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成藝
摘 要:課堂是教師教學和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新課改的核心要求就是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全體學生在整個課堂學習過程中都能夠有所收獲。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就需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同時樹立對有效教學執著追求的理念,借助多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謀求課堂教學收益的最大化。本文就對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方法與策略做些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教學;導入;合作;分層
所謂有效教學,是指按照新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通過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種新型教學觀念。在新課改之風大力盛行的今天,如何優化課堂教學,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獲得最大限度地進步與發展,已然成為廣大教學工作者當前所重點思考和研究的問題。為切實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需及時摒棄以往單一機械的教學模式,繼而在準確把握學生學習特點和數學學科特點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和尋求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使數學教學長期低效的現狀得以及時扭轉,從而促進有效教學目標地更好達成與實現。
一、基于新課內容,實現有效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認知的重要動力。只有讓學生對新知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與探索欲望,才能使學生樂學、愛學,進而才能推動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基于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在課堂教學之初應善于基于新課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導入方式,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情感,為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作好鋪墊。
以“年、月、日”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為例,在導入環節,我對學生說道:“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有一些值得紀念的日子或一些值得慶賀的節日。你知道這些有意義的日子嗎?”之后,我利用課件播放了視頻(開國大典、申奧成功等),并讓學生說一說畫面呈現的是什么情景,這些情景發生在什么時間。接著,我將幻燈片固定在了三幅畫面上,并讓學生說一說在記錄這些事件時都用到了哪些時間單位。這樣,通過在導入環節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年、月、日,不僅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而且還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學習的價值,進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倡導合作學習,發揮主體作用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中,信息的傳遞往往局限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留給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卻少之又少,這便在極大程度上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更無從談起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鑒于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除了要注重知識教學之外,還應做好自身角色的轉變,借助合作學習這一形式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生成過程進行親身參與,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教與學的相互促進。
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這部分內容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若干個面積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紙片,拼成任意幾個長寬不同的長方形,并做好記錄(長、寬、正方形的個數、面積)。待填好表格后,各小組討論:觀察表格,有什么發現?通過交流探討和我的進一步引導,學生歸納得出長方形所含的小正方體的面積正好等于長和寬所含厘米數的乘積,進而抽象概括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為長乘寬。如此,通過合作學習,不僅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實現了教與學的相互促進。
三、實施分層教學,落實因材施教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承認學生在學習基礎、思維水平及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性,并據此對課堂教學的目標、過程及方法進行合理分層,以充分落實因材施教,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與發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實施分層教學,既是迎合新課改“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集中體現,更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數學有效教學的重要舉措。
在教學“位置與方向(一)”這部分內容之前,我根據課程標準及學生的主體差異,對課堂教學目標進行了如下分層:針對基礎層學生,我要求他們能夠在具體情境中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八個方位;能夠根據給定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中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夠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針對中等層學生,我要求他們能看懂簡單的平面圖,初步形成辨認方向、表達與交流物體所在方向的能力;針對優等生,我要求他們能用所學的方向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形成一定的空間觀念。這樣,通過對課堂教學目標進行科學分層,既落實了因材施教,又有助于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與發展。
總而言之,有效的課堂教學能夠在極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將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當作孜孜不倦的教學追求,并據此指導教學計劃與行為,同時注意發揮學生內在的主體價值,以便有效改善教與學之間的關系,進而實現小學數學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蘇晨光.小學數學有效教學途徑的幾點嘗試與思考[J].學周刊,2018(02):72-73.
[2]葉彩蓉.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探究[J].學周刊,2017(22):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