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平
摘 要:隨著教育的不斷進步、改革與發展,人們對教育的要求與期待也是越來越高了。當下的教育中,人們期望的不僅僅是學生能夠學到知識,而且還需要具備一些必要的、能夠符合學生終身發展的品質、品格與能力。生成性資源,作為一種富有教育價值、包含著課程的潛能的教育資源,在新時代的教育中也逐漸獲得了關注與重視,那么,何謂生成性資源?在我看來,我認為生成性資源就是那些飽含著教育價值、能夠為教學效果、教學水平等做出貢獻的各種教學資源。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通過近年來關于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成性資源的收集和應用,我也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和見解,下面,我將簡要談一談。
關鍵詞:生成性資源; 小學數學; 教學成效; 課程資源; 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5-067-001
我們知道,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小學數學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不僅僅是因為它是小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更為重要的是它是一門與生活實際息息相關的課程,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邏輯能力、實際應用等各方面能力的重要課程之一。而當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還是存在著些許問題,需要我們教師去好好鉆研、找到更加適合小學生的數學教學方法。因此,在我看來,對于小學數學的教學,教師應該更加注重教學方法的多種多樣,應該采取各種方式讓小學數學課堂能夠活躍起來、更加精彩。生成性資源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資源,我認為很有必要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中進行合理的利用,它將會是一種能夠有效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教育資源之一。
那么如何進行生成性資源的有效收集和運用呢?在我看來,生成性資源不僅僅是來源于那些已經完善的、能夠完美地呈現于書本中、課堂中的教學資源,對于那些教學中動態形成的教學資料、教學事件,也是一種很好的、很重要的教學資源,需要教師及時地去收集與捕捉。
一、教師要有一雙善于發現課堂中教育資源的眼睛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不僅僅要關注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進度等,對于課堂中一些比較不起眼的事情也要有一定的注視,只有這樣,才能夠善于捕捉到課堂中的教學反饋信息,能夠對自己的教學成效有一定的了解與掌握。比如說在數學知識的講解中,有學生突然進行搶話,這就表明了學生可能是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所以才會提出質疑與疑惑,表現出興奮的樣子,這個時候,教師就應該通過這種動態形成的教學資源、教學反饋,為學生做出解答,幫助學生獲得進步。另一方面,在數學課堂中難免會碰到學生出現計算錯誤、教師教學失誤等問題,我認為在一定的范圍內,這些錯誤都是可以接受的,是具有一定的教學價值的。比如說在學習五年級數學《統計》這一節課的時候,為了讓學生能夠學會收集、整理一些統計數據,掌握一些統計方法,對收集到的統計數據能夠進行一定的分析,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去課外收集一些數據,比如搜集校園中各種各樣的興趣小組中男女人數的差異,然后進行分析,最后在課堂中進行展示與討論。在展示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不同學生最后得出的統計結果不一致的事情,這個時候,教師就要開始對這種教學中產生的小失誤進行分析與總結,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去檢驗,看數據出現差異的原因是來自于哪一個環節。相信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一定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大的進步。
二、通過理論與實際問題相結合的方式讓教學資源更加生動
我們知道數學是一門具有很強的實際應用的學科,而在當下的小學數學日常教學中,很多教師受到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總是過分注重書本上的知識點,過于注重教學的標準要求,忽略了數學其實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忽略了要對學生進行實際鍛煉。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會使得學生對數學的應用能力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另一方面,小學生正處于心智等各方面發育都還未成熟的階段,如果教師過于依賴課本,往往就會使得教學課堂變得枯燥乏味,會讓學生感到無趣,從而對數學的學習也提不起興趣,就會使得數學的教學氛圍、教學效果都大打折扣。因此,小學數學的教學資源應該是通過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方式來形成的。在學習《對稱、平移和旋轉》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一些對稱、平移和旋轉的物品通過課件的形式展示在課堂中,比如電梯等。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提前準備好折紙,在學習軸對稱圖形的時候,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折紙,能夠進一步體會到軸對稱圖形的特點、特征;而在認識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在方格紙上將一些簡單的圖形進行水平、豎直等方向的平行,能夠把簡單圖形進行九十度的旋轉。相信通過這種知識點與實際操作能力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一定能夠使得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越來越活躍、精彩,更為重要的是能夠使得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更加深刻,使得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得到鍛煉。相信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將書本中的教學資源與生活中的教學資源有效的結合起來,一定能夠使教學效果獲得很大的提升。
三、教師還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與感受
生成性教學資源是動態形成的,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通過互動的形式共同形成的,因此,教師很有必要時刻關注著學生的學習感受與學習體驗,檢驗自己的教學效果,使得教學成效獲得提升。比如說在學習《圓柱和圓錐》這一節課的時候,對于一些基礎相對較為薄弱的同學,教師應該更加關注他們對于基礎點知識的掌握情況,而對于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教師就可以進行教學的拓展學習,這樣的教學方式就是通過對動態教學資源的分析來進行的。
相信通過教師的不斷努力,對生成性教學資源的合理分析與運用,加之學生的不斷配合,一定能夠使得小學數學課堂更加精彩與生動,使得學生的數學水平、學習能力等方面獲得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文英.課堂生成性資源有效處理的策略[J]新課程研究,2008(6)
[2]金蘭英.小學數學基礎知識一本全[M]延吉:延邊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