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發昌
【關鍵詞】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4—0085—01
隨著近年來新課程的深化改革,社會各界也呼吁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負擔起相應的思想教育責任,從而逐漸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物理是一門與生活聯系十分密切的學科,又是一門動手操作能力很強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實驗探究,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而且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但是從當前的教育來看,實驗探究仍然形同虛設,也就是探究中活動仍然停留在表面,且課堂也僅是表面熱鬧。這樣的課堂上并不能幫助學生掌握知識,也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為此,教師應優化實驗教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物理核心素養的內容與價值
就初中物理教學的要求與特點可以理解物理核心素養,主要的內容包含以下幾點:第一,科學觀念,即在思考生活問題時以科學的角度分析,研究與探討物理現象的互相聯系以及內在規律。其主要包含了三個方面,即模型建立、疑問推理、實踐論證等。第二,物理思維。物理學科涉及到的知識面比較廣,具體可以概括為運動思維、作用思維、物質思維等方面的內容。幫助學生建立物理思維后,學生也更容易理解相關的物理概念、公式以及原理,為日后的學習與應用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三,科學品質。這主要指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以把握科學與社會的聯系為基礎進行探究。第四,探究意識。培養學生交流討論、搜集論證等能力,也就是以某一個具體的物理問題為基礎搜集并整理相關的證據,并在交流討論中得出最后的結論。
二、優化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方式,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1. 創新實驗演示,培養學生思辨能力。教師給學生進行實驗演示,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學習這堂課。教師演示的實驗是否有新意、有趣,會對學生學習本節課的內容產生直接的影響。若教師在演示實驗中能顛覆學生現有的認知,那么學生也會迫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原因,這也就起到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可見,創新實驗演示的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以教學《汽化與液化》這部分的內容為例,教師在講解汽化吸熱這部分的內容時可以利用這樣實驗:將2比1的酒精跟水混合在一起,并將一塊手絹浸泡在這個水跟酒精的混合液當中,在此之后將手絹取出擰干,并用打火機將手絹點燃,這時我們可以看到的現象是手絹雖然著火,但是燃燒后手絹竟然沒有被燒毀。這時,同學們肯定十分驚訝,也都紛紛想知道其中的緣由。教師可以先讓同學們思考后再給同學們講解這部分的內容,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2. 強化實驗地位,提高學生探究能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推進,教師應高度重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物理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強化實驗在物理學科教學的地位,并在實驗教學中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并進行假設,大膽地提出實驗設計的方案以及獲取實驗的證據,從而逐漸幫助學生掌握物理學科的知識,這也起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作用。以教學《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這部分的內容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讓學生自主分析、設計,從而完成實驗。在此過程中,有的學生設計了這樣的實驗:拿出一個小車,讓其分別在毛巾、木板以及玻璃表面運動,通過比較小車運動的距離分析阻力與物體運動之間的關系。這樣的方式以學生為課堂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探究中,能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物理核心素養。
3. 巧用多種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與責任感。根據現如今的物理教材來看,教材中融入了很多科學家的成長足跡、科學生涯、成就故事等等,還介紹了某些科學家發現理論的獨特思維方式及其他們在面對困難時不怕困難、敢于拼搏的精神。可以說這也是教學觀念上的一種改變,因此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應從思想上、本質上逐漸幫助學生樹立更加嚴謹的科學態度,從而實現從精神層面上推動學生物理學習的發展。
綜上,物理學科是一門以實驗作為基礎的學科,教師可以將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的最終目標,逐漸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辨能力,從而讓學生能透過實驗助其形成良好的思辨能力,最終實現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為此,教師也應不斷改革實驗教學方法,促進實驗教學效率的提高,為學生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