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琴
摘要:素質教育時代,作為藝術學科的音樂教學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音樂是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具有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以美育人的功能,教師也在不斷探尋高效的課堂教學手段。隨著生本教育理念、本位教學概念的滲透,新時期的音樂課堂已然走向本色回歸的全新方向,以期讓課堂摒棄形式,注入真實,讓學生更純粹地感悟音樂靈魂。為了更好地提升中學音樂課的教學效果,老師應在教學中引入互動式教學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充分的參與和體驗音樂,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學生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音樂;互動式教學;教學策略
對于初中生來說,雖然喜歡聽課,但是對上音樂課沒什么興趣,這使得初中音樂老師的教學難以開展。要想改變這種局面,就要改變傳統音樂教學中以老師為主體的現象。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引入互動式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和老師處于平等的地位,讓學生和老師之間能夠進行平等交流,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提升音樂教學的質量。
一、中學音樂教學采取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有利之處
(一)教師充分了解學情,搭建課堂互動的橋梁
互動式教學,一直是中學音樂老師追求的理想課堂,初中階段恰恰也是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關鍵時期,而如今的初中音樂教學,依然存在大部分老師在講臺上一直講,學生只負責坐在下面聽,在體驗教材音樂時,與音樂有距離感,從而產生無趣感,處于青春期的學生羞于表現,業很少外顯主動地對樂曲進行律動表現,課堂氣氛相對于小學音樂課堂,比較沉悶,聽課的效果也不怎么好,在分析學情時,我們知道每周一節的音樂課,學生們努力從文化學科的學習狀態中抽離出來,他們渴望在音樂課中得到放松和愉悅,期望聽到自己內心向往和追捧的歌曲,但是這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們的認知又偏離了的音樂學科的核心素養,當教材和學生的認知發生沖突時,教師就需要成為“橋梁”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就要積極探索互動教學模式,讓師生之間能夠友好互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1]。
(二)聚焦音樂的自然純美,追根溯源
音樂有著鮮明的藝術特色,教師應當聚焦這些本色閃光點,還原音樂的自然、純美,讓學生從最簡單、最生態化的音樂學習中感受,在教學實施中,教師要注意追根溯源,盡力為學生展示音樂藝術的原汁原味,關注學生的能力提升。
在中國民歌的教學中,由于地域的不同,學生對于聆聽方言版的范唱,認識不到位,尤其在初次欣賞的過程中,內心表現出來的卻是排斥,這就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民歌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還需要我們的后人去傳承,因此很多地區的民間藝術都申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如江西的興國山歌,陜北信天游,青海的花兒,重慶的啰兒調,教師就需要從實際生活中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關注音樂作品中的生活信息,從歌曲的本色特點中探尋,可以在音樂課堂上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圖片或者視頻,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用音樂本身打動學生,讓學生真正融入音樂創作中來,促進學生個人對音樂的理解和認知,如《打支山歌過橫排》中,歌曲引腔中的“哎呀嘞哎--”作為興國山歌標志,是全曲必唱之句,而教材中所呈現的范唱,讓處于變聲期的中學生,往往會對高音和方言望而生畏,此時教師就可以從最簡單、最生態化的方式,拋卻浮華,感受真實,教師模仿當地男、女、老、少不同的音調和音色范唱,從而調動學生歌唱的欲望,讓學生體驗到自己作為歌者也可以隨心所欲的參與興國山歌的演唱,接著可引導學生了解歷史,在唐宋時期的詩詞記載,紅軍長征期間所起到的作用,學生們也可以根據歌曲特征進行即興創編,在欣賞原汁原味的民歌之后,可以讓學生編創貼近他們生活的歌詞,進一步加深對歌曲的印象和理解,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三)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老師應該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突出音樂的創造性。對學生的音樂教學主要是通過實踐來進行的,也是通過實踐達成教學目標的。音樂老師可以定期舉辦班級歌唱比賽,或者在音樂課上進行歌曲接龍的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音樂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激發學生主動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敢于創作的自信心。當學生走出音樂課堂,還能聽見學生在哼小調時,這種情況就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創作體現。所以,音樂老師在音樂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利用音樂去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鼓勵學生大膽進行音樂創作。
二、初中音樂教學采取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具體方法
(一)營造良好的音樂課堂氛圍
學生經常處于專制、壓抑的課堂氛圍中,學生的積極性就慢慢減弱了,自身的發展就會受到消極影響[2]。所以老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音樂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主動地探索音樂知識,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3]。學生與老師友好的交流過程就是在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良好的課堂氛圍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例如:在學習歌曲《當兵的人》時,音樂老師就可以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段關于軍人搶險救災還有日常生活的視頻,營造出一種比較真實的氛圍,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當兵的人的平凡又偉大。
音樂老師在教學中還可以通過肢體語言來鼓勵學生勇于說出自己的想法,例如:老師可以用期待、友好的眼神看著學生,或者用甜美的笑容鼓勵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真切的關心,敢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老師在與學生互動時,要尊重學生的觀點,用誠懇的語言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指導,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學生才有繼續學習的熱情。例如:在學習藏族歌曲《獻上潔白的哈達》時,第一樂句就出現了高音和復雜的節奏,學生從心理上就出現了畏難情緒,課堂氣氛像凝固了一樣,要么不張嘴,要么張嘴不出聲,老師就要引導學生,及時給學生范唱,首先要降調,其次要從雪域高原的地理位置上引導高亢的音調,唱歌時要用氣息加以支持訓練,根據學生的難點因材施教,直到學生唱會,及時鼓勵,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找到了自信,也就有了學習的熱情。
(二)分組教學,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
互動教學不單單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還包括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這樣的交流模式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刺激學生共同發展、共同進步。例如,在學習歌曲《藍色的探戈》時,音樂老師可以和學生一起進行初步了解之后,讓后把學生分成小組,給學生布置討論任務:通過對歌曲的賞析討論這首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感情?然后讓學生根據問題進行討論,給學生充足的自由討論時間,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發表各自的意見,在學生的交流溝通中,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讓學生及時發現了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促進了學生的進步與發展。
總之,互動式教學模式對初中音樂教學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音樂老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音樂課堂,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營造輕松、自在的課堂氛圍,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促進和學生的互動交流,進而提升音樂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成長。
參考文獻:
[1]王萍.初中音樂互動式教學模式探討[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上),2014(13):161.
[2]尚變玲.初中音樂教學中互動式教學方法探討[J].贏未來,2018(20):100.
[3]安吉.初中音樂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實踐與研究[J].關愛明天,2015(10):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