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構建核心素養體系,從核心素養視野下落實新課改需求,立足學科核心素養,引導學生從道德與法治學科學習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健康生活與法治觀念。基于此,下文就以核心素養視野為基礎,從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復習角度出發,對如何完善復習策略,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提出幾點思路。
關鍵詞:核心素養;道德與法治;復習策略
一、 提高目標,提升復習的針對性
道德與法治中考考試內容是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復習是落實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效果,鞏固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對學科科學認識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復習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著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復習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的主體性,立足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要積極探索把學科能力考查與思想道德滲透結合起來的方式方法,通過精心設計、科學命制試題來實現考查考生能力和水平的目的,把握好重點和中心,準確地指導學生復習,以發揮復習的鞏固性,從而幫助學生構建系統化的知識結構體系,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
二、 夯實基礎,提高復習的有效性
復習是一個歸納、總結和應用的過程,是學生對學科知識學習、了解與實踐的過程,在以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為基礎下,關于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復習,要更具有方法性、規律性,除了要落實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掌握以外,還需要加強科學引導,提升學生的道德法律認知,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道德觀、世界觀、人生觀,讓學生在學科素養下增強對生命意義的理解,實現學生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發展。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政治學科的四大任務:“描述與分類”“解釋與論證”“預測與選擇”“辨析與評價”,可以看做是“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應該怎么看”的具體而明確的要求。這就要求課堂教學要精心設置這樣的具有層次性和邏輯性的問題,引導、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促使學生去分析和解決問題。1. 立足課堂,打造高效。合理的規劃課堂時間,把握好每一個復習環節,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創設多樣化的課堂復習形式,如:小組討論、男女生比賽等等,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積累和記憶,并且鼓勵學生在教學情境中,發散思維,發揮想象,學會理解記憶,打破傳統復習的局限性,使復習更助于對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2.
知識積累,注重辨析。在復習中注重辨析,讓學生以理解為基礎,對知識系統進行構建和內化,幫助學生理清知識之間內在的關系和聯系性,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規劃判斷能力及學習綜合素養。
三、 靈活推進,提高復習的時效性
(一) 學生素養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學生自我能力、自我認知、自我規劃、自我意識的一個推進與轉變,在復習教學中,教師要全面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與自身的引導性,靈活推進,使復習能落到實處,以全面提升復習的時效性。1. 采用地毯式復習法。從整體出發,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概念有一個全方位、整體性的認識和學習,以此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結構體系,提升學生學科素養,使學生在后續的復習和學習環節更好地抓住學習內容,靈活運用學習知識解決問題。2.
采取板塊復習法。圍繞一個主題有效地展開復習,拓展學生對知識學習的廣度與深度,幫助學生理清學習思路,更好地規劃學習方法,讓學生由表及里、由部分到整體全面提升學科能力與水平,從而為學生學科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奠定基礎。如:(1)重點知識板塊復習。幫助學生突破重點與難點,鞏固學生知識網絡,例如對《公民基本權利》板塊的復習,可以讓同學觀看選舉視頻,了解選舉的一個基本過程,讓學生通過視聽探討公民的基本權利以及選舉權需要的哪些條件,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一方面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公民的基本權利,另一方面也能進一步增強學生作為公民的政治認同,培養學生公民意識以及公共參與意識。(2)時事專題復習。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學觀念,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從身邊感興趣的事件出發,從時局熱點出發,讓學生將所聽、所聞、所感應用于學習中,并能夠結合自身學習基礎和學習水平,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以不斷地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選擇能力。例如:2017年7月3日至8日舉行的G20峰會,引導學生全面關注與了解時事動態,從G20峰會的主題、內容出發,讓學生探討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意義,樹立學生全球意識和國家觀點,培養學生發展性觀念和前瞻性眼光,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弘揚學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 采取模擬訓練
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目的性的加以考核與檢驗,讓學生在自我評價、教師評價、生生互評的過程中,及時的發現自身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在不斷地訓練中強化應試能力,應變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此增強知識的應用性和實用性。
四、 注重方法指導,提升復習的實踐性
道德與法治學科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對于學生正確觀念的樹立、良好品格的形成以及綜合素養的發展而言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師,在復習指導教學中,要明確道德與法治學科的重視性與學科教學優勢,遵循學科教學的基本特點,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的基礎知識以外,能夠熟練地運用解題方法與技巧,要強化知識的綜合性聯系特別是橫向整合。這包括:①同一知識的內部整合;②同一學科不同知識之間的整合;③不同學科知識間的整合。尤其是同一知識內部的整合,要在課堂教學中強化。在復習中教師要克服過多地縱向延伸,不能過深、過細、過難地講授知識,深入核心素養思想下的客觀要求,擺脫應試教育下的刻板與機械,讓道德與法治教學能夠真正突出對學生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教育,對學生良好觀念的教育以及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引導,實現學生健康、健全、可持續的發展。
同時也要強化要識在不同情境中的運用。特別是在和學生聯系緊密的日常生活情境中的活學活用。
五、 結束語
基于核心素養視野下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復習教學要遵循學科教學的基本要求,把握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特點,從實際出發,科學、合理的規劃復習時間、復習方案、復習指導手段與方法等,全面提升道德與法治學科復習的針對性、有效性、時效性、實踐性,使學科教學能夠真正體現對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培養,實現學科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銳.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實踐探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7:68.
作者簡介:
池金興,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尤溪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