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薇
摘要:以習近平總書記對融媒體發展的要求為契機,解析融媒體人才需求的素質要求,分析報業集團在融媒體人才培養管理制度上存在的問題,提出提升政治素養、關注職業規劃、多崗位、全方位鍛煉和完善激勵機制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報業集團;融媒體;人才;培養
2019年3月16日在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第6期發表重要文章《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 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指出: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持。那么如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推動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融媒體成為報業集團所面臨的新課題。
一、融媒體及其從業人才素質
所謂融媒體是指充分應用信息技術,全面整合廣播、電視、報紙、互聯網等媒介載體的優勢和資源,實現采編資源、傳播渠道、內容資源、技術應用等共融互通的新型傳播形態。
融媒體人才與傳統媒體人才要求一致,政治立場堅定、新聞業務能力扎實、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素養,但是對于運用多種現代傳播技術、創新創造等能力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融媒體人才應該是具有政治性、創新性、技術性的復合型新聞傳播人才。
隨著媒體產業的發展,尤其是報業集團擁有著大量的融媒體人才,他們具有較高的文化知識結構、思想活躍、創新意識強,渴望能獲得自我實現。這部分媒體人在區塊鏈、AI、沉浸式新聞等媒體技術的運用、開發上不斷取得成績,成為報業集團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培養和管理也成為集團關注的重點問題。
二、報業集團在融媒體人才培養和管理機制中的問題
(一)融媒體人才流失嚴重。在各種新興產業領域,人才總是頻繁流動,尋找最適合自身發展的環境。融媒體行業的流量變現能力極強,一篇熱點文章或者視頻,其流量產生的經濟效益遠高于報業集團能夠支付的薪酬。在互聯網、自媒體蓬勃發展的影響下,報業集團內融媒體人才出現大量流失,為競爭對手或者自媒體工作室高薪聘用。部分員工選擇自主創業成為獨立媒體人,自主運營自己的公眾號,同時也帶走報業集團的用戶流量和資源。
(二)對融媒體人才的成長規劃缺乏有效性。當前各行業人才均強調自身的職業規劃,然而企業內對于員工的職業規劃針對性并不強,很多工作與其規劃相悖,實踐中也不易于調整適應每個員工的需求。針對融媒體能力提升培訓,在高校和企業內并沒有統一的范式,缺乏目標樹立和考核機制,員工空有學習欲望,但培訓結果不能滿足自身發展需求。
(三)對融媒體人才缺乏足夠的激勵機制。科學的管理制度、良好的工作環境、規范的晉升機制和優裕的薪酬待遇成為吸引人才的關鍵內容。而在融媒體時代下,一篇熱門文章的流量及其變現能力遠超過企業能夠支付的薪酬。員工在產生“待遇不好”、“沒有發展空間”的情況下,自然會有跳槽流動的想法。
(四)融媒體工作領域存在青黃不接。并非年輕人才能是融媒體人才,但“創新+跨界+客戶至上”的互聯網思維卻更易于被青年媒體人接受。與之相對的青年媒體人在政治敏感性、新聞業務能力等方面卻仍然需要提高。在融媒體的工作領域中,出現大量媒體人“摸著石頭過河”的青黃不接狀況,這也是人才培養緩慢導致的結果。
三、融媒體時代新聞人才的培養管理對策
(一)提升從業者政治素養。新聞媒體因獨有的公信力,使得其在新聞傳播中起著傳達國家政策,反映群眾民生和愿望的橋梁作用,拉進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距離。因此媒體工作者就必須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更要提升政治素養,弘揚社會正能量,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融媒體,其從業者均需要承擔起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使命,增強政治素養、提高政治站位,加強黨的理論學習,提高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有提升媒體人才對黨的新聞輿論事業的認同,對工作賦予全新的時代內涵,激發其工作激情,提高其工作的獲得感和滿足感,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持。
(二)融媒體人才隊伍建設需要管理層先行。高層管理者決定了報業媒體的發展發現,市場化運營、新媒體技術與人才引進等都需要其進行決策、組織、實施。報業集團的管理層往往都具有較高的媒體業務水平或者行政管理能力,但并不意味著具有融媒體傳播概念。建議通過學習、交流來探索“創新文化精神”、“跨媒體傳播精神”等來轉換經營思路,重視融媒體資源的投資、融媒體人才的培養。只有管理層擁有了融媒體發展思維,融媒體人才的選拔、培養、發展機制才能不斷健全,才能建設真正符合時代發展的融媒體報業集團。
(三)關注融媒體人才職業規劃。通過報業集團的人力資源部門,對員工進行職業規劃,尤其是對新進員工分析和衡量其能力特長、認識和評估自身能力水平,引導其向融媒體職業發展。在職業生涯中,結合其發展情況再次進行調整,為其提供適合崗位進行鍛煉,提升綜合素質。
(四)培養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人力資源培訓不僅僅是經費支出的問題,更是企業發展方向的戰略問題。報業集團應高度重視對于融媒體人才的培訓,培養全方位媒體技能的人才。新聞媒體的高速時效性,要求融媒體人才要能采訪、能寫稿、能出鏡、能攝影、能拍照、能寫傳統新聞、還要“能賣萌”。因此培養融媒體人才的全方位能力勢在必行,報業集團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眾多媒體平臺的優勢,通過多種媒體類型培訓、新聞院校進修、行業專家授課、上級媒體交流等方式,來提升媒體從業人員運用新型技術的水平。
(五)多崗位、全方位鍛煉融媒體人才。融媒體人才需要掌握多種信息表達能力,報業集團應該在全媒體思維的指導下,為員工提供多崗位鍛煉,熟悉各種媒體方式下的工作要求和特點。通過網絡媒體、傳統媒體、自媒體平臺的鍛煉和有意識、有針對性的培訓,使媒體人能夠“跨界傳播”。以多渠道、多媒體平臺的方式進行制作和播出,使新聞事件呈現多元化的敘事和傳播效果。尤其強調新媒體傳播對于傳統媒體的補充作用,以融媒體思維,推動新聞內容建設,講好中國故事。
(六)完善考核和激勵機制
考核機制是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提升職工自我管理能力、激發潛能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績效考核有助于調動融媒體記者的積極性、創造性。報業集團可以參考上級媒體或者同行業的考核機制、激勵機制,結合自身實際,制定符合自身的KPI考核,形成良好從業氛圍。同時加強對重點人才和新興媒體領域的人力、物力支持,通過政策和待遇引導進行傾斜,吸引更多員工進入融媒體傳播領域。在任務分配、工作安排、職級晉升上優先支持考核優秀的員工,對違規、違紀、違法的新聞記者進行追責,甚至追究法律責任,起到有獎有懲的作用。
融媒體的時代,是新聞媒體蓬勃發展最好的時代。報業集團應高度重視媒體人才的培養和管理,錘煉這一支講政治、有情懷、高素質的融媒體人才隊伍,來提升媒體的發展質量,起到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媒體人要求和期望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金平.融媒體時代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研究[J].品牌研究,2019 (01):121-122.
[2]李麗.淺析融媒體時代基層新聞人才的培養[J].新聞潮,2019 (03):34-36.
[3]金麗娜.論融媒體媒介環境下傳媒專業人才培養[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 (02):178-182.
[4]尹廣富.融媒體時代如何培養全媒型人才[J].中國傳媒科技,2018 (06):95-96.
[5]劉金榮.融媒體時代高校數字出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黃山學院學報,2018,20 (04):134-137.
[6]楊浩鵬.融媒體時代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的理念與路徑[J].傳播力研究,2017,1 (0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