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文巧
摘 要:在小學語文課本中,寓言是一種常見的文學體裁。它擅長以精煉的語言傳達深刻的哲理,內(nèi)容有著很強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做好小學階段的寓言教學工作,對于完善小學生的認知,提升他們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有著重要意義。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寓言教學工;故事
寓言,顧名思義是具有寓意性的語言,它常使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托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深刻啟迪。比起一般的課文,寓言的篇幅要稍短,語言也更加形象生動。在針對寓言進行教學時,教師需要從它的特點出發(fā),遵循學生的語言發(fā)展和認知事物的規(guī)律,設(shè)法引導學生抓住要點,歸納故事中的深刻寓意,以此來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那么要想做好小學語文的寓言教學,具體該遵循哪些原則呢?接下來我們就來探討一下。
一、由淺入深,挖掘寓言趣味,激發(fā)學生熱情
我國著名兒童文學家嚴文井說:“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里面取出很多東西來。”面對寓言這個“魔袋”,我們需要先設(shè)法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走近寓言,愛上寓言,再從袋子里“掏”出想要的學習內(nèi)容。這也是寓言教學的一項重要原則,即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面對復雜的寓言故事,倘若只停留在淺顯的語言層面,讓學生反復誦讀、自己揣摩,則寓言教學就成了普通的閱讀教學,失去了它的意義。倘若一味地給學生灌輸理論,歸納知識,又容易使他們一頭霧水。因此,不妨先挖掘它的潛在趣味,將故事內(nèi)容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表達出來,使學生在了解課本大意的同時,產(chǎn)生進一步學習的欲望,之后再著手點撥學生,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故事中蘊含的豐富哲理。
以《守株待兔》這篇課本為例,它以文言文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宋國農(nóng)民妄想不勞而獲的故事。教師可以利用懸念導入法來喚起大家的好奇心,在課程伊始,先為大家亮明主題:“天上掉餡餅,兔子送上門”,并附上一個思考題:你相信有這樣的好事嗎?許多學生的第一反應當然是搖頭,天上怎么會掉餡餅呢?之后教師讓大家保留心中的疑問,開啟課文教學。當讀到“兔走觸株,折頸而死”的時候,同學們就會恍然大悟,原來是兔子撞到樹樁上,折斷脖子死了。而樹樁呢,恰好在這個宋國人地里,他就順勢白撿了一只兔子。這對于他來說,無異于天上掉餡餅。只不過這樣的美事并沒有第二次,守株待兔的農(nóng)民成了其他人的笑柄……一個小小的懸念,成功地點綴了寓言課堂,讓學生充滿熱情地投入到課文的閱讀中。
二、以問促思,滲透故事哲理,啟迪學生心靈
民間諺語說“牽牛要牽牛鼻子”,形容做事要抓住關(guān)鍵點,而寓言教學也是同樣的道理。在課堂上,倘若教師能夠精心啟發(fā),引導學生抓住故事的關(guān)鍵所在,往往能夠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加深學生對寓言的理解。那么如何啟發(fā)學生呢?這時便凸顯出課堂提問的重要性。教師依據(jù)寓言內(nèi)容,來設(shè)計不同的問題,將故事蘊含的哲理滲透其中,再以提問的方式來喚起學生的思考,激活他們的思維,就能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以《鹿角和鹿腿》這一課的教學為例,在了解課文大意后,教師先問大家:“文章中的鹿更喜歡自己的角還是腿呢?”學生經(jīng)過閱讀,發(fā)現(xiàn)鹿一開始喜歡自己漂亮的角,可被野獸追捕后就改變了想法。這時教師再問:“鹿角和鹿腿哪個更有用呢?”毫無疑問,當然是鹿腿更有用。得到學生肯定的回答后,教師便可以帶大家總結(jié)鹿角和鹿腿的一系列特點,比如鹿角漂亮但不實用,容易卡在樹枝上。鹿腿細長不好看,但卻敏捷有力……在一連串的問題當中,學生逐漸摸索出了這部作品所蘊含的哲理,懂得要客觀看待事物,理性衡量它的價值,將優(yōu)點和缺點都納入考慮當中。在寓言教學中,問題的存在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促使他們踴躍思考,還能夠賦予課堂活力,打造更具緊張感的教學氛圍,收獲更高的課堂效益。
三、舊話新編,盡情發(fā)揮想象,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
我們知道,寓言教學的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賞析能力,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能夠獨立的完成寓言閱讀,并順利地歸納故事寓意,完成主題的升華。而在課余環(huán)節(jié),教師還可以進行適當拓展,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在原有寓言的基礎(chǔ)上展開和續(xù)寫,以此來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思維。譬如《陶罐與鐵罐》和它的閱讀鏈接《北風和太陽》,都是以兩種事物的對比為例,傳達出深刻的道理。學過這篇課文后,教師也讓大家選取一組生活中的常見事物,并以此為描寫對象進行寓言創(chuàng)作。比如一個塑料蘋果遇到了真的蘋果,或者是電線桿上的麻雀遇到了長途遷徙的候鳥……它們又會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呢?學生開動腦筋,稍加添飾,便可擬出一篇篇精彩的短文來。
總的來說,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寓言的教學價值不應被忽視。教師應當認真地對待寓言教學工作,指導學生合理地品味寓言、感受寓言,并鼓勵他們初步嘗試寓言創(chuàng)作,讓他們在學好寓言之余,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代香.小學語文寓言教學[J].社會科學,2017(05).
[2]陳艷.深挖寓言魅力,構(gòu)建寓意課堂——淺析小學語文寓言教學[J].速讀,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