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桂華
摘? 要:高中歷史在高中學科當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高中生了解中國古代歷史和世界歷史的窗口。高中歷史的學習就是要學生掌握重大歷史事件,學會用正確的思維來看待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很多地區的高中歷史教學的弊端也日漸暴露,很多高中歷史教師對新課標教學思想理解不夠透徹,對新課標教學的方法不夠正確,導致很多高中教師還是延續傳統的教學思路,沒有堅持“以學生為本”,導致教學分離。
關鍵詞:高中歷史;歷史教學;教學策略
歷史是一門嚴肅而又嚴謹的學科,作為歷史教師有責任讓學生明白中國悠久的歷史,在新課標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高中歷史教師必須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學習,提高教學質量。筆者根據多年教學經驗總結了幾點關于高中歷史教學的方法和教學策略。
一、講好插圖,引發興趣
歷史教材當中有著大量的插畫,這些插畫直觀性強、形象生動,對于學生理解歷史有著很強的作用。歷史教師應當結合多媒體教學,通過多媒體教材插畫,激發學生的學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生的歷史記憶力。同時歷史教材當中插畫很多,如果每一個都去講解就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延緩教學進度,因此教師要精選教材插畫,通過多媒體詳細講解。例如,在“夏商西周的文化”當中,涉及到了漢字的演變,當時有各種各樣的文字出現,甲骨文和金文是當時的代表。甲骨文刻在了獸骨當中,金文則刻在了青銅器上,金文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司母戊鼎”當中的文字插圖。學生雖然認識司母戊鼎但是卻不知道它的來歷,為了增加學生的歷史素養,擴大眼界,教師可以對司母戊鼎的來歷做一番講解。司母戊鼎是商朝大王文丁祭祀母親時所制造的鼎,鼎當中刻著“司母戊”三個字,因此而得名。通過對這個插圖的講解,可以加深學生對司母戊鼎以及金文的認識。歷史教材當中插圖有很高的真實度,都是經過證實的實物,在教學當中有很高的價值,能夠幫助學生去學習歷史知識和課程。
二、巧設疑問,以疑激趣
學習知識的過程也就是解答疑惑的過程,因此在歷史的學習當中一定要讓學生明白自身的疑惑。教師可以在學生預習之前布置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預習,提高預習的目的性和針對性,教師在講解的時候將這些疑問解答出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問是一門藝術,很多學科在教學當中都必須要巧設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從而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解開歷史的面紗。例如,在“古代中國的發明和發現”的講解當中提到了“造紙術”,學生在教材的預習當中了解到了造紙術是一項重要的發明,在解釋造紙術的重要性的時候,教師可以這樣解釋。造紙術發明在什么時候?造紙術發明之前書寫材料是什么?為什么蔡倫要改進造紙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就可以解決第一個問題,知道西漢發明了造紙術,也知道之前的書寫材料是獸骨、金屬、竹簽等物品,但是其他知識就很難理解了。至于蔡倫改進造紙術教材當中沒有提到,這里必須進行講解,那是因為造紙術剛發明的時候,紙的質量較差厚薄不一,寫的過程中容易破損,所以要進行改進。造紙術的推行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書寫方式,使得很多有價值的史料得以保存。
三、賞析引文,趣講人物故事
歷史是由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所組成的,有很多歷史人物活躍在歷史長河當中,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因此講歷史的同時也要講解歷史人物。歷史的發展具有必然性,但是歷史的進度卻有一定的偶然性,偉大的歷史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歷史發展的進程。西漢末年王莽稱帝建立新朝,王莽是一個頗有歷史爭議的人物,很多人都懷疑王莽是穿越者,主要是因為當時王莽的很多政策都與當時的生產力不符。如,土地收歸國有、類似于游標卡尺的出現、征收個人稅等。在稱帝之前王莽有很高的威望,很多人當將其視為“在世周公”,能夠解救萬民于水火,人們都支持王莽但是稱帝之后王莽的政策卻不得人心。劉秀等人起兵造反,爭議比較大的昆陽之戰就是發生在這個時期。劉秀當時只有兩萬左右的軍隊,王莽卻有四十萬軍隊,但是天降隕石正好砸中王莽的大軍,導致軍心渙散,劉秀率軍出發一舉擊潰王莽主力部隊。因此,可以說歷史是一個有趣的學科,每一個歷史人物都是有趣的人物,在歷史人物的學習當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歷史事件,從而總結歷史規律。
四、聯系歷史劇,靈活激趣
歷史教材當中記錄了大量的歷史事件、歷史時間和歷史人物,只靠死記硬背很容易出現錯誤,記錯人物或者事件和時間。想要讓學生能夠記住歷史知識必須要掌握學生的記憶規律,通過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來刺激學生的大腦,從而激發學生的記憶力。遼、宋、西夏和金幾乎是同時存在的王朝,這其中涉及到了很多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記憶起來難度較大,尤其是金和遼的政權時間較為接近。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區分,可以兩個歷史劇入手,第一部就是“楊家將”,楊家將當中抗擊的就是契丹族建立遼國,第二部就是“射雕英雄傳”楊康要改名為完顏康,做金國的小王爺,金國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權。在時間上“楊家將”在前“射雕英雄傳”在后,因為楊康和郭靖的名字源于“靖康之恥”這是北宋和南宋的分界線。將歷史劇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雖然部分歷史劇并不是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歷史劇的內容也不等同于歷史事跡,但是大背景還是正確的,基本事實還是有的。也可以在歷史劇當中讓學生發現歷史錯誤,提升學生的糾錯能力,讓學生在以后的歷史學習當中更加嚴謹。
綜上所述,高中歷