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靖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不斷深入推進,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這不僅給美術教育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而且也給廣大的小學美術教師帶來了重大的考驗。學生通過學習美術課程,能夠有效培養學生感受和欣賞生活的態度,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積極主動性差,是當前阻礙小學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主要難題。因此,本文就當前問題簡要闡述如何在美術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美術;有效提問;自主學習
在小學這一階段的學生,自身控制力尚弱,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受到內外界許多因素的干擾,難以有效提升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甚至影響到學生的美術成績,嚴重的還可能影響到其他學科的學習情況。因此,本文結合一些教學經驗,提出以下幾種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式,并分析了其為美術教學帶來的積極影響。
一、革新教學理念,激發學生興趣
美術課融合了多種藝術形式(如語言、圖畫、手工等)為一體,是一門具有鮮明的人文性、創作性的綜合藝術課程,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有很多教師都只是一味地在課堂上單向地授課,忽視了向學生闡述課程意義的講解,導致很多學生認為美術知識都只是空洞且不實用的理論。針對這樣的狀況,教師必須要革新自己陳舊的教學理念,要先去培養學生的興趣,才能激發學生的潛力,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上課時,教師可以先展示一幅優秀的美術作品,可以以先讓學生互相交流一下對作品的第一印象和感觸。然后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引導性的思考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之后自由探究,以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激發學習美術的興趣。最后可以選取學生代表發表一下對于作品的看法和評價,初步培養學生對于美術作品的評價思想,這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奠定了思想基礎。
二、創新教學方法,提高美術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
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于課程學習的喜好程度。傳統的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都是按照教師精心的“導演”完成的,這種學習方式過于乏味、死板,失去了美術本身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因此,教師必須要尊重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和需求,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有效的教學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培養綜合素養的形成。
例如,在欣賞西方現代美術繪畫時,教師可以找一幅臨摹的較大的《蒙娜麗莎》的作品,并將其掛在教室里,讓學生近距離觀察。很多學生在此前都看過印刷作品中的《蒙娜麗莎》,但從未近距離見過一幅真實的畫,因此很自然地就被吸引了注意力,在班里開始討論起來,這樣一來,學生的探索欲完全就被激發了出來,教師可以趁機去介紹這幅作品的創作者、創作年代和背景等知識,讓學生在邊看邊聽中感受作品豐富的內涵。再如,在中國民間藝術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去搜集一些舊的年畫、剪紙、草編、竹編等民間藝術作品,或從相關資料中搜集一些圖片資料,并為之附上作者、創作年代、作品風格等文字說明。這些都比教師單純地講解更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能夠讓學生有效受到民間藝術的熏陶,并從中感受到中國勞動人民樸實、熱情、淳樸、聰明的人格品質。
三、教師要提高自身藝術素養,提升人格魅力
在小學階段,學生很容易對老師形成個人崇拜,進而影響到學生對于這一學科的學習情況,這種情況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老師自身的個人魅力加上專業的教學素養來決定的。因此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培養學生較高的美術自主學習能力,美術教師除了要讓學生們經常欣賞、評鑒一些優秀的美術作品,深入理解美術作品的思想和內涵,還需要教師努力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形成獨特的個人魅力,進而引導學生學習美術,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自主學習能力。只有教師自己擁有較高的品味,我們才能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例如,教師可以多讀一些美術史、美術理論或是美學方面的學術文章或著作,首先要從理論上形成對美術學科的正確認識。比如有很多學生都沒有形成關于“美術學習”的系統認知,因為他們的美術老師從來沒有提到過這些知識。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在網絡上查找一些資料或是找圖書館里的文獻,來探索“美術”這個詞的來源軌跡,還可以結合一些有趣的學者觀點,來形成自己的認知,以便在課堂上幫助學生理解“美術學習”的意義。此外,教師還可以經常參加一些美術作品展覽活動,在熟悉經典作品之余,也要緊跟時代發展,關注當代美術發展的動向和趨勢,了解其形成原由和特征,以開闊自身的藝術視野,吸收優秀的經驗與思想,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這樣才能影響學生。
總之,美術課程的優化教學需要教師不斷去提升自身的素養,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反思總結,在完成教學進度的同時,也要注重啟發學生的真實感受,以便引導學生獲得豐富的審美鑒賞經驗,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歷娜.小學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優化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01):103.
[2]周天涯.小學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思考和探究[J].藝術教育,2011,(0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