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杏紅
【摘要】在高中化學的教學培養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幫助學生通過化學知識來探究化學科學問題、理解化學現象,還需要幫助學生在參與課堂學習的時候逐步建立、完善化學核心素養。同時,化學核心素養的針對性培養將會幫助學生從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升、科學素養的完善等層面取得顯著的進步,并促使學生在化學科學研究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關鍵詞】高中化學 ?核心素養 ?教學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7-0179-01
每一個學科都有其教學培養的主要方向,每一個學科都能通過知識教學來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對于高中化學教學而言,教師能幫助學生通過化學知識的探究、化學問題的思考、化學現象的觀察、化學實驗的實踐等不同的化學知識學習方式收獲不同的學科素養。同時,經過教師的教學培養,學生將會從宏觀角度把握化學原理、從微觀角度理解化學現象,進而建立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素養;通過實驗現象來進行推斷、通過化學模型進行認知,進而建立證據推理和模型認知素養;還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探究方式與創新學習意識的建立來幫助學生達成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素養。接下來,筆者將針對上述三組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展開詳細論述。
一、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素養
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素養主要是要求學生能夠從不同層次來進行知識學習,并能夠借助不同層次的知識分析來認識化學物質的多樣性,并能夠通過元素、原子、分子水平來認識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進而形成完善、科學的化學知識學習觀念。
例如,在學習《元素與物質的分類》時,筆者首先從學生在初中時已經掌握的幾種具體物質的性質和單質、酸、堿、鹽、氧化物的一般性質著手,引導學生建立化學分類觀點,并幫助學生研究純凈物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而幫助學生掌握元素如何組成物質的相關知識。接著,在知識教學開展過程中,筆者以問題驅動教學方法來展開教學,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究:多種元素是如何構成千萬種物質的?物質是如何分類的?物質之間的關系是什么?等一系列問題。同時,筆者引導學習小組從其已經掌握的知識入手,幫助學生從宏觀角度來辨識不同的物質,并引導學生逐步從宏觀轉變為微觀,進而使用微觀探究的化學研究形式來分析化學元素,掌握化學元素的分類觀、掌握元素與物質的關系。最后,學生經過化學知識的學習和化學探究能力的提升,將逐步掌握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核心素養。
二、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素養
所謂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素養其實就是要求學生通過高中化學知識的學習逐步建立“證據意識”和“模型意識”,并促使學生能夠基于化學證據來對物質的組成、物質的結構和物質的變化提出可能性假設,并借助合理的分析和推理來加以證實。同時,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在化學觀點的論證和化學問題的推理過程中借助證據和模型實現感性認知和理性認識的統一。
例如,在學習《硫的轉化》時,筆者首先為學生介紹了硫單質,然后幫助學生了解硫磺的主要性質。接著,筆者使用實驗來幫助學生建設化學知識“證據”和“模型”,并希望幫助學生借助實驗展示的直觀證據和實驗架構的化學模型來完成知識的推理和認知。在實驗中,筆者幫助學生探究不同價態硫元素之間的相互轉化方法,并引導學生了解不同價態硫元素的氧化性和還原性,進而歸納二氧化硫和濃硫酸的主要性質。當完成實驗驗證后,學生自然而言地經過推理和實驗認知完成了知識的掌握。然后,筆者又在學生對硫元素的知識掌握基礎上,結合現實生活中硫元素的生產與轉化實例來幫助學生了解硫及其化合物在實際生活、生產中的應用,促使學生意識到其在應用過程中產生的環境問題。最終,學生不僅通過知識學習建立了環境保護的意識和觀念,還通過證據化學習和實驗模型的建立與理解逐步養成了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化學核心素養。
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素養不僅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完成化學知識的學習和掌握,還需要教師借助化學推理和實驗模型的建立來幫助學生深化知識理解、完成問題探究,進而高效實現其化學知識的掌握與化學問題的突破。最終,學生將會在教學引導下完成知識的掌握與核心素養的健全。
三、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素養
我們生活水平的提升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也離不開人類進行科學的探索與認知。在高中化學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科學探究活動的組織來幫助學生掌握化學科學知識,并通過科學、先進的探究手段來幫助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掌握知識、創造性應用知識,進而幫助學生實現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核心素養的建立。
例如,在學習《石油和煤重要的烴》這部分知識時,筆者首先使用多媒體設備放映微課,并幫助學生借助微課的觀看了解各類烴的結構以及性質、了解石油和煤的綜合利用,并觀察其能夠得到的多種化工原料。學生經過微課的觀看,已經初步對于石油、煤、烴產生了認識和理解。接著,筆者借助石油的來源、組成元素、組成物質、物理性質等知識來幫助學生了解石油、理解石油中烴的性質和分離方法。接著,筆者使用石油蒸餾的科學實驗展示來幫助學生深化知識探究,并鼓勵學生通過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掌握利用蒸餾分離石油中各種烴的方式和方法。實驗完畢后,學生經過分析和探究了解到蒸餾出的分餾物(餾分)依然是混合物。然后,學生就借助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積極思考究竟應該怎樣合理、高效地完成石油的冶煉?最終,學生經過創新分析和探究,得出了僅僅依靠分餾方式獲得的輕質油產量較低,如果想要滿足整個社會的能源需求,石油冶煉企業還需要借助裂化的方法來從重油中獲取大量的輕質油。最終,學生不僅經過課堂學習掌握了化學知識,還建立了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素養。
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通過知識性教學來幫助學生提升化學科學知識的掌握,還需要通過化學知識的教授、化學實驗的探究、化學問題的分析來幫助學生逐步建立、健全化學核心素養,并保證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化學知識,還能具備正確的化學綜合素養與化學知識應用意識。相信經過教師的教學培養和素養建立,定可以使學生成為知識完備、素養健全的優秀學生。
參考文獻:
[1]劉艦.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化學實驗課教學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35).
[2]劉蕾,吳林.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教學目標設計研究[J].林區教學,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