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平 張曉敏
摘? 要:愛國主義情愫是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要善用多種途徑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將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愫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教學目標。本文結合高中語文的教學實踐,分析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學的途徑與技巧。
關鍵詞:傳統文化教育;愛國注意教育;高中語文教學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語文教學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培養愛國主義情愫的重要方式。高中階段是學生價值觀與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需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引導學生塑造正向的價值觀與愛國主義情愫0。因此,高中語文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實踐,在教學中使用多種途徑融入愛國主義教育。
一、通過古詩詞教學,感受傳統文化,激發愛國情懷
高中語文的教材內容中涉及很多的古詩詞與古文,內容豐富多彩。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與體現,在很多的古詩詞內容中都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與價值。教師通過不同的古詩詞教學,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詞中描述的祖國山河美景、歷史發展以及詩人的愛國主義情懷0。
例如,在《滕王閣序》中著名的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進行輔助教學,說明詩句中描述的這種美景。同時在進行古詩詞教學的時候進行一定程度的拓展,在講解這兩句詩句時,可以延伸一些其他關于秋天的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同時也可以在課堂中與學生進行互動,請學生舉例說明其他相關描述景物的詩句0。類似這樣方式的教學,可以將學生帶領進入中國傳統文化的氛圍中,激發學生對我國山水、景物的熱愛。很多古詩詞中也蘊含著詩人偉大的節操與情懷。例如在杜甫的《蜀相》中,“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在教學中,教師從詩歌的背景入手,再到詩歌的內容講解,能夠讓學生認識到詩人杜甫在詩歌中蘊含著的愛國情懷,對詩歌中所描述的這一段歷史內容進行深刻了解,更加能夠感受到古人對與國家忠誠盡責的高尚情操。因此,從以上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古詩詞本身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以及傳統的價值觀,是進行傳統文化教學以及愛國主義情懷培養的優秀范例。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教材,教學對古詩詞的背景知識、古詩詞本身蘊含的豐富內容,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升華,從而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并浸淫其中,熏陶愛國主義情懷。
二、深入教材,挖掘深刻內涵,引導學生認識
現行的語文教材中的內容是經過精心的挑選,都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學意蘊,包含魯迅、冰心等近代名家的優秀作品以及一些傳統文化名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需要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以及愛國主義情懷,引導學生深入探索。從文章的時代背景,結合內容進行賞析,挖掘其中的真、善、美等多種層次的意境,從而體會到傳統文化的熏陶以及愛國主義的浸潤0。
例如,教師在進行《出師表》的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認識到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從文章的學習中體會到古人憂國憂民、苦心孤詣的的愛國主義情懷。在教材中的文章還有很多類似的文章,從這些相似的文章進行總結,能夠讓學生認識到愛國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教師在教學時需要特別注意技巧。隨著經濟的發展,傳統文化的缺失日益嚴重。尤其是在當下的信息時代,社會上形成了一種對傳統文化、愛國情懷嗤之以鼻的不良態度。在學生群體當中也不乏這種態度。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不能一味說教,而是應當結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采用新穎活潑的教學方式,將傳統文化,愛國情懷融入到新穎的教學方式當中,避免學生產生逆反或者抵觸的心理。
三、加強課外閱讀,通過經典名篇的閱讀提升學生文化底蘊
在語文的學習過程當中,閱讀是不可或缺的,同時也是提升學生文化底蘊的重要方式。在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狀況,給學生列出課外閱讀的書單,推薦優秀的作品、經典名篇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同時,組織各種形式的課外閱讀活動,讓學生通過討論、集體賞析等形式認識到文章能夠中蘊含的深厚的傳統文化以及愛國情懷,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以及綜合素質0。
例如,在學生學習毛澤東《卜算子·詠梅》的時候,教師可以推薦相似的作品,如陸游的《卜算子·詠梅》。讓學生在閱讀不同文章的同時,根據教師的指導,比較兩篇文章的不同,從寫作方法、文章立意和角度等多個方面對文章進行深層次的賞析。認識到在不同時代人們對于國家、對于民族的相似情懷,從而體會到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以及中國人民的優秀品質。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多樣的課外閱讀活動。例如,在每一個單元設定一個主題,并布置一定的閱讀書目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之后在上課時間或者安排特定的時間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討論,或者與課外閱讀相關的一些活動。討論是基本的形式,在熱烈的討論之中,學生能夠得到不同的角度對文章名篇進行賞析,也能從討論中得到更加深刻的認識。類似文學閱讀周的形式也是組織課外閱讀活動的一種常用形式,在教學的過程中有很大的可操作性,并且延續時間長,能夠讓學生長時間浸潤在這種主動學習、主動閱讀的氛圍當中,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
結論
綜上所述,傳統文化是高中語文的重要內容。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需要將傳統文化通過多種形式融入到教學過程當中,同時發掘教材中蘊含的深刻內容。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激發對傳統文化的熱情與愛好,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培養愛國主義情懷,學習優秀的品質和高尚的情操,提升個人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孫錄群. 立足傳統文化教育弘揚愛國主義情愫——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J]. 教育藝術,2019(2).
[2]吳寶珠. 淺談高中語文教育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 漢字文化,2017(5).
[3]劉淑芳. 淺談高中語文教育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 高考,2017(6).
[4]孫振興,王申會. 淺談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J]. 新課程·中學,2018(10).
[5]郭志娟. 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J]. 文學教育(上),2017(9):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