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晨
摘要:基于協同理論,現代企業既是一個協同組織系統,負責協調各方利益,使得整體在協作中利益最大化,同時又是一個自組織系統,優秀的企業文化是重要序參量,企業的管理者與規章制度為控制參量,在控制參量和序參量的相互作用下使得企業內部形成有序的結構。多元協同視角下的企業文化建設與效應分析應該以協同理論為基礎,本文以此為出發點,闡述了多元協同及企業文化的相關理論,給出了多元協同視角下的企業文化建設策略及效應分析,以期為企業文化的建設提供指導意義。
關鍵詞:多元協同;企業文化;建設策略;效應分析
協同學,亦稱協同理論,原本起源并應用于物理實驗之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在的協同理論已經應用于人才培養、企業文化建設、高校建設等眾多方面。協同理論的廣泛應用為企業文化建設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優秀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靈魂,將協同理論的相關知識應用于企業文化建設中,可以大大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凝聚力,為現代企業應對激烈競爭提供保障。
一、多元協同及企業文化相關理論概述
多元協同,顧名思義即多個要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協同理論于1969年由德國物理學家哈肯提出,其指出組織系統如果是由大量子系統組成,那么這些子系統在非線性作用下相互發生系統效應,使得原本無序的狀態逐步轉變為有序的狀態,形成一定的自組織結構,從而使組織系統處于動態平衡之中。協同是指協和、合作的意思,而所謂的自組織結構是指系統內部的有序結構或者有序結構形成的過程。自組織結構依靠內部不同要素之間的協調作用,同時依照某種規則或者條件,在沒有外部命令或者外部條件對于組織結構不起主導作用的情況下,達成高效的協調機制,形成各司其職的有機整體。現代企業屬于自組織系統,同時也是典型的協同組織。
序參量是協同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在自組織系統演化的過程中,序參量起著主導和支配作用,序參量不單純指組織系統中某一因素,而是將彼此存在關系的一眾因素串聯起來形成的競爭協同關系,這種關系成為了系統的有序結構參量。隨著經濟發展的加快,現代企業間的競爭壓力變得越來越大,優秀的企業文化已經成為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武器,對于企業來說其是不可多得的序參量,企業只有在它的作用下方能釋放出獨特的能量,從而在最大程度上發揮自組織效應的效果。控制參量是與序參量相關的一個概念,其原指除變量以外影響實驗結果和變化的潛在因素或條件。由此衍生到企業管理中,控制變量可以理解為使企業有序進行生產、經營、交易等各種行為的各要素的集合。
綜上理論所述,不難總結出,現代企業既是一個發揮協同效應的協同組織,這使得其具有強大連接作用,將各主體圍繞在自己周圍;同時,企業又是一個發揮自組織效應的自組織,企業的發展不能全部依靠硬性條件去控制,企業的各子系統或者說各子部門應該在競爭合作中維持企業的穩定發展,同時激發企業的活力。因此,企業文化就成為重要的序參量,在企業文化的指引下,企業員工能夠有認同感、歸屬感,在日常工作中各盡其職;而控制參量則可以理解為企業的各級管理者及相關規章制度,在這些控制參量的約束下,企業各子系統才能在合理的范圍內競爭合作。
二、多元協同視角下的企業文化建設策略
在多元協同的角度下建設企業文化,必須要明確其具有良性序參量特性,要對其進行積極培養鍛造,使得企業在其作用下實現良性運作,形成一個完美系統。企業要打造屬于自己獨特的文化,需要建立一個個子系統,實現這些系統內部調整作用,最終達成一個有序結構,同時不斷培養良性序參量,來引導企業文化系統走向更高級的有序態。
(一)引導鼓勵企業中的文化創新
創新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創新對于企業文化的建設同樣適用。企業文化是企業所有職工共同認可的行為準則及價值觀念,因此,企業文化建設創新要鼓勵每一位員工參與其中。企業中的每一個人和每一子系統都是具有創造力的系統,當企業中的個人或者子系統之間發生相互作用時,在碰撞中就會產生文化創新的可能。初期的企業文化創新萌芽可能不會被認可接受,但企業的管理者應該重視這種企業文化創新的可能。企業的發展必須要經過革新,企業文化的發展同樣需要革新,文化創新在初期是不容易接受的,必須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磨合,企業管理者對企業文化創新的可能性加以重視,就能最快地使文化創新的可能性變為現實,使文化創新成為序參量,從而縮短文化應用的時間,使之盡快為企業服務。
