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摘要:時代背景下經濟轉型、產業升級、智能化等對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帶來新的挑戰,傳統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面臨發展困境。本文基于產教融合理念,對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建設應從思想觀念、培養定位、教學模式等幾個方面開展分析。
關鍵詞:產教融合;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高職教育在新時代背景下構建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指明了方向。高職會計專業面對新時代的環境變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必須將人才培養、社會服務、教育教學融合為一體,在專業定位、課程體系建構、資源配置、實踐教學條件等方面完善融合會計職業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來進行專業建設,從而提高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
一、產教融合的內涵
關于產教融合內涵的界定,目前還沒有形成基本的共識。周勁松等人認為,產教融合主要指產業或者行業企業與職業教育的辦學思想和體系構建的融合,以及生產方式在職業教育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的融合。秦斌認為,產教深度融合的基本內涵是通過產教一體、校企互動,實現職業教育教學過程與行業企業生產過程的深度融合,融教育教學、生產勞動、素質陶冶、技能提升、科技研發、經營管理和社會服務于一體。
本研究認為在宏觀層面,產教融合是指教育與產業的對接融合,具體表征為教育發展與產業發展在規模、結構、內涵等方面相協調問題,重點是學校教育中學科專業設置于產業結構和發展相適應。在微觀層面,產教融合是指教育教學活動與生產經營活動的對接融合,主要表征為學校與生產經營組織的協同育人問題,重點是人才培養模式與生產經營活動的無縫銜接。
二、時代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挑戰
高職教育在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中深化產教融合,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高職教育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等意義重大,有利于解決我國高職教育面臨的就業難、疏離經濟社會發展等問題。然而,在實踐中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面臨新的挑戰。
(一)經濟轉型對高職會計專業的新要求
在經濟轉型的背景下,企業會計的職業職責職能正面臨轉型的挑戰。以就業為導向的高等職業教育,其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也面臨兩方面的挑戰,一方面伴隨經濟轉型下的企業轉型對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伴隨經濟轉型下的會計職業轉型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定位提出新的要求。企業對會計專業人才的技術技能需求,由單一的專業技能向多學科復合型轉變。目前現代企業為適應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對會計人才提出高要求,我國高職教育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中的應對意識還不夠積極和強烈,高職教育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面臨新時代經濟轉型的挑戰。
(二)智能化對高職會計專業的改革需要
互聯網技術已經進入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的新時代,黨的十九大提出“網絡強國”概念,在這種新時代的背景下,高職教育會計專業不僅應該重視學生自主創新與各項綜合技能的提高,還提出“大智移云”技術在高職教育會計專業中的應用。財務機器人、財務共享中心與財務業務的高度融合對傳統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帶來新的挑戰。大數據、大智移云在會計中的應用、企業價值管理等能力要求成為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問題,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迫在眉睫。
三、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面對以上時代發展帶來的高職會計專業發展困境,產教融合是有效地解決途徑。滿足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要求,培養專業性人才,將人才培養、社會服務、教育教學融合為一體,在專業建設、課程資源開放、實踐教學等方面完善融合建設,不斷提高會計人才培養的質量。
(一)轉變觀念是首要任務
目前高職教育會計專業由于會計專業的特殊性,校企合作僅僅停留在校內實踐基地的建設上,實訓課程多以會計教學軟件為主的虛擬會計業務平臺,高職會計專業產教融合多流于形式,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脫節。思想觀念的轉變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首要任務。職業教育的職業性決定了其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強化職業教育內涵。首先高職會計專業要遴選機制完善、經營穩定的企業,搭建產教融合、共同育人的平臺。建立以企業真實會計業務為依托、學校場地為支撐的融創型企業,構建產教融合結構,同時激發企業參與教學的動力。
(二)培養定位是核心內容
高職教育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定位應該滿足企業個性化需求。高職教育會計專業普遍存在辦學定位不精準,培養目標不夠明確。很多高職院校興辦會計專業是看重眼前的利益,盲目追逐熱門專業,不顧行業企業需求、現有師資條件等都不成熟,特別是缺乏對高職會計專業培養目標的審慎思考與研究,混淆了中職教育、高職教育、本科教育人才培養之間的層次和差別,混淆了會計初級與中級的技能差別。各區域、各層次的會計專業教學計劃、課程設置相互摹仿套用,教學內容缺乏區分性與針對性,致使學生的素質、知識、能力結構缺乏職業特征,難以勝任企業會計崗位的要求,由此加劇學生畢業即轉行的不良現象。為解決以上問題,首先從制度層面,高職教育建立產教融合長效機制,企業充分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從而保障高職教育會計專業教學計劃的制定與企業用人需求達成高度一致。總體教育教學采用分層遞進方式,從而最大限度滿足企業個性化用人需求。其次課程體系和內容設置方面,既要符合高職教育規律,保障高職學生的基本職業素質的養成,也要滿足社會和企業時代需求,加強綜合職業素質能力和未來職業發展能力的培養,從而突出時代背景下企業個性化需求的培養。再次高職院校協同企業雙主體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建設課程標準、實訓基地,調動企業技術和管理人才到學校任教的積極性,企業參與教育教學培養的全過程,并不斷修訂和完善此過程。
(三)教學模式是有效保障
產教融合教學模式是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有效實施的重要保障。教學模式的計劃和實施首先要求以解決技能訓練與綜合素質培養脫節的問題為首要任務。改變會計專業傳統的教學模式,從高職大學生進入學校開始,就由學校和企業雙主體共同培養,既采用傳統課堂教學,又采用信息化手段,通過網絡技術教學、移動教學平臺等方式直接進入企業或實訓室的實踐教學。將學生德育教育融入到專業課程教學中,針對高職會計學生的專業特點有計劃、有步驟的實施個性化德育教學模式。將企業文化、企業職業素養要求融入到德育教育實踐課程和專業課程素質能力目標中,通過產教協同育人來加速精神、文化融合,從而實現學校招生與企業招工融通銜接。其次,教學評價模式也是教學模式的重要環節,以共贏互惠為前提,企業和學校需要明確職責,共同制定教學評價實施細則,使積極企業參與學生考核的全過程。高職學生學的好不好,勝任是最好的檢驗方法,產教融合理念是最適合的評價模式,保證學校和企業以同一培養目標、統一標準培養學生。確保育人過程中雙方責任劃分明確,保證企業育人全過程參與和管理。高職教育實現了校中有企、企中含校、校企一體的辦學思想,高職教育的德育培養影響到企業員工,企業精神與文化也能夠滲透到日常教育教學中,確保校企文化的完美融合。
四、小結
產教融合是通過高職院校、企業的深度合作對學生進行以技能培養為主的人才培養模式。高職會計專業面對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大智移云等時代發展現狀,必須改革現有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社會所需的會計技術技能型人才,不僅是高職教育的根本任務,更是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黃平平.高等職業教育制度生成與建構[J].中國成人教育,2019 (4).
[2]黃平平.基于群體特性的民辦高職教師滿意度研究[J].科教文匯,2016 (3).
[3]吳娟.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J].才智,2017 (8).
[4]國辦發[2017]95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