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華 馬有燕
摘 ? ?要: 教師要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政治課教師要多方面多渠道地對學生進行時政文章閱讀教學,培養學生成為具有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接班人。
關鍵詞: 高中政治教學 ? ?時政文章閱讀教學 ? ?立德樹人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始終是教育的實質與核心。立德樹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政治課教學的目標與核心。近年來的全國高考政治試題的命制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通過創設鮮活的問題情境,引導考生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充分發揮學科獨特的育人優勢,全方位考查政治學科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核心素養,培育和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此,政治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善于引入鮮活的時政資源進行教學。
一、明確使命,政治課教師要做時政學習的倡導者
2018年1月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教師要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要落實《意見》要求,政治教師是第一責任人,政治課堂是最重要的陣地。思想政治課教師應該不忘初心,肩負起立德樹人的使命,切實利用政治課教學這塊主陣地,引導學生更關注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及社會熱點,增大時政文章閱讀量,把時政教學真正融入日常每一節課中。如在“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教學中,我節選了十九大報告內容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使教師真正成為“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具備良好的學科核心價值素養,起到激發學生興趣的作用。
二、內強素質,政治課教師要做時政學習的引領者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需要一代又一代堅信馬克思主義、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接班人。在復雜多變動蕩的國際環境中培養德才兼備的接班人這個使命,比什么時候都顯得迫切。政治課老師要像李大釗一樣做先進思想種子的播撒者,做優秀青年成長的引路人。結合學習貫徹十九大報告等,講好教書育人故事,鼓勵引導優秀青年脫穎而出,成為既能仰望星空,心懷國家和人民,又能腳踏實地踐行的接班人。
因此,政治課教師要堅定政治信仰,不斷提高政治敏銳性,加強時事知識的學習,提高時政熱點把握能力,精心搜集時政文章素材,建立自己的時政資源庫,在課堂教學中旁征博引,把自己修煉成一個“專業”的政治教師,提升政治課堂品位。
三、創新方式,政治教師要做時政教學永遠的實踐者
高中思想政治課是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的學科,具有獨特的德育功能與學科價值,是其他任何學科都難以替代的。為此,應該實行多元滲透策略,充分利用課堂進行時政文章閱讀教學。正確處理好集中與分散、課內與課外、時事與教材三對關系。
(一)抓好課前五分鐘時政文章閱讀展示活動。課前老師精選時政文章,提前打印下發給全班學生學習,在課前五分鐘進行展示,明確展示內容、環節和要求:第一,文章闡述主題的時代背景、原因、內容、意義、對策等時政知識;第二,找出文章的論點、論據和論證過程,使用論證的邏輯方法及精彩的經典名句;第三,從學科知識角度,分析文章蘊含的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等原理。如2018年3月人民網“憲法宣誓彰顯憲法權威弘揚憲法精神”、2018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節選“弘揚工匠精神 ? ?提升產品質量”等文章,每篇文章后面都附有學習要求。如在“弘揚工匠精神,提升產品質量”文章后附有以下閱讀要求:
1.認真閱讀領會全篇精神,儲備自己的時政知識,培養政治課學科核心素養。
2.熟練運用所學各模塊知識,分析弘揚工匠精神的道理。
由課代表制定展示安排表(姓名、內容、時間),并張貼在教室前面黑板右側,每節課由一位同學展示,時間是五分鐘左右。然后同學們對展示同學的表現進行評價,老師給予鼓勵性點評和總結,讓學生真正成為具有主動性、能動性、獨立性的學習主體。
(二)把時政文章作為政治課教學資源引入課堂。把鮮活的時政素材與課本理論統一起來,幫助學生理解掌握課本基本理論和觀點,并內化為學生的學科能力和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指導學生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動。如在“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教學中,筆者利用多媒體課件節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五年來取得的成就的一段文章作為情景材料,并提出設問:“人民群眾生活顯著改善。持續開展重點民生建設,連續多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0%以上,一大批涉及各族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難題得到解決。在國家大力支持下,5年城鎮新增就業累計232.5萬人。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0.1%、9.9%,居民收入增長總體高于經濟增長。完成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整合,社會保險比全國提前一年實現全覆蓋。運用政治生活關于民族的知識分析,為什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五年來能取得如此成就?”
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材料,運用原理解決問題,既了解在實現中國夢的實踐中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取得的偉大成就,對學生產生巨大的鼓舞和正確的引導作用,又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問題,在互動中質疑問題,在體驗中升華情感,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堅持每兩周安排一節課專門進行時政文章閱讀教學。按照課前展示的內容環節,深入細致地分析解讀文章內涵。如組織學生在“中央為什么要設立雄安新區”這篇文章的學習中,從設立雄安新區的現實原因、客觀條件、目的意義等方面并結合各模塊知識分析文章蘊含的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等原理,使學生深刻理解中央政策的正確性,成為中央政策的堅定支持者,又能運用所學知識理解分析時政文章,增強學習效果。
(四)積極參與編輯“新聞視野”,給學生提供時政學習的饕餮盛宴。為了更好地立德樹人,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我校于2017年11月12日開始至今,通過校園電視轉播系統每周進行一次“新聞視野”專題播報。“新聞視野”專題播報時間為每周日晚自習19:30—20:00,總時長是半個小時。“新聞視野”選材方向是:①重大時政要聞;②先鋒人物、時代楷模;③熱點民生問題;④科技文化成就;⑤國際時政快訊。每周由一位政治課教師精心選擇上一周央視各頻道播送的時政新聞素材進行整理編輯,再由網絡信息中心的老師合成制作,通過校園直播平臺進行專題播報,統一讓全校各年級各班級同學在本班教室內同時收看。自從“新聞視野”專題節目開播后,每周收看這個節目就成為學生非常期盼的事情,有利于拓寬學生視野,增長知識,也有利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培養。
四、身體力行,政治課教師要做學生終身關注時政的促進者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時政資源有很強的時代性和吸引力,能夠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關心時政、關注社會的意識和習慣,將會使之受益終生。政治課教師除了把時政學習融入教育教學工作中,還要教給學生學習利用現代傳媒搜集整理時政知識的方法,讓學生能持久地涉獵時政文章、時政報道和評論、觀看大型政論片、收看主流媒體關于熱點問題的專題報道和評論。
參考文獻:
[1]杜全明.高中生時政教育現狀調查[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6(2).
[2]顧明芳.提高時政把握能力、提升政治課堂品位[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0(12).
[3]石芳.在高考中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0(12).
[4]彭愛波.政治課堂呼喚良好的課堂生態[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7(5).
本文系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對高中政治課時政文章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7〕GHB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