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歌仔戲《吳美娘掛帥》中笑面姑為例,重點分析了彩旦這一角色行當,闡述了彩旦在戲曲中的性格與形象。
關鍵詞:彩旦;笑面姑;性格;形象
彩旦,在《中國戲曲曲藝詞典》中是這么定義的:“也叫‘丑旦‘丑婆子。傳統戲曲角色行當。扮演滑稽或奸刁的女性人物,屬‘丑行。”這個定義的意思是“彩旦”雖名“旦”,卻是屬于丑行。但因為彩旦扮演的是女子且名中有“旦”,所以,彩旦自然是屬于旦了。事實上,對于“彩旦非旦”“彩旦是旦”這兩種觀點中國戲曲界歷來都不乏支持者,而也有人折衷認為彩旦既是“丑”又是“旦”。但定義有時無關宏旨,最主要是把角色揣摩透、演好。彩旦大約產生于南戲時期,但為何稱其為“彩”卻不得而知。有人認為,由于彩旦扮演的是富有喜劇色彩的女性人物,因此,彩旦之“彩”應該定位在“喜劇色彩”之“彩”上。
一、笑面姑人物簡介
笑面姑是歌仔戲《吳美娘掛帥》中的彩旦角色。《吳美娘掛帥》講述了平民女子吳美娘的復仇故事。她的丈夫林孝義為求富貴在高中后即另取宰相之女。當吳美娘帶著襁褓中的嬰兒歷盡艱辛上京找到他后,他不僅不相認,還要親手將親生子摔死并派人追殺吳美娘。吳美娘在逃跑之際得笑面姑搭救,又得她指點上山學藝,最后練得一身武藝下山受封征西大元帥并將扣押軍糧的林孝義依法處斬。笑面姑是配角,出場的次數與表演的時間不多,如何在這不多的出場次數與表演中將笑面姑的性格表現出來就十分考驗演員對人物的理解與表演的功底。
二、笑面姑性格與形象剖析
(一)起始于“丑”之滑稽
相比較劇中的其他角色,笑面姑首先是一個女丑,她必須要像戲曲中所有的“丑”那樣去插科打諢逗笑。我看過裝扮十分干凈清楚的笑面姑,也看過裝扮極為夸張滑稽的笑面姑。我自己的理解是:笑面姑的裝扮不能過于干凈清楚,因為這樣就不是“丑”了,但也不能過于夸張滑稽,因為劇中笑面姑的性格并不是完全的無厘頭,而只是民間的爽朗與不拘小節。事實上,劇作者在“唱”與“白”中對笑面姑“丑”的形象已經做了描述:“雖老愛美胭脂還亂涂”“整日愛美粉亂涂”。另外,她還被稱為“掃帚”婆。因此,在妝容上我就在臉上涂了十分厚的白粉,畫了很多的胭脂,并且故意在某些地方涂畫得不均勻。當這樣的妝容又扛著一把掃帚的笑面姑出現在舞臺上時,頓時引來觀眾的一陣笑聲。當然,笑面姑的“丑”還要從“做”與“白” 中體現。比如她的出場,除了妝容與掃帚,我還特別地夸大了她走路的步子,讓她大搖大擺。在她出場的念白“有人叫我笑面姑,有人叫我掃帚婆,掃帚婆啊掃帚婆,整日愛美粉亂涂”,我也用丑角特有的抑揚頓挫滑稽語調來念,尤其是“涂”,我刻意提高聲調且拉長尾音并輔以動作來強調其滑稽感。另外,她在回懟殺手時所說的“我是你祖嬤”,以及奚落被她救下的皇叔“人老就沒用”,用閩南語念白出來也都是既押韻又好笑。
(二)表現于樂觀與坦蕩
笑面姑是一個武藝高強且爽朗樂觀的彩旦。基本上很多女丑的角色都是媒婆之類,表演的是她那張能把死人說活把活人說死的嘴。這種女丑一般都亦正亦邪。但笑面姑不同,她行走江湖“掃帚一支一壺酒”,她常打抱不平“愛喝燒酒愛管閑事,助人為樂愛幫助”,她有著民間百姓的樂觀與隨遇而安“天當被地當席,直接躺下較舒服”。所以,除了“丑”之逗笑之外,我還得把她這些與眾不同又十分吸引人的性格表現出來。我吸收了武旦與老旦的表演特點,糅入笑面姑的性格塑造當中。比如笑面姑勇救吳美娘與殺手對打,我自然是要運用到武旦的“做”功的。再比如在“有人叫我笑面姑,有人叫我掃帚婆,掃帚婆啊掃帚婆,整日愛美粉亂涂,愛喝燒酒愛管閑事,助人為樂愛幫助,四處游玩要回去,暫且休息再啟程”這句念白中,前半部到“涂”字我盡量表現的是笑面姑“丑”之滑稽,后面則收斂了這種滑稽,用一般老旦比較平實的方式去“白”。而笑面姑出現的那一場戲無論是開頭還是結尾我都用了兩聲“嘻嘻”,力圖以此來表現她的爽朗與樂觀。開頭的“嘻嘻”是內聲,先聲奪人,既是笑面姑“笑面”個性的體現,又打破前場緊張而悲傷的氣氛。結尾隨著“嘻嘻”兩聲笑面姑帶吳美娘下場,吳美娘的命運也由之轉折。為展現笑面姑的爽朗樂觀,我多次用到“哈哈哈”這樣的笑法。
(三)笑面姑由“丑”至“旦”的性格發展
在笑面姑出現不多的場次與表演中,她的性格還是有發展的。其最主要的性格特點是“丑”,因此,無論是唱念還是做打,我都要強調其“丑”的滑稽與逗笑。尤其是笑面姑出現的那一場,其“丑”的性格最為明顯。但情節越發展,笑面姑“丑”的性格越弱化,“旦”的性格逐漸增強。吳美娘受封征西大元帥后笑面姑也擔任先鋒官之后,她基本不再顯露“丑”輕松的一面,而是嚴肅地輔助吳美娘,并精明地提醒她要小心提防其前夫林孝義。最后我是完全以武旦的方式來表演笑面姑了。
三、結語
我接觸戲曲至今二十載,越來越發現“藝海無涯”,也深深地體會到“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之意。這“功”不僅是我們平時要常練的唱練做打之“功”。還是揣摩、理解、懂得角色之“功”。要得到理解、懂得角色之“功”既要常用一雙慧眼觀察生活中形形色色之人,也要常用一顆慧心去閱讀相關的文藝理論著作。如此,我們才有可能準確鮮明地在舞臺上塑造出戲曲人物形象。
作者簡介:陳瑞真(1987-),女,漢族,福建漳州人,專科,三級演員,漳州市歌仔戲(薌劇)傳承保護中心,研究方向為戲劇曲藝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