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勇 來苗 趙銘欽 姬小明
【摘要】教師從事的是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工作。作為一名高校教師,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做好這項工作的前提條件。本文從立德樹人的角度出發,對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這一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索。
【關鍵詞】師德師風;教學教法;教師素質
唐代文學家韓愈在《師說》中曾這樣描述教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他強調:老師不僅僅要給學生傳授知識,還要給學生教授為人處事的道理,并能主動為學生答疑解惑。為人師表,授之于道,高校師德素質的高低,關系到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順利實施和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甚至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價值取向的多元化,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有了很大變化,教師職業也受到了巨大沖擊,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教師的形象。因此,提高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既是實施科教興國宏偉戰略目標的需要,又是教師做好本職工作的需要。作為一名高校教師,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教師的本職工作是教書育人,提高教師的自身專業素質是培養優秀學生的關鍵所在。提高教師自身修養應該從理論知識和教學方法兩個方面做起。理論知識是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教師唯有掌握充實的理論知識,才能更好地為學生傳道解惑。教師要想對自己的工作駕輕就熟,從而高質量地完成好教書育人這項本職工作,離不開自身深厚的理論知識功底。為此,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全程學習觀念,不斷吸收新知識、擴展新視野。創新教學方法是一名高校教師順利完成教學工作的必備條件。新進教師一定要多向老教授、老教師學習,認真研究教學方法,并利用新媒體不斷創新教學模式,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
有愛心是從事教師職業的靈魂,沒有愛心就難以從事教師職業。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一個老師只有充滿愛心,才會熱愛自己的工作和學生,才能有責任心。有愛心的教師由于對工作充滿責任心,往往會受到學生和家長的尊重,也有利于自己工作的開展。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必須有一顆關愛學生的心,才能勝任這項工作。
作為一名大學教師,注重儀容儀表不但是個人品質和修養的外在體現,也是工作的客觀需要,這決定了學生對教師的第一印象。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逐漸形成的關鍵階段,這個時期的學生除了從老師身上獲取知識以外,還會不自覺地關注老師的外在形象,教師的儀容儀表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感染力。注重儀容儀表的教師,會自然的展現出其職業威信,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工作。一個外表邋遢、不修邊幅或者濃妝艷抹的老師很難給學生留下好的印象。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注重儀容儀表,給學生們做好表率,引導學生樹立美的觀念。
在中國古代的教育理念中,“嚴師出高徒”這一傳統觀念深入人心,特別是在當前升學競爭愈發激烈、就業壓力增大的情況下,教師逐漸淪為滿分主義者,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也越來越趨于高標準。作為一名高校教師,要有包容心,不能只看到學生的缺點,而忽略他的優點,也不能因為學生某方面的長處而忽視其不足,更不能以成人的心態去看待學生,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去想問題。教師只有具備寬大的胸懷,才能擁有偉大的人格魅力,從而更好地帶領學生朝著身心健康的方向發展。
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被人們賦予了很高的期望。這就要求教師對自己負責,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國家負責。教師只有擁有強烈的責任心,才能甘于平淡,甘于奉獻自己,才能產生強大的人格魅力,從而得到學生的擁護和愛戴,得到學校和家長的信任。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教師不能只做傳授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作為一名大學教師,只有做到愛學生、愛職業、愛崗位,才有動力去提高自我修養和道德品質;只有時刻牢記教書育人的使命,甘當人梯和鋪路石,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才能把教師標桿作用立起來,才能用自己的知識、見識、學識為祖國培養更多的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張樹晨.加強自我修養,樹立師表形象[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2),48-49.
[2]謝曉暉,歐陽霞.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二維視角:學校和教師[J].滄桑,2011(1),153-154.
(作者單位:河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