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核心素養的提出到現在,高考作為核心素養培養的評價機制之一,也發生著變化,每個試題的設計都透露著核心素養的印記。2017年高考明確將數學文化加入考查范圍,中國古代的數學所研究的內容多是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高考中考查數學文化,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還能使學生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考;數學文化
伴隨核心素養的提出,高考的指向性也更加的突出。王尚志教授說:“通過高中數學課程的學習,希望學生提高數學的學習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更希望學生能樹立敢于質疑、善于思考、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不斷提高實踐能力,不斷提高創新意識,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可以看出,在整個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處于中心地位”。
長期以來課程標準與考試大綱存在著脫節的現象,但是這次修改的數學課程標準一個重要定位就是“作為指導教學和評價的依據”“考試試題命題的依據”。作為高中數學教學的最終評價方式“高考”擔負著體現核心素養的重要任務。高考數學題目的設計以能力立意為指導,以數學知識為基礎和載體,考量學生的推理論證能力、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高考直接反映了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狀態。
一、 數學抽象素養在高考題中的對應
數學抽象是數學的基本思想,是數學的本質,也是學生形成理性思維的重要基石。所以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第一部分就是數學抽象,從它的排序我們也能看出它是數學的靈魂之所在。高考中對于它的考查也體現了它在高中教學過程中的地位。例如2018年的全國Ⅱ的第8題、18題。這些題目從實際的問題出發能夠直接考查學生的抽象思維,學生讀懂信息,分析信息的內涵,從大腦中獲取數學模型和方法,進而解決問題。
二、 邏輯推理素養在高考題中的對應
邏輯素養與邏輯推理能力相對應,是數學核心素養的內化形式,這個素養內化于學生的思想中,它需要在學生平時的學習中不斷地積累與發展,是高中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學生今后學習和社會生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所以它是高考數學題目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幾乎每一道題都能找到它的影子。例如2018年的第3題、第7題、第10題、第11題、第12題、第16題、第17題、第18題、第19題、第20題、第21題、第22題。沒有邏輯推理,這些題目對于學生都是擺設,遙望不可及,學生只有通過高一高二不斷地提升邏輯推理能力,才能在高三階段實現邏輯推理能力的質變,從而輕松應對高考。
三、 數學建模素養在高考題中的對應
數學建模是數學“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直接體現,學習完成的大致流程是從模仿學習—思維轉化—運用與實踐,數學是一門抽象化的學科,學生的學習必須依賴于生活的提示,沒有生活為載體,數學知識很難在學生的思維中留下痕跡,當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的時候,才能更加深刻地感覺到數學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不只是一些數字、題目。高考作為選拔性的考試,也在處處嘗試如何體現數學建模的思想。例如2018年的第8題、第18題概率統計題。第8題給出哥德巴赫猜想,學生要迅速反應到概率問題,這是個古典概型還是幾何概型,怎么樣才能將所學直接轉化題目的解答。第18題是統計加獨立性檢驗,要根據所給的數據建立概率模型,依據獨立性檢驗來分析最后的結果。
四、 直觀想象素養在高考題中的對應
直觀想象是學生的思維從二維空間發展到三維空間的一個載體,直接對應于考綱中的空間想象能力。立體幾何是高中空間想象能力培養的知識載體,在高考中也充分地體現了它的地位,每年的高考有17~22分的立體幾何題目。例如2018年的第9題、第16題、第20題。
五、 數學運算、數據分析素養在高考題中的對應
數學運算、數據分析是數學核心素養的外顯形式,它直接反應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狀態,學生對于高考題目的解答,其步驟的完整性、運算的正確性,都在體現每一個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情況,一個學生的邏輯思維敏捷、直觀想象能力強、有一定的數學建模思想才能在高考中取得較好的成績。例如2018年的第1題至第23題。每個題目的設計都離不開數學運算與數據分析,沒有數據的分析能力就不可能讀懂題目的含義,沒有強大的計算能力就不能解答任何一個題目。所以數學運算與數據分析素養是核心素養里能最能直觀體現學生素養培養水平的素養。
六、 數學文化在高考中的對應
2017版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給出了數學文化的概念。中國古代的數學文化處處顯示著“經世濟用”,所研究的內容多是與實際生活和生產相聯系,高考中考查數學文化,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還能使學生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17年高考明確將數學文化加入考查范圍。繼2017年第3題,2018年第8題以哥德巴赫猜想為題滲透了數學文化。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
[2]史寧中,王尚志.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
作者簡介:
劉慧,甘肅省酒泉市,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