(二)加強子系統間的交流溝通
信息化技術的發展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變得迅速便捷,企業內部的各子系統之間的交流溝通應該有其獨特的連接網絡。一方面,文化創新的可能性是在企業各系統之間的交流碰撞中出現的,另一方面,企業良好的文化建設,有賴于企業各部門、各崗位積極協調,保證企業文化之下各個子系統的健康發展,讓它們產生積極地交互,煥發它們的活力。唯有在溝通中能讓企業的文化系統充滿力量,能夠對外界的任何刺激產生反饋,做出正確應對,促進企業文化不斷向良性態勢發展。
(三)對企業各子系統適當放權
企業文化的建設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企業文化是要建設起讓所有人都認可的價值規范,指導職工的行為規范;另一方面,企業文化是要引導企業各子系統產生協同效應,引導企業形成一個動態平衡的自組織系統。對于后者而言,企業不可以過分集權,需要適當的對各子系統各子部門進行放權。適當放權可以加強子系統之間的交流合作與競爭,只要在約束條件內適當放權,就可以在可控的范圍內激發子系統之間的碰撞,從而為形成合理的企業文化架構做鋪墊。
三、多元協同視角下的企業文化效應分析
在協同理論的指導下建設企業文化可以讓企業文化產生不同的效應,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組織集聚與協同效應
組織架構、供應鏈組成以及客戶關系明確都是現代企業組織集聚的體現,在企業文化的指引下,企業實現組織集聚之后,要進行精準的利益管理,而企業文化則是為此提供方便的,為其提供了基本的宗旨、原則、觀念以及使命,這將使得成員之間的隸屬關系轉變為共生關系。企業職工在企業文化的作用下會產生歸屬感、信任感和依賴感,不同階層和組織的成員因為信奉同樣的文化而產生共生的基礎、介質和動力,不同職工之間、不同子系統之間的協同作用自然從被動變為主動,協同效應產生并且被逐步放大。
(二)關聯創新效應
產業鏈是協同組織,其具有一定柔性,其將鏈上的企業團結在一條利益線上,形成了互相合作局面。鏈上每個企業自己的企業文化,都成了一個積極地序參量,調控著企業作為,為鏈上企業形成緊密的合作關系做出積極貢獻。現代產業鏈關聯有垂直和水平兩種模式。前者擁有產業鏈上企業在同一企業文化之下發揮作用的特點,企業文化得到了有效傳遞。水平關聯不是文化關聯,而是傾向于比較實際的銷售和技術關聯,不同單位之間的模仿競爭導致集聚度和關聯度不斷加強,在獨立競爭又相關聯的協同進程中加快創新成果的轉化與推廣。
(三)信息交流與擴散效應
一方面,在協同組織中,企業文化為組成成員提供了共同的價值理念,這種共同的價值觀引導著成員產生一致的學習力、實踐力和公關力。在文化的統領下,可以有效地解決企業組織松散、指揮系統失效、向心力不強的弊端。這種文化共融的作用會使序參量的作用不斷放大,企業制定的共同目標以及各個階段的規劃也就更易實現。另一方面,協同組織內部的序參量將推動信息的交流與擴散,實踐證明,在企業文化的融合下,組成成員之間的工作協作更加順暢,加快了技術的進步與轉化,加快了管理成果的應用與擴散。
(四)規模增長效應
在企業文化的作用下,企業可以構建起協同組織的合作平臺,企業間的不斷協同合作可以使組織成長為更加有序的穩定結構。加之技術的轉化推廣、管理成果的應用與擴散、產品的創新與進步,各成員單位會在不斷的進步中不斷完善和再創新,這種良性循環使得協同效應不斷擴大,從而產生規模增長效應。
四、結束語
企業文化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即使基于協同理論去建設企業文化,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形成完善的文化體系,因此,企業的管理者和企業文化的建設者應該從長期規劃出發,運用科學的理論指導分析文化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將企業的文化精神真正融入到企業的發展血脈之中。
參考文獻:
[1]王洪波.試論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企業文化的“融”點與“熔”點[J].現代國企研究,2016.
[2]蔡幼榮.企業文化在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分析[J].納稅,2017.
[3]閆景宏.企業文化導論[M].遼寧:遼寧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