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會愛
摘? 要:在小學數學中,由于學生年齡較小,思想注意力比較容易分心,所以教師可以使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能夠有效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說情境教學法符合他們的學習需要,有利于小學生理解和學習知識,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提高學習成績。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小學數學;應用分析
引言:
由于傳統教育的影響,教師習慣用填鴨式的傳輸教學方式,導致課堂比較枯燥無味,很少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導致教育質量的低下。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基于自己的生活經驗,積極創立豐富有趣的教學情境,提倡學生自主交流、推理、猜想及觀察活動,可以全方位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一、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分析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由于年齡關系,在課堂上沒有辦法迅速進入學習狀態。學生在這種情況下老師講什么,重點是什么,肯定很難聽進去,更不要說對課堂內容知識達到了解明白。數學課程一般相比于其他小學課程來說,其內容相對枯燥,一旦教學手段過于單一,則難以全面體現數學學習的趣味性,難以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從而導致教學質量下降,無法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而情境教學法融入了新型的教學方法,融入生活,能夠調動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大大提高了教學課堂的吸引力。
(二)增強學生對于數學知識點的直觀了解
在使用情境教學法時,采用有趣的情境導入,快速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能通過有趣的情境導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把干巴巴的數字、符號、公式、概念記憶到自己的腦子里。充分發揮實物展示作用,能有效直觀地發揮情境教學法的作用。
情境教學法主張學生自主探究理論知識,能快速掌握學習方法,獲取更多的學習經驗及生活經驗,有利于對數學知識點形成最為直觀的認識。在此教師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知識,也會加深學生對此部分知識的感知。
(三)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熱愛學習
小學生在這個階段對于游戲有著無法抗拒的情緒,由此使用游戲情境可以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中,讓學生發揮自主能動性,自我地參與到學習知識的進程當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游戲內容,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從而提升學習熱情,提高學習質量。
二、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合理設置情境問題
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創造游戲情境外,相關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了解小學生求知欲旺盛的心理特性并結合創作兼顧系統性以及趣味性的教學情境,融入科學合理的故事情節及相應的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為學生設置具有探究性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問題思考,加深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學習“平均數”的相關知識時,教師為學生設計情境:老師手里有20個蘋果,要分給班級里的10個學生,具體怎么分配最合理?然后讓學生分為多個小組,討論蘋果究竟怎么分給每一個人。各組學生通過討論之后,再由教師講解平均數的知識,各組學生在經過討論之后,就會對平均數的概念有一定的認知和了解,并加深對這部分知識的感知。
(二)構建有效的實踐教學情境
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教學情境的構建,組織學生積極參與,通過“實踐出真知”的理論,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魅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提升教學質量。
例如在小學數學中“有余數的除法”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創造生活實例,讓學生切實感受數學問題。例如:班級組織春游,要全班45名同學,平均分成6組活動,請同學們算一下這樣分組后還剩下幾個人?對于這樣的生活情境問題,學生不僅可以結合學習過的乘法口訣給出答案,還調動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使接下來一系列的教學活動都能夠順順利利地進行,并達到教學預期的效果和目標。同時培養了學生們的邏輯思維和對問題的思考能力,對于培養學生全面素質都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三、依托情境教學,提高應用能力
在小學階段,學生們的數學應用意識并不強,學生不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運用相應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們創作生活情境,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創造合適的生活情境,來讓學生了解相關的生活知識,讓學生們逐步吸收,并鼓勵他們運用學到的數學知識切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最終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切實提高成績。
例如在講授“梯形的面積”這一節課的內容時,為了培養學生們對于空間概念的認知,提高他們的應用能力,教師采用創設生活情境的方式進行教學,首先教師向學生們展示了一個梯形的凳子,并告訴學生:“老師準備為這個梯形的凳子買一張貼紙,你們說我該買多大的貼紙呢?”學生們開始積極思考,并套用在學習“梯形的面積”這一節課所學到的知識,計量出梯形凳子的面積,然后告訴教師該買多大面積的貼紙。這樣讓學生在學習到知識的同時,也解決了生活情境中的問題。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知識,讓學生了解到他們所學習的知識不是只能在課堂上用到,在實際的生活中也是具有很大作用的,讓學生切實地了解到了生活到處都有數學,進而加深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所以在平日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依托情境教學,為學生創造合適的情境進行課堂教學,讓學生了解到數學不止存在于課本和學校,也存在于生活之中。這樣既使得學生全方位的提升,也讓教學質量上升。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并不能一味地遵循傳統教育體系和理念,運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不僅讓教學過程變得枯燥,也讓學生無法進入學習狀態。而使用情境教學方法,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讓學生的邏輯思維、數學知識應用得到提高。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根據課程內容使用情境教學法,從而保證所創造的每一個情境教學課堂都適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吳福珍.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景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9(11):136-137.
[2]韓正芳.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研究[J].才智,2019(30):29.
[3]楊玉賜.談如何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J].才智,201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