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部編語文教材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教育的重要任務是立德樹人,針對語文學科如何將“德”字植入孩子心中,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出優秀合格的人才,主要抓住文本內容,用恰當有效的教法,對學生進行心靈的灌溉,真正做到教育無痕。
關鍵詞:偉大;平凡;情理;體驗;感悟
語文學科,作為人文性最強的學科,它包含著情感、意志、思想等內容,“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篇文章都給成長中的孩子一次心靈的孕育,作為語文老師,應讓語文成為心靈的沃土,種植這世間的崇高與美麗,在孩子的心間綻放!
語文教學中,老師如何在“偉大與平凡”、“情與理”之中引導學生尋找自我呢?
一.感受偉大人物的非凡氣質,探尋他們人生的足跡
1.在揣摩品味詞句中學習人物的精神品質
一些杰出人物的偉大功績為人們所贊美、敬仰,值得人們學習,然而他們又讓人覺得遙不可及,似乎總像閃耀的明星,只能仰望。怎樣拉近他們與學生的距離呢?他們也是一個平凡的生命,他們也是現實生活中的人,所以我們從細微處見不同,上課時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詞語和句子進行體會。
如《鄧稼先》,在課上,我從歷史背景中、生平經歷和貢獻中,找到關鍵詞句,如“任人宰割”、“亡國滅種”,體會中華民族的危難。“可歌可泣”、“鮮為人知”,以及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各自成段,作者下面的議論性語句,包括感嘆號,都讓學生細細品讀,不自覺地產生了感激和敬佩之情。對他的手術到逝世的敘述中,我請學生注意幾次手術和逝世的時間,同學感受到他病情之嚴重,無不感動。這樣的引領之后,學生的心為之所動,便很愿意再去書中找其他詞句,很快,他們紛紛舉手,如與奧本海默對比部分,“忠厚平實”、“真誠坦白”“沒有小心眼兒”“沒有私心”這些詞都是最淺顯樸素的,他們的理解卻還停留在表面,我又去追問他們,對這些詞進行解釋,他們一番深思后回答,鄧稼先的人格魅力就深刻在他們心中了,不再是遙遠。
2.在細節描寫中,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思想感情
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是偉大的民主戰士。戰火的硝煙已經散去,和平幸福年代的孩子要如何感受他英雄的氣魄呢?臧克家懷著對聞先生崇敬之情,用詩一般的語言,從說和做的角度,突出了聞一多的形象,用細節描寫展現了聞一多愛國主義情懷。如在他作為學者方面,撰寫《唐詩雜論》過程,“目不窺園,足不下樓”,“頭發凌亂,書桌零亂不堪,心不在焉”“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再聯系前面寫作的目的,學生感受到他為尋求救國救民之路的迫切和忘我,甚至達到嘔心瀝血的程度。這些細節描寫讓聞一多走近了學生,進而我讓學生在演講大會大罵特務,以及參加游行示威兩件事中,再次抓住細節,“慷慨淋漓,并指著這群敗類說:‘你們站出來!你們站出來!”,“他走到游行示威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須飄飄”,這些細節在學生腦海中呈現出當時的畫面,讓學生感受到聞一多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勇于獻身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在平凡中感受人物的美好品格,體悟人間真情
1.在一言一行中,撥見高貴的靈魂
《葉圣陶先生二三事》中,他請我幫他修潤文章,讓我不必客氣,他卻客氣;鞠躬遠送來訪之客;他錯過我對他的拜訪而悔恨,看了我留信的地址感到悲傷;規范課本中“做”與“作”的用法。這些小事中蘊藏著葉老先生待人的寬厚,以及做事的嚴謹,對學生來說,這些小事是容易做到的,也是不容易做到的,我問孩子們:“這些日常的小事,你們能做到嗎”?孩子們高興地答:“能!”就讓孩子們從這些小事做起,走向大成功。
2.再學會理解中,去發現小人物身上的閃光點
《阿長與山海經》作者運用欲揚先抑手法,先勾勒一個粗俗、迷信、多事的阿長,學生似乎也不待見,甚至和作者一樣厭煩嘲笑,再寫她為我買來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經》。我引導他們想象阿長買書會遇到哪些困難?學生很有興趣,大膽想象,紛紛舉手,在想象中他們感到阿長的不易,阿長的善良,阿長對“我”的愛。我再次請他們回顧阿長之前的種種,大家都深深地理解并同情,甚至喜歡。在品讀結尾抒情句是,與作者產生共鳴,發出了對阿長由衷的感激與懷念。最后,請同學談談我們身邊的阿長,激起了他們對弱者的理解、尊重和關愛,孩子們的情感世界就這樣豐富提升起來。
三.在哲理中,啟迪智慧,找到自己的方向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未選擇的路》,是膾炙人口的名篇,成為了很多迷茫的人的導師。這是兩篇自讀課,我采用了談話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探討,我只是個引領者。如“生活怎么欺騙你呀?”,“為什么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快樂的日子真的會來嗎?”“為什么過去了的,會成為親切的懷戀?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孩子們就在這樣快樂的聊天中,與困難悲傷和解了,心里豁達起來。《未選擇的路》,我問學生:“為什么不能同時涉足啊?這道出了人生路具有怎樣的特點啊?”,“這兩條路有什么不同?看過之后,我為什么選擇了另一條?這條路上可能會有什么?這樣你想起了那些人的選擇?”,“‘改日再見還會再見嗎?人生路的又一特點是什么?”,“題目為什么是‘未選擇的路?后悔嗎?”輕松的氛圍中探討人生路的大事,在暢談選擇“荒草萋萋”的路,“更誘人、更美麗”時,我發現有些學習不夠努力的同學,表情嚴肅了,漸漸低下了頭,我知道他們開始對照自己,開始思考自己的路要如何選擇。
僅僅是幾篇課文,卻讓同學同古今中外的大師深入地對話,產生了心靈的碰撞,給他們注入精神的養料,指明成功的方向。同時也教給他們即使平凡,也用愛的涓涓細流,蕩起人間最美的浪花。
老師,不是一個職業,崗位雖小,責任重大!他承載著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的重任,語文老師更是擔當著重要角色,將語文的課堂打造成一片深厚肥沃的土壤,讓“德”扎根,“樹”棟梁之材吧!
參考文獻:
[1]七年級下冊語文教師教學用書.2016.
作者簡介:郭英,遼寧省撫順市順城區會元學校語文教師;中級職稱;從教19年;鉆研于終身語文觀,培養學生語文素養。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