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睿
【關鍵詞】 數學教學;微課;運用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4—0164—01
近年來多媒體技術日漸成熟,為微課融入中學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條件。微課有著信息量大、課時較短等特征,合理運用到高中數學教學中,能夠有效提升數學教學效率。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微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一、利用微課進行預習
預習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行為,為學好新課打好了基礎。而在傳統教學中,通常是由教師提前分發預習學案,要求學生按照學案進行預習,從而實現預習的預期目標。但是因為學生自制力有限,學習任務較重,使得預習任務存在敷衍了事等問題,導致課前預習效果大打折扣。而將微課應用到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將教學內容合理分解成若干小片段,錄制成微視頻,之后發送到校園網或者班級QQ群,方便學生隨時觀看和學習。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學生掌握預習技巧,學會運用網絡資源來豐富自身知識儲備。
例如,教學“指數函數及其性質”前,教師全面掌握了教學內容,錄制預習小視頻“將一張白紙對折一次得兩層,對折兩次得四層,對折三次得八層,問對折幾次,得到的層數為多少?”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后帶著問題閱讀數學課本,對指數函數的定義與公式y=ax(a>0,且a≠1)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實踐證明,將微課作為預習的手段之一,能夠有效改變傳統單一看書和做題的局限,有效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渠道,在真正意義上實現教學重心前移的目的。
二、利用微課創設教學情境
教學模式和理念的升級,使得情境教學模式得到了廣泛應用,并且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相較于借助多媒體技術、語言等方法創設教學情境,微課具有更加明顯的優勢,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迅速帶進最佳的學習狀態。
例如,教學“函數的基本性質”中的“函數的奇偶性”一課內容時,筆者通過微視頻播放蝴蝶、窗花等對稱圖片,引導學生總結和分析對稱圖形的特性。之后運用PPT、幾何畫板等教學工具來制作課件,向學生展示函數圖象由靜態變成動態的全過程,進而增加數學教學的趣味性,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又如,在開展“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以及“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在對其平面向量微課課件進行制作的過程中可以合理插入一些動態的flash效果。這樣教學,不僅能夠促使學生對平面向量基本概念深入理解,還能夠幫助學生在對平面向量進行學習的過程中真正掌握其表示方法。
三、利用微課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高中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重點、難點是學生建構知識結構的障礙。為了強調重點,突破難點,教師可以將重、難點問題設計成微課的形式展示出來。微課一般只有5~8分鐘時間,播放音頻或視頻,針對性地講解一個知識點,能有效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例如,“互為反函數的函數圖象間的關系”一課的教學,教師借助幾何畫板向學生展示各種函數的圖象,讓學生觀察互為反函數的函數圖象的動態轉化過程。實踐證明,這樣教學將復雜、抽象的數學問題變得簡單具體,有效突破了這一教學難點。
四、利用微課復習鞏固課后知識
復習任務主要是對當天所學數學知識進行課后鞏固,防止因為不及時回顧分析而忘記所學知識。采用微課視頻或音頻等資源來進行復習,學生能對課堂上沒能全面掌握和理解的難點知識反復收聽,進而突破難點、重點,實現查缺補漏的目的。
例如,“對數運算性質”的課后復習,收聽對數定義和對數恒等式推演過程,并且進行相關習題的運算“am·an=am+n,那么“m+n”怎樣表示,可以用對數式運算嗎?如果=am·an=am+n,設M=am,N=an,于是MN=am+n。由對數定于得到M=am,m=logaM;N=an,n=logaN;MN=am+n,m+n=loga(M+N)。所以,logaaM+logaaN=logaMN。通過課后再次觀看微課,引導學生推導微課中講解的定理,靈活解決相關數學問題。
綜上所述,由于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微課已經走進了高中課堂,并且逐漸發揮助力作用。因此,教學時,教師要綜合考慮教學實際,適時選用微課進行教學。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