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武
摘 要: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的不斷深化與改革,對數學教學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加強對班級中學困生能力發展的重視,密切的關注學困生的學習情感和主體體驗,盡可能地對本班學習存在困難的學生進行全面地分析,進而把握他們學習數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障礙,從而才能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進行轉化。因此,筆者基于本班學困生的實際特點,在本文提出了以下三點初中數學學困生有效轉化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困生;有效轉化;策略
目前,大部分教師依舊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和限制,盲目地追求學生取得更多的學科分數,對成績好的學生過分關注,卻忽略了班上學困生的主體體驗和內心感受,對學習存在障礙的學生指導的不夠到位,阻礙了學困生的進一步發展。為此,教師應加強對學困生的關注,可以從他們的現實生活出發,挖掘一些熟悉的素材來對新知識進行講解,從而降低學困生對新知識的陌生程度,逐漸消除他們對數學的畏懼心理,通過豐富的課堂練習進一步鞏固他們的基礎知識,逐步轉化學困生。
一、結合現實生活進行教學,降低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程度
為了能夠有效地降低學困生對于新授知識的陌生程度,教師要從學困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從生活中挖掘一些熟悉的、可利用的素材,這樣來調動他們以往的相關經驗,使學生結合經驗對數學知識展開自主地建構,逐步提升他們在課堂上的自主性。因此,教師一定要將教學內容與學困生的現實生活有效地結合到一起,這樣才能減輕他們內心對數學的畏懼感,便于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間的密切連接,推動學困生快速地進入良好的、專注的學習狀態。
例如,教師在教學“圓的對稱性”時,首先,引導學生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事物是軸對稱圖形,以此來勾起他們以往的經驗,初步引發了學生的思考。甲:蝴蝶的標本。乙:京劇的臉譜。丙:還有數字0、3、8也是……其次,教師繼續引導,詢問學生所學過的圖形有哪些,丁:矩形、菱形和……通過聯系常見的事物或圖形來幫助學生明確軸對稱圖形的特點,為“圓的對稱性”學習做好鋪墊。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動手將一個圓形紙片進行對折,逐步激起學生的探索欲,讓學生在操作中發現圓的對稱性這一新知識。
二、注重學困生的內心情感,給予肯定評價增強學習的體驗
為了能夠進一步增強學困生在數學課上的學習體驗,教師要密切關注他們的內心情感,給他們提供一些表現的空間和機會,對于他們的表現盡量給予肯定性的評價和鼓勵,以此來增強學困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有利于使他們產生獲得教師肯定的愉悅感,從而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去。因此,教師要適度地關愛班上的學困生,設計一些由簡單到復雜的練習題,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有耐心地引導,通過恰當的鼓勵讓學生重拾信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逐步獲得正確答案,以此來增強他們的成功體驗。
例如,教師在教學“一次函數”時,首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y=0.34x+19和y=-0.7x+58這兩個式子,說一說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并給學困生提供了回答的機會,甲:左邊都是相同的字母y,右邊都是包含字母x的式子。其次,對于學生的表現教師及時地給予評價,師:嗯,回答得很棒哦!再亮出你們的火眼金睛認真看一看。乙:右邊的代數式都是整式!師:對了!你們都是觀察的小能手!像這樣的函數應該叫什么名字呢?丙:一次函數!師:你們很聰明哦!這都被你們想到了!……最后,通過教師經常性的鼓勵和肯定,有利于使學困生找到學習的激情,逐步增強他們內心的學習體驗。
三、引導學優生主動地幫扶,互相帶動促進學困生有效轉化
為了能夠促進班內學困生的有效轉化,教師要充分地發揮學生之間的互相帶動的作用,引導學優生主動地進行幫扶,加強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讓學困生在同伴的引領和幫助之下變得越來越積極,使他們通過共同的努力一起探究相應的數學問題,有利于提供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要引導學優生主動幫扶學習有困難的同伴,讓學困生在強烈的帶動下,萌發出原有的熱情,讓學困生的思維變得越來越活躍,最終促進他們的有效轉化。
例如,教師在教學“多邊形的內角和與外角和”時,首先,引導學優生自愿地與其他同伴結為小組,要求每位成員各畫出一個五邊形,在小組內探求五邊形的內角和。其次,學優生發揮自身的帶動作用,引領組內的學困生一起探討五邊形的內角和。比如組長甲說:我們可以采用測量的方法,請你們拿上三角板在各自的圖形上量一量。這樣學困生們就會在幫扶下主動地動手測量,積極性被逐漸調動起來。最后,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基礎好的學優生發揮了帶動作用,逐步得出五個內角的和,鍛煉了其數學思維,有利于促進學困生的有效轉化。
綜上所述,教師應該嚴格地遵循新課改提出的要求,充分依據本班學困生的實際情況,結合現實生活來講解新知識,逐步調動他們以往的相關經驗,減輕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要注重學困生的內心情感,對于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要給予肯定性的評價,以此來增強他們的內心體驗,從而提升今后學習數學的熱情,引導班上的學優生主動地幫扶,發揮學生之間的帶動作用,最終達到學困生有效轉化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覃美娟.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有效轉化的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2):233.
[2]路兵.高效課堂中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轉化途徑的探討[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