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占義
【關鍵詞】 數學教學;教學難點;突破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 16—0168—01
教學難點是指學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識,或不容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難點有時要根據班級學生的學習實情來確定,同樣一個問題在不同的班級里、不同的學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難點,或者還是更難的難點。我們要突破的教學難點指的是大多數學生都感到學習有困難的內容。突破教學難點,集中體現在教師的導學方法上。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突破教學難點,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重視動手操作
人的認識過程,是在實踐活動中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有些抽象的知識,由于小學生缺乏與之有關的感性認知,造成理解上的困難。對于這類難點,解決的辦法就是以形象、直觀的動手操作為突破口。
例如,教學一年級“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多少?” 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用學具將較大的數和較小的數一一對應地擺出來,然后鼓勵學生將較大的數分成兩部分。學生觀察自己動手擺出的學具,很快就會做到將較大的數分成兩部分,即分成和較小的數同樣多的一部分,和多出的一部分。這樣,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明白了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多少,其實就是用較大的數減去較小的數,多出的數字就是“多多少”的數。
二、注重復習鋪墊
小學生對新知識的獲得,必須是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漸進的。在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對于受學生的知識水平限制而不易理解的難點知識,應從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認知結構出發,去構建新的知識體系。
例如,教學“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這一內容,學生能夠把這樣的運算轉化為“2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方法來運算,但不能熟練地說出十幾個十、十幾個百是多少,這就是這節課的難點。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在備課時就應該充分考慮進去。可以在教學新知識之前,先引導學生復習“數的組成”以及數位間的“10”進制關系。然后再教學新知識,這樣就水到渠成,使教學得以順利進行。
三、重視新舊知識的聯系
有些內容由于相近或相似,容易使學生混淆、誤判。解決的辦法是新舊聯系、反復對比,通過分析、比較來辨別正誤。
例如,教學二年級“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這部分內容時,學生容易與“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相混淆。那么教師就可以從復習舊知識“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入手,讓學生深刻明白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其實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要用“乘法”來計算,然后再教學新的內容“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通過比較,學生就知道“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其實就是求較大的數里面包含幾個較小的數,要用“除法”來計算。最后將這兩種題型放在一起對比、分析,學生就不容易忘記和混淆了。
四、重視綜合分析
數學教學難點的存在形式是各種各樣的,因此,對于難點突破方式也要根據不同情況加以變化,以求能用最有利的途徑或最有效的手段給予化解。這里所說的最有利、最有效不是追求省事的方法,而是從開發學生才智、思維的角度來訓練,從而確定突破的方式。
例如,教學“克與千克的進率”時,如果教師直接告知學生克與千克之間的進率,不僅違背了新課改倡導的自主探究的學習理念,且長期下去還會扼殺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抑制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觀能動性。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是這樣做的:引導學生將1000 “克” 的物品放在小盤秤上, 學生讀出數值是“1000”;再將這個物品放在用“千克”作單位的較大的盤秤上稱一稱,讓學生看看是多少。通過這樣兩個簡單的操作,學生很快就知道了“1000克 = 1千克”,深化了這兩種重量單位之間的進率和相等關系。
五、引導學生化整為零
對知識點較多、難度較大的難點,可設計若干臺階,讓學生一個個地爬上去,最后使難點得以解決,使學生有成就感。
例如,教學“萬以內數中間和末尾有零的讀寫”,筆者有意設計遞進式教學環節,先教學中間有一個“0”的數的讀寫方法,再讓學生自己嘗試中間有“00”、“000”的數的讀寫,之后再教學末尾有一個“0”的數的讀寫方法,最后讓學生練習末尾有“00”、“000”、“0000”的數的讀寫方法。這樣有序地進行分化、襯墊,分解難度,使學生平穩地度過了思維障礙,釋疑解惑顯得非常從容。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