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曉峰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教學領域的深入發展,體育課程作為現代高等教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從高職院校足球課程教學模式為切入點。在整體教學方式、組織形式、管理模式等方面充分重視高職院校足球課程教學的多元化發展,努力趕上時代步伐,加強俱樂部模式下的高職院校足球教學模式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實踐。
關鍵詞:高職院校;足球課程;教學改革
一、我國高職院校足球課程教學發展現狀
(一)高職院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足球教學模式主要是以體育俱樂部形式為教育教學發展的主流。原則上高職院校足球體育俱樂部是以拓展學校體育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習慣和行為為主要目標,競技性體育標準作為足球教學教育的延伸和補充。然而,由于學生人數、場地等硬件的急劇增加,各高職院校在足球課程教學過程中已經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二)高職院校體育師資結構
體育教師是保證體育整體教學的重要因素,教學手段和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到足球課程教學的質量。正如鄧小平所說:“學校能否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培養具有社會主義意識的文化工作者,關鍵在于教師。”現階段高校體育俱樂部制度在教學中存在著教師結構不合理、教師角色轉變緩慢、觀念僵化等問題。特別是高職院校,主要是以就業為導向大力促進技能緊缺型人才的培養,極大忽略的體育課程教學的重要性,各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年齡偏大,中青年教師比例較低,老齡化的體育教師存在思想僵化,接受新興事物較慢,必然影響高職院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及改革的發展速度。
(三)高職院校足球課程評價體系
目前,各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大多數均無法自主安排教學時間和教學內容,必須根據學校傳統性的教學大綱和進度完成課堂教學。教師只能根據陳舊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進行教學,無法滿足現階段學生日益增長的需求和興趣。許多高職院校的足球教學課程評價體系中存在著績效考核不到位、場地設施不完善、評價形式單一、評價標準過于統一、過于注重競技性及量化考核等問題,導致評價結果與現代教育制度存在較大差距。
二、高職院校足球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教學管理體制,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在整體教學過程中影響自覺性和積極性最重要的因素。學習興趣會使學生產生高度的注意力,愉悅的情緒及堅強的意志品質,對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和效果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高職院校應在大力推行建立完善的體育教學管理體系。結合多種教學方式方法,從被動便主動。要在足球課程教學過程中形成了一種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足球課程的教學場地已不能僅限于室外的模仿、機械、重復性的練習,必須結合更多的科學手段進行輔助教學。在足球教學課程中,要通過講解、模仿、練習及多媒體教學的組合手段,將足球的基礎動作進行分解,對足球實戰賽事的影像進行展現,使學生更加直觀、生動、全面的了解足球的技戰術動作。課堂教學以理論結合多媒體教學方式為主要的教學模式,主要向學生講授基本動作要領、規則及技戰術的必要需求知識。
(二)改變傳統觀念,實施及完善足球教學模式
在高職院校足球課程改革過程中,我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教學指導思想,優化教學模式,借鑒傳統教學理念和管理模式,實施及完善適應現階段大學生足球教學的新興模式。教學方法和內容要根據時代的變革,增加更加多樣化的趣味教學手段,融入更加生活化的課程設置,進行多元化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使整個教學更加過程化、網絡化,實現了課內與課外一體化。高職院校足球課程教學應為每個學生提供與其身體素質和體能相適應的教學內容和運動課程,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實現體育鍛煉的不間斷效果。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團隊精神和品德,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使其樹立“終身體育”的理念,潛移默化的提高身體素質,養成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良好習慣。
(三)加大對高職院校足球教學的重視程度
我國高職院校的傳統足球管理及教學理念已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和學生的需求。我國對青少年足球的重視程度和足球綜合素質亟待提高,這正是大多數高職院校沒有正確認識足球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幾乎所有高職院校的足球教學師生比例嚴重失衡不均衡,學生的數量遠遠多于足球教師的數量,無法實行針對性的教學,不但極大提升了學生在運動的過程中發生危險的概率,同時導致教學質量和教學手段得不到提升。高職院校領導的不重視,其體育場館設施配備不全,絕大多數學校的體育設施無法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甚至連足球數量都無法滿足日常教學。因此,高職院校的足球課程的授課方式必須要實行多樣化教學,對課前和課后的指導內容要備針對性,對學生課外運動進行滲入及了解。
參考文獻:
[1]麻雪田,王崇喜.現代足球高級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盧元鎮.體育社會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0.
[3]毛振明.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
[4]何盛.我國大學生足球運動系統發展之研究[D].四川大學學報,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