程不斷完善的有效對策
2.1強化實踐應用平臺搭建,提升學生信息化學習水平
在現階段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為學生搭建有效的實踐應用平臺,讓學生能夠在這樣的實踐教育平臺中加強知識學習,強化學前教育知識應用,真正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內在的動力,實現學生信息化能力不斷提升。針對學校即將舉行的信息化教學大賽,以“學前教育的原則”為內容,進行教學設計說課展示。圍繞信息化教學進行、重點要突出信息化如何提升教育教學效果、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與深度學習的主體地位、在說課過程中要點明信息化教學手段在各個環節中的應用。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利用信息化手段將教學資源整合運用于日常教學中,切實提升信息化教學水平。這樣做,一方面能促進信息技術在學前教育理論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打造信息化支撐下的高效課堂,另一方面,能為高職教育在信息化環境下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技術、教學評價、教學環境的創新,探索具有一定推廣價值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成果,真正實踐“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為全面提升高職院校教師的信息化水平,推動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學校要積極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教研活動,活動過程主要采取“示范課堂”及“信息化教學講座”兩種形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信息技術與教學充分融合。目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是教學實踐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其目的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的應用策略在面對不同教學內容和不同教學環節時,方法是多樣的。“融合”是要信息技術融入教育教學過程中,服務于教師與學生,服務于課堂上的教與學;“深度”,則是指要適應學科特點,有利于構建知識體系,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促進師生交流與互動,努力達到教學過程最優化,教學效益最大化。
2.2培養學生信息化能力,強化信息化訓練
在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過程中,要強化新媒體時代的人才發展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化能力。高職院校學前教育理論專業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信息化能力進行培養,積極為學生構建信息化學習和應用的環境,組織學生開展理論課程信息化教學,讓學生自主制作教學課件、PPT等,讓他們在課程教學中能夠有效應用相關的課程教學知識,促進信息化能力不斷提升,讓學生在今后的學前教育工作中,能夠更好的應用信息化技術輔助教育教學,能夠進一步應用信息化技術及教學設備,實現教學模式的轉變。
對此,要進一步完善高職學前教育理論課程的教學體系,促進學前教育理論教學不斷發展,切實提升學生的學前教育信息化水平。
總結
學前教育理論課程是高職院校培養學前教育人才的重要課程,在新媒體環境下,學校和教師要善于借助信息化教育元素開展多樣化的課程教學創新,促進學生信息化能力提升,切實提升人才培養效率。
參考文獻:
[1]梁健.國學教育“四三二一”模式探索——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國學教育的思考[J].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18(06):61-64.
[2]蔡莉.高職院校學前教育音樂專業培養模式改革——評《學前兒童音樂教育與活動設計》[J].教育發展研究,2018,(22):86.
[3]王鴿子.以“游戲工作坊”模式培養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設計與指導幼兒游戲的能力[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06):93-94.
作者簡介:
舒玲(1991年2月-),女,漢族,重慶奉節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