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發展,在核心素養的教育背景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精神非常重要。而初中階段又是學生思想變化教育的過渡期,在這時期加強對他們的思想品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中學階段對學生思想上的教育,即可以加強學生從小培養愛國主義情懷與社會擔當,也為初中老師在中學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鮮活的載體。
關鍵詞:核心素養;中學;思想品德
著名學者認為:“對學生的學科培養,目的上是培養學生有關學科的人文精神”,而在中學思想品德的學科教育中,以核心素養為教學背景,可以使學生對思想品德這門課程的認識不止停留在課堂教學中,更重要的是將學科精神展示到日常生活中。老師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是停留在教材內容的知識學習上,而是重視學生的人文素養精神的培養。將學科教育重心放在學生的精神培養上,在核心素養下,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使他們更加具有思想品德的學科精神。
一、珍惜生命教育
中學思想品德教育第一課應該是培養學生重視生命的教育,明白生命的價值和人們的生存意義。核心素養下,思想品德教育在對生命的教育中教會學生重視生命的存在意義,以及人們在社會實踐中的存在價值,使他們意識到生命個體在生命群體的重要性,最終使他們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明白生命的存在意義。改革開放之前的革命先輩們,為實現祖國的偉大復興而拋頭顱灑熱血,他們不懈奮斗著真正地實現了生命的價值。老師在中學思想品德教育中,要在生命教育中正確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珍貴、注重身心健康,增強學生的抗挫折能力。除此之外,還要教育學生正確認識生命的價值。另外,老師要正確地引導學生認識到人類生命重要的同時也要重視大自然中動植物的生命價值。調查顯示,由于一些人非法捕捉一些瀕臨生物而導致滅絕的情況,這會破壞自然生態平衡,最終受傷害的還是人類。中學思想品德應突出生命教育,不僅珍惜人類的生命,也要敬畏自然的生命,尊重客觀規律、尊重自然,愛護小動物,不破壞生態平衡,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二、愛國主義教育
思想品德的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為教育基礎的,愛國主義充分發揮了凝聚人心、鼓舞士氣、團結奮斗的作用。思想品德的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為教育基礎的,愛國主義充分發揮了凝聚人心、鼓舞士氣、團結奮斗的作用。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未來建設者,初中階段加強他們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培養他們思想品德精神的重要時期。核心素養背景下,對中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使祖國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使民族的特色發展更有希望。因此,中學階段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精神是對祖國家園的建設有著未來保障的一步。“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這首歌曲中可以看出,祖國的建設是一個美好家庭建設的基礎,家國不分,愛自己的家就是熱愛自己的祖國,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就是培養他們對家國的熱情。愛國主義教育始終是中學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旋律,也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支撐黨和人民前進的動力。在新形勢下,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的國家情懷和民族意識,增強凝聚力和戰斗力。
三、社會責任教育
敢于擔當、勇于奉獻是我黨的光榮傳統,在新時期,這一光榮傳統體現為社會責任感。
每一位同學身上都肩負著責任,對家人、對老師、對朋友以及對祖國,我們都有一定的責任,正是因為同學們有著責任和使命,才會對事情對自己的行為有所約束。一位社會學家專家曾經說過:“放棄了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就意味著放棄了自身在這個社會中更好的生存機會。”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教育工作非常重要。改革開放之前,祖國英雄們正是因為擁有堅強的社會責任感,才會不怕困難、艱苦奮斗為我們創造出一個美好又和諧的現代化社會背景,他們不計生死,為了一份社會責任感而拼搏,深刻地體現了中國人的責任擔當和奉獻精神。而如今在核心素養下,學生擁有社會責任感更是他們能夠在對待學習困難以及生活困難時,可以擁有克服困難的強大精神力量的基礎。在對中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加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更能使學生擁有強大的克服困難的精神,有勇氣克服困難,把不可能變成可能,中學生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后備力量,更要有社會責任感。高校應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積極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教育學生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的關系,勇于面對困難和挫折,敢于迎難而上。培養學生的奉獻精神和擔當精神,使學生成為社會建設的堅實力量。
四、愛與感恩教育
著名高校老師曾經指出:“煽情不是教育。煽情一定要借助情感的極端化、夸張化才能達到瞬間激發感情的效果。這種由極端激發的情感本身是極端的,來得快,去得也快,不能沉淀為品質。這種煽情的次數多了,還會導致孩子的情感麻木,產生荒唐感,走向教育的反面。”因此,初中老師在對中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要明確培養學生愛與感恩教育的真正含義。正確的教育和指導學生理解愛與感恩,不是通過煽情來進行的,而是通過向學生傳遞“真善美”,讓學生自己理解愛的含義以及如何感恩。改革開放前的戰爭時期,革命先輩們為了感恩祖國獻出生命,為了實現人民的和平發展而犧牲。抗日戰爭中,士兵們守在抗戰一線,為保護祖國人民而奮斗。
中學思想品德教育是學生提高思想覺悟、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及價值觀的重要手段,核心素養的教育背景之下,中學思想品德教育要善于從社會中選取素材,與時俱進,緊跟形勢,調整教育重點,幫助學生適應和提升其道德素質,為社會培養積極向上、品格優秀的接班人努力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作者簡介:馬希平(1961.12-),男,中學高級教師,富裕縣逸夫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