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劍波 劉燦華 唐建軍
中圖分類號:F30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8-150-03
摘 要 尖崗山豪宅地塊從無人問津流標,到重新包裝掛牌成功,才短短半年時間。估價師比較分析兩宗地的異同,思考市場環境變化和土地重新規劃對掛牌成功的影響。
關鍵詞 豪宅地塊 流標 掛牌成功 思考
2019年6月24日,深圳市5宗住宅用地集中掛牌出讓,其中寶安、龍華、坪山區各1宗,另外2宗位于光明區。土地總出讓面積17.03萬平方米,總規劃建筑面積68.97萬平方米。5宗地塊起始總價154.35億元,最終成交總金額達223.84億元,為深圳歷史上單日最高金額的居住用地掛牌,堪稱深圳史上最強土拍。
其中有一塊2018年12月19日流標的尖崗山豪宅地塊,這次重新包裝掛牌,新地塊土地面積增加,容積率略減,結果經16輪競價,成交樓面地價從起始價407400萬元大幅提高45%至最高限價590800萬元,無償移交政府的人才住房從初始配建面積10810平方米大幅提高81%至19610平方米(詳見下表),簡直出乎大家意料之外!
曾經無人問津的流標地,為什么短短半年便成了開發商競相爭搶的香餑餑?且看估價師的專業分析。
尖崗山自2003年12月30日以樓面地價5441元/平方米刷新深圳樓面價后,便以豪門形象出場,又在2004年11月26日、2009年9月10日、2012年11月28日、2015年12月25日,一路高歌猛進,相繼刷新深圳樓面價,最后一次記錄由泰禾以樓面價近8萬/平創下,登峰造極萬峰仰視。而短短3年后的2018年12月19日,尖崗山A122-0357地塊出讓,周邊已是豪宅林立,中海九號公館、招商華僑城曦城別墅、泰禾院子等,但誰也沒想到,才4萬/平近乎半價的出讓底價,卻無一個開發商到場慘遭流標。
那刻,萬千寵愛在一身的尖崗山豪宅地,還沒登臺,就在歲末寒風中遭遇滑鐵盧。
時隔半年,該地塊增加2萬平方米的土地面積后重新包裝上市,人才房改為只租不售,因都是要無償移交給政府,對建設成本而言,影響不大。半年前流標的A122-0357宗地及本次成功掛牌的A122-0360宗地情況比較,除了面積增加,可以說其他地塊條件基本上沒有什么變化。
一、位置(如下圖1)
二、出讓條件(如下表1)
三、成功掛牌的思考
(一)市場環境發生變化
2018年房地產市場調控是主旋律,超過400次政策調控、土地頻頻流標等一系列事件,流標成了2018年土地市場的流行詞,買不起面包的人們,把抱怨都轉移到了面粉身上。據相關統計,2018年全國300城共推出各類用地18468宗,流標890宗地塊,約占推出土地宗數的5%,較2017年上升1.2%。
2018年從萬達艱難騰挪,到萬科高喊活下去,房企大規模裁員,中弘老板跑路,房地產似乎全行業陷入集體焦慮。
(二)增加用地面積,為開發商提供發揮空間
尖崗山屬于“豪宅地”,尖崗山片區四周環山,有尖崗山、孖松山、企龍山、嶺下山、鐵崗水庫、西麗水庫等山景、水體自然資源,是深圳難得的適合于別墅用地的理想片區,在這里刷新了一個又一個地王,周邊也是豪宅林立,像中海九號公館、招商華僑城曦城等,價格都上10萬。但你會發現,尖崗山豪宅地塊或地王地塊面積都較大,中海九號公館地塊,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招商華僑城曦城地塊,占地面積21萬平方米,泰禾地王地塊,當年也是為了和相鄰地塊一并開發,最終都由福建中維拿下,兩塊地合計4.8萬平方米。
2018年拍出的A122-0357地塊只有1.8萬平方米,這么小的面積留給開發商的發揮空間實在太小,而本次掛牌,深圳市規劃國土部門重新包裝,將相鄰地塊一并納入出讓,用地面積調增2萬平方米至3.8萬平方米,并減少深茂鐵路規劃控制區1000平方米,為開發商留足發揮空間。
(三)規劃微調,降低起始價吸引競價資金
原規劃人才住房初始配建面積為7550平方米,占總建筑面積59040平方米的比率為12.8%,現規劃人才住房初始配建面積為10810,占總建筑面積121310平方米的比率為8.9%,比原占比降低30%,吸引競價資金,最后無償移交的人才房增至19610平方米,占比提高至16.2%,反而比原占比提高26.5%;
取消自持商務公寓5490平方米,相應增加住房銷售面積;
原掛牌起始單價4萬元/平方米,現掛牌起始單價3.69萬元/平方米(扣除無償移交的人才住房初始配建面積),降低7.8%,總金額以億為單位減少,有效吸引競價資金。最終經16輪競房價至最高限價、競人才房面積大幅增加81%,達到成功出讓目的。
四、結語
A122-0357宗地項目出讓地塊面積,在豪宅區過小,缺少發揮空間,加上當時正處市場嚴冬環境,流標成了主旋律,不難理解尋求活下去的開發商為何望而卻步。而將相鄰地塊一并納入出讓的A122-0360宗地,面積增大一倍有余,發揮出1+1>2的效力,一旦市場轉暖,眾開發商競逐自不在話下。
由此可見,深圳市規劃國土部門在土地流標后能冷靜反思,正確認知地塊價值,準確把握市場回暖時機,時隔短短半年,僅以增加面積、略減起始單價、其他規劃微調之舉重新上市,成交價遠高于上次流標底價45%,且無償獲得的人才住房面積大幅增加81%,創造非常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堪稱土地掛牌出讓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