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羅薩
【關鍵詞】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意境;語言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5—0151—01
中國古典詩詞內涵豐富,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里面蘊含著豐富的人生道理和作者的個人情感,是小學生的啟蒙教材,在小學生成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它不僅可以陶冶情操,啟迪思想,還教會學生生活的道理,幫助學生成長。下面,筆者就如何教學中國優秀古典詩詞方面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在誦讀中體會詩歌意境美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常用誦讀法讓學生體會古詩詞的節奏感和韻律美,在誦讀中,學生可以走入詩人營造的意境中,體會詩人當時的心境和想要傳達的情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多朗誦,在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認識詩歌中的生詞涵義,準確理解詩歌主題,使學生在深入理解詩歌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獨特的體會。以小學三年級上冊《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古詩為例,教師可使用誦讀法教學。首先,教師應讓學生對這首詩有整體的認識,讓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借助錄音機或多媒體資源為學生播放與之相關的錄音或視頻材料,學生在聽完之后,將其和自己的朗讀進行對比,了解兩者的區別,使學生對詩歌的認識更為深入;其次,教師可用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對古詩的精妙之處加以了解,如,“同學們在聽完錄音文件和自己的朗讀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哪位同學可以說一下?”學生在此類問題的引導下,部分學生會對詩歌中的某一句進行分析,比如“我覺得這首詩寫得很生動,作者用很簡單的幾個字就將自己遠離家鄉、思念遠方親人的感情表現了出來”。在學生不斷交流和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深入體會作者思念家鄉親人的感情,如,詩中的“登高”“茱萸”等動作和植物都可以將學生引入作者所營造的詩歌意境中,激發學生的情感。在誦讀中,學生可以體會詩歌的節奏和韻律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培養對古詩的學習熱情。
二、在吟誦中體會古詩詞語言美
古詩詞語言精煉,內涵豐富,受到人們的喜愛。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吟誦詩歌,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還可以讓學生在吟誦中體會古詩詞語言的優美。如,在學習《憶江南》時,詩人用27個字就將江南的美景和對江南的回憶展現在讀者面前,“江南好”“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句詩靜中有動,動中有靜,詩句開始就說“江南好”,而具體好在哪里,從接下來的兩句詩中給出了答案,因為江南日出之時,江水連同花朵一起在陽光的映照下就像火一樣鮮紅;春天到來之時,樹木開始抽出嫩芽,江水清澈見底,綠樹的影子倒映在水中,給人心曠神怡之感,在如此美麗的江南景色中,想必人們的心情也是十分舒暢的,讓人怎么能不回憶江南的好呢?同時這首詩韻律統一,讀起來朗朗上口,作者對江南的回憶全部體現在對江南美景的贊美中,將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山水之間,雖然字數較少,但里面包含的情感豐富,信息量較大,從中可以看出我國古詩詞的凝練,值得我們學習。
三、借助新媒體技術體會作者情感
在語文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古詩詞中傳達的詩人情感,在誦讀基礎上教師可以借助新媒體技術,將難懂、抽象的詩句用具體的形象展示出來,使學生從生動的畫面中了解作者當時的創作背景,有利于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以五年級上冊《泊船瓜洲》為例,作者是宋代著名詩人王安石,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時,可借助新媒體技術為學生進行輔助講解,首先讓學生了解這是一首經典的抒情古詩,作者在寫景的過程中也滲透了自己濃厚的感情,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這首詩表面描寫了什么內容,學生通過了解詩句內容,發現作者遠離家鄉,想要借著月光表達作者渴望回到家鄉的感情。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詩句中作者傳達的感情,教師可將詩歌內容制作成視頻,這樣學生可以更為直觀地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最后教師可就詩中單個字的涵義進行講解,比如詩句中的“綠”字,作者當時在寫這首詩歌時用了很多詞語,都覺得不恰當,最后選了“綠”字,讓學生深入體會古代詩句遣詞造句的講究。
總之,中國優秀的詩詞是我們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更是優秀的教育資源。從中,學生可以體會古人的才情,不斷向古人學習;從中汲取營養,豐富內心,陶冶情操,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將中國優秀文化一直傳承下去。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