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芝蘭
摘 要: 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特點:它是一種教育活動, 在組織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達到教育的目的,是以學生親身參與為主要教育途徑的特殊教育形式。
關鍵詞:實踐活動;個性化;單一;興趣
社會實踐活動是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超越了教材、課堂和學校的局限,是青年學生按照學校培養目標的要求,利用節假日等課余時間參與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的教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特點:它是一種教育活動, 在組織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達到教育的目的,是以學生親身參與為主要教育途徑的特殊教育形式。而且它是在課余時間進行的特殊教育活動,是教育環節的必要補充。同教學實習不同,社會實踐活動主要在教學計劃外的課余時間進行。
農村社會實踐活動因為地理環境千差萬別而各具特色,我縣地處資水中游,湘中偏北,雪峰山北段,是一個典型的山區縣,庫區縣。雖沒有大城市的高樓大廈,高科技產品實踐基地,但是農村特色資源豐富,非常有利于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然而,作為農村學校的初中生,實踐活動能力還遠遠不夠,所以實踐活動離不開老師的指導。
今年上半年,我們奔赴全縣14所中學,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總共調查了342位老師。就問卷調查中的第一個問題:你所在的學校社會實踐活動課是如何進行的? 有專任教師嗎?152位老師選擇A:開了課,也組織進行了活動,有專任教師。66位老師選擇B:沒有上課,組織了實踐活動,沒有專任教師。106位老師選擇C:開了課,也組織進行活動,沒有專任老師。18位老師選擇D:沒開課,也沒有進行活動,沒有專任教師。14所中學中有社會實踐活動基地的有8所,4所學校沒有設立社會實踐活動基地。但是關于實踐活動的一些基本方法與評價機制基本處于各自為陣的狀態。農村學校和農村學生與城市學校和城市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有其劣勢與優勢,我們應如何充分利用農村特色資源來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是一個值得我們農村教師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為使實踐活動有效開展,老師在主題確定、方案設計、發動準備等環節上都要因地制宜,才能使農村學校實踐活動有效開展
一、主題的確定既要符合當前農村地理和歷史資源環境,也要符合農村社會實際,得到當地鄉村干部群眾的支持。實踐活動的主題可以來源于學科課程,也可以來源于學校教育基地,還可以來源于農村的生產勞動,更可以來源于當前農村普遍出現的一些社會現象。而不是空穴來風,一味地追求所謂的最前沿的科學與科技。同時,例如,我們可以針對農村留守老人很普遍的現象,確立一個幫扶留守老人的長效機制。也可以因地制宜,確立一個地方特色特產物品的培育,生產,制作,營銷等等的實踐活動。
二、實踐活動的目的既要要符合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特征,又要為學生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雖然我們不必要明確地對學生直接地表明某次活動的目的,但是對于老師來說我們應該清楚每一次活動應該達到或短期的或長效的預期目的。實踐活動既是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培養勞動觀念和民主、合作、競爭、奮斗等現代意識。如我們在暑假組織學生去農村留守老人家進行暑假幫扶實踐活動,其實既是要培養學生愛勞動的習慣,又要讓學生從小有孝心和愛心。
三、實踐活動的組織方式方法既要靈活多樣,又要簡便高效。要注重可操作性,避免程式化和課堂化。實踐活動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采用的方法有許多,如以班或以組為單位,以個人搜集然后集體討論這種分散與集中的方法,或者是年級接力的薪火相傳的方式。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了解安化特色農產品紅皮花生。因許多農村學生家里就種植有紅皮花生。所以對于花生的播種,施肥 ,除草,培育,以及收獲,學生都可以在家與父母獨立完成。老師只要制作一個表格,讓學生將活動的時間,以及其生長情況做好記載或者拍好照片或短視頻。再將每位學生的記載情況匯總。
四、對實踐活動的發動,準備,以及活動中所遇到的困惑,老師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和應對措施。
香港首富李嘉誠先生曾說過,抱最大的希望,為最大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任何一項活動在實施過程中都有可能遇到一些比較棘手的問題的。學生對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缺乏估計與思考是難免的。但教師在制定具體的方案時,首先要考慮到將要面臨的一些困難。如活動經費不足,實踐單位不熱心,學生思想不統一,知識儲備不夠等等。老師要做出正確的選擇,并引導學生認真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帶來的后果,以及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才能把問題與誤差縮小到最低限度。
當然,說一千,道一萬,實踐活動的主體仍然是學生,我們調查了全縣14所中學851位學生,對于學生問卷的最后一問:你本人愿意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嗎?有337人選A非常愿意,有290人選B愿意,168人選C一般,只有56人選D無所謂,從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出學生對于參加實踐活動的熱情是很高的。那么對于農村普通初中生來說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一、 實踐活動應是始于興趣,終于毅力。初中生對各種事物仍然充滿好奇,對老師一開始提出的課外實踐活動可能很感興趣。但是興趣固然重要,然而比興趣更重要的是堅持。一項實踐活動一般要一到三年的時間,在這之中,我們要犧牲許多的課外休息時間親自去勞動,或者去調查采訪等活動。比如當老師提出進行安化黑茶的種植、采摘和制作的實踐活動時,許多學生會很踴躍地報名參加,但是當真正要犧牲課外休息時間,一次又一次地往返于山區之間進行茶葉的種植、采摘,親自參與手工制作時,有的學生就會打退堂鼓。所以在參加實踐活動之前,我們就要有克服困難,遭遇挫折和失敗打擊的心理準備。
二、實踐活動的課題要具體單一,忌龐雜繁瑣。初中生的認知水平有限,所以實踐活動是以觀察、調查為主,以文獻研究為輔。一說到實踐活動,有的學生就以為是出去玩玩,但是觀察與調查都需要有科學的方法,實事求是和刻苦耐勞的精神。并且要掌握不同類型觀察調查方法的順序與步驟。調查研究旨在考察現狀,是在自然進程中收集材料,通過整理與分析資料,得出結論,撰寫報告。如果調查的課題太繁瑣,復雜,涉及的面很廣,則學生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分解課題,把課題分解成多個單一的具體的課題進行調查研究。
三、實踐活動的成果表達要個性化。在實踐活動中,不論什么形式的主題活動,一定要表達,交流,展示與評價活動的成果,否則,這個主題活動就沒有真正的意義。實踐活動的組織形式以集體活動為主,但是活動常見的成果表現形式有調查報告、標本卡片、畫報、課件、制作表格、文字、圖片、小發明與小制作等等。學生應該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個性發的表達,不要人云亦云。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干,但愿咱們的老師與學生都能在實踐活動中受到教育,增長知識和才干。
參考文獻:
[1]《農村初中綜合實踐活動校本化實施研究》 朱華 著
[2]李榮菊,商金芳 “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村特色資源整合利用” 產業與科技論壇 2017年第16卷第5期。
*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成果:XJK17AZXX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