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作為教學互動參與者,需要以活躍的教學氛圍來促進雙方的互動與交流。因此,教師在實施教學設計時,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打破傳統教學沉悶的課堂氛圍,從而讓學生在活躍的學習環境中,大膽地探索、不斷的思考。讓他們在嘗試探析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使他們形成對應的認知、構建相對的框架,深入淺出的學會探究與思考,充分的使他們的思維活躍起來,形成堅定的學習自信心。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發展;活躍課堂
一、 創設趣味性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由于心理和年齡的特點,乏味的知識講解很難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創設趣味性的教學環節,來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活躍他們的思維。例如在教學《時、分、秒》單元的第三課時“秒的認識”教學時,教師可以用機械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1秒到底有多長。還可以讓學生跟著時鐘的聲音,做拍手練習,時鐘每“滴答”一下,就是一秒,學生也跟著拍一下手。這樣他們就能夠隨著時鐘的走動,活躍自己的思維,逐漸準確掌握一秒的時間概念。此外,在學生逐漸掌握“秒”的概念后,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開展“計時報數”的小游戲。比如教師負責報出一個時間,挑選學生先后在自我的時間感知內報出數字,自己覺得時間到就停止報數。其他學生做裁判,看誰報得最準。這個看似簡單的小游戲,可以讓學生更好的體驗時間的流失,從而感受“秒”的重要。“秒的認識”是學生掌握時、分,并能讀會寫的基礎上開展的遞進教學。本課的知識性相對簡單,但時間的單位卻比較抽象,它很難用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因此,教師利用聲音感受、設計游戲體驗,能夠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1秒、幾秒甚至是1分的時間觀念。使學生直觀的感受到這微乎其微的“秒”的存在,同時激發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主觀意識。
二、發掘生活化情境,促進能力提升
眾所周知,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最終還要應用于生活。而我們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很多問題都是生活中的原型。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時,依據教材內容去發掘生活化的情景,讓生活和教學相融合,從而激發學生對于生活的感觸,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他們探索性思維的發展。例如《兩位數乘兩位數》既是學生必備的基礎知識,更是階梯學習的重要條件。因此,教師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情景(如購物、買票、租車等),讓學生在情景的構建中搭建相關的知識脈絡,使他們能夠將所學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的進行吸收。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練習題最具代表性。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不同的情境,選擇具體的算法,這樣既能夠鞏固他們的口算、筆算和估算的能力,又促進了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同時,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教師還應教導學生認清解決問題過程中表明的具體條件,避免出現不必要的錯誤(比如問題中出現的大約、能不能、夠嗎等字眼),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觀察、糾錯、分析、總結的學習能力,養成踏實的學習習慣。
三、構建活躍課堂氛圍,帶動學習思維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良好的學習氛圍以及學生的學習動力。因此,教師應努力構建一個活躍的數學課堂,使學生愛上數學課堂。這樣才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帶動他們活躍的數學思維。例如《植樹問題》它原本屬于經典的奧數內容,現在新課程教材把它放在了“數學廣角”中讓學生學習,說明這一內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數學思維含量和很強的探究空間。也就是說這既需要教師的有效引導,也需要學生的自主探究。從學生的思維特點來看,四年級的學生,仍是以形象思維為主,但也具有了初步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可以通過電子多媒體課件來將“植樹問題”進行最形象化的呈現。這樣,學生就能在最具體的情境中形成最直觀的理解,同時,在觀察與分析中具備綜合探析、抽象概括、整理歸納的思維意識。而應用植樹問題的規律探究,不僅能解決植樹的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的現象,也能用植樹問題的規律來解決。比如:汽車站牌、人行橫道、廣場護欄等等,都是學生能夠遇見的生活情境。那么教師把這些生活中的問題課堂化,既能烘托課堂氛圍,又能增強學生感受生活數學的實際價值,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其實,當學生對于課堂學習產生濃厚興趣的時候,也就是小學數學活躍課堂構建最為成功的時候。
總而言之,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化開展,課堂教學也發生了較大的轉變。教師不再是局限于知識的填壓,更多的關注了學生的綜合性發展。而活躍的課堂氣氛能夠使教學活動高效地開展,從而激發出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他們的學習信心。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應結合新課標的指導要求,適時地進行教學的改變與創新。用活躍的課堂氛圍來突出學生的學習價值,激發他們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他們在積極的探索與交流之中,樹立起創造性意識,培養活躍性思維,形成自發性能力。最終引導他們深入的掌握和理解課堂知識,實現高效的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韓麗.探析小學數學高效教學的策略[J].新課程,2016(3).
[2]蔡振華.活躍活動過程,提升思維品質[J].內蒙古教育(理論版),2015(3).
[3]劉海燕.打造小學數學活躍課堂,實現高效教學[J].內蒙古教育,2016(7).
作者簡介:
董詩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巴州博湖縣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