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的時代背景下,網絡教學新型課堂成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結合“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僅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中“尊重主體、面向全體”的精神,也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
關鍵詞: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教學模式;合作探究
“先學”中的“先”字,其含義應該是更多地強調學生的主體意識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教師要引領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要先入為主,主動探究。采取自主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等方式,為 “課堂教學”建構一個前置性平臺。“先學”,使教師及時掌握學情,再依據學情來設計本節課學習任務,用什么學習工具、策略與學生實際情況相匹配。“后教”中的“后”字則更是對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絕對 權威的弱化,它更多的是強調教師要轉變角色,走下講臺,以服務者、促進者的身份積極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來。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根據“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教學模式,采用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為依據,設計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的教法,來培養學生音樂的感受能力、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
一、教學各環節中“先學后教”教學模式的滲透
(一)導入課題,揭示學習目標
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主動地圍繞目標進行探究式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認真研究教材教法,在廣度上,深度上與教材和課程標準的要求保持一致性,設立目標具體、簡明,音樂是情感的教育,要求教師在揭示目標時要情感投入,注講究藝術效果。
(二)出示課題,引導學習內容
讓學生自發性多聆聽感悟,從歌曲情緒和音樂要素入手,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這就要求教師導的有效性和精準性,教師在備課時,要反復聆聽音樂,抓住音樂自身特點,比如曲風、創作背景、作曲家創作主旨等方面深入挖掘作品內涵,使自己提出的問題有針對性,有明確的導向性。比如馮斐老師在《悍牛與牧童》的欣賞課中,為了讓學生體會不同的場景需要配合不同的音樂。出示一幅圖畫,請學生思考在音樂片段的基礎上,進行哪些音樂要素的變化,會和這個畫面相匹配?(速度慢了、力度弱了、發聲工具減少,音高降低)等。讓學生探索影視音樂與畫面配合,才能塑造出完整音樂形象,營造完美情境。
(三)出示歌譜,開展學習研究
讓學生觀看歌譜,從音樂本身出發,進一步體會歌曲所蘊含的情感和哲理,這個時候教師問題的提出要聯系歌譜有深入性,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做好鋪墊。
(四)學習新歌,細化知識內容
新歌學習的環節一般要經過哼唱歌譜、探究旋律創作手法規律、解決音準或節奏難點、完整劃拍演唱歌譜、填唱歌詞、歌曲處理等諸多環節。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設計每一次學習環節都有明確的目的,從每一個環節入手,扎扎實實地引導好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實現從“唱會歌”到“會唱歌”由淺入深的科學有效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根據學科特點,教師要做好一個掌舵者的身份,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演唱過程中音準、節奏、音色、力度、音樂風格、發聲方法等的準確性,同時,也要培養好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讓每一節課都有能力上不同程度的提高。
(五)創編拓展,鍛煉創新思維
教師根據每一節的特點,讓學生進一步闊展視野或者訓練能力,比如一首歌曲有不同的表現風格、比如一個作曲家代表作的豐富、比如一首民歌在演變和流傳過程中,還會具備地方特色、比如一首歌曲速度或者節奏變了,會給我們不同的情感體驗等,這些引導都會使學生更加拓寬自己的音樂視野,使自己的音樂技能的學習,向更廣闊的音樂文化視野去拓展。
二、合作探究在音樂課堂的積極作用
關于后教,不是指老師教,而是體現“兵教兵”,也就是發揮小組合作的有效性,讓學生合作互動,各抒己見,取長補短,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和主動探究,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這樣會讓將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教師要提前預設好評價機制,使課堂教學中開展深度學習,大大開拓學生思維,使學生發生思維碰撞、運用已有鑒賞經驗和音樂素養水平,聽辨、評價音樂作品。除此之外,教學評一致中的評,能夠發揮生生評的積極性,通過比賽和評比的方式,使學生投入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并開展良性競爭。比如薛皓文老師在領導學生學習“桑塔露琪亞”時,讓學生根據歌曲三拍子韻律,讓學生創編律動,或者口風琴表演,讓各個小組發揮本組特長,進行表演,互相競爭,最后評出“最佳表演獎”“最佳創意獎”“最佳配合獎”等獎項。一堂課下來,學生個個興高采烈信心滿滿,收獲滿滿。
事實證明,“生”本課堂教育模式在音樂教學中有其得天獨厚的功效,我們教師要徹底地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把學習的空間和自由還給學生,而學生一旦主動起來,將會生成一股強大的創新新力量。我們音樂組教師將會在課堂上再實踐,再思考,真正樹立起“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并形成新型育人觀念,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簡介:楊群芳(1974.09-),女,漢族,山東煙臺人,教育碩士學位,中學一級教師,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中學,研究方向為中小學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