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嘵莉
【關鍵詞】 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5—0058—01
體驗式閱讀指的是在分析式閱讀中讓學生深入文本世界體會作者描述的畫面,從而將作者的情感與知識內化為自身的體驗,這對于豐富學生內心情感與學習體驗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體驗閱讀,學生們也能深刻地理解文本,從而促進情感的生發,促進學生思考生命以及領悟生命。小學階段是學生系統學習語文的初級階段,因此也是關鍵階段,由于他們人生經歷不足,再加上生活經驗匱乏,因此更需要體驗式閱讀來積累經驗和知識。為此,筆者就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策略這個問題進行研究。
一、體驗式閱讀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內容,且閱讀課開展的目的是讓學生理解并運用語言文字,同時也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促進學生品格的提高。體驗式閱讀教學應遵循的原則有以下幾點:
1.互動性原則。教學實際上是一個充滿互動性的活動,體驗式的閱讀教學可以通過師生、生生互動的方式,讓學生深入地認識與理解文本,從而在閱讀中逐漸獲得共鳴,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認知與情感高度融合。
2.尊重性原則。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且通過教師教學將學生與文本連接在一起。文本主要反映了作者對生活的體驗并表達了作者的認識以及價值取向。為此,教師在體驗式閱讀教學中也要以尊重性原則為基礎,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發揮自身引導者的作用,讓學生進行自我探索并體驗情感;還需要尊重文本的教學指向,以參悟文本教學意蘊為基礎逐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啟發性原則。體驗式教學的一個核心理念就是教師要讓學生對文本始終保持好奇心,并對閱讀體驗活動保持高度的熱情,從而讓課堂充滿生機。啟發性原則要求教師要在體驗式閱讀中適當點撥與啟發學生,讓學生能深入感悟與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二、提升體驗式閱讀教學的策略
1.靈活運用教材,體會體驗式閱讀魅力。小學生對閱讀概念的理解仍處于初級階段,很多學生認為閱讀就是讀故事。因此他們更偏向于閱讀故事性比較強的文章。體驗式閱讀需要教師發揮自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們主動閱讀故事性不強的文章,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但是部分學生認為閱讀就是閱讀課外的文章,教材上的文章故事性不強,難以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其實不然,教材上也有很多值得學生們認真閱讀的文章,這些文章都是經過層層篩選最終選出的也能滿足小學階段學生學習需求的文章。如,以教學《大瀑布的葬禮》為例,部分教師并沒有在課堂上講解這篇文章,為此筆者在教學中將這篇文章當成閱讀課來教學。在課堂上,筆者通過“葬禮”這個沉重的話題給學生介紹這篇文章的內容,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當學生們認真閱讀文章之后就會發現這與自己潛意識中的葬禮截然不同,這是為賽凱特達斯大瀑布舉行的特殊葬禮。在此之后,筆者又引導學生探索文章的主旨,讓學生能體會到文章主要是呼吁我們關注環境問題。可見,教師也要靈活地運用教材,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逐漸提高自身的閱讀體驗。
2.設置問題教學,強化學生感悟體驗。教師在體驗式閱讀教學中也可以針對性地為學生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從而喚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從而起到發散學生思維的作用。以教學《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這篇文章為例,為了能加強學生的感悟體驗,筆者設置了幾個問題將學生帶入到文本閱讀中,如:為什么作者的父親要將作者辛苦釣來的大鱸魚放走?作者放掉大鱸魚時心情是什么樣的?假如你是主人公,你會不會放掉自己好不容易釣來的大鱸魚?這個故事反映了什么樣的道理?有了問題的引導,學生們在讀書中一邊閱讀一邊思考,逐漸走入文本世界當中,也將自己帶入到角色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的閱讀體驗逐漸增強,也能體會作者放掉鱸魚時的心情,從而產生了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這樣也就達到了體驗式閱讀的預期目標。
3.搭建平臺,享受體驗式閱讀樂趣。學生對閱讀不感興趣一定程度上也與教師給學生發揮的空間太小有關系。小學生各方面的知識比較薄弱,但是他們卻有著很強的獨立思維。就算是從教師的角度來看部分學生的想法是幼稚可笑的,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學生這些獨特的思維也有一定的閃光之處。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給學生一定的空間,讓學生表達自身的思想,從而享受體驗式閱讀的樂趣。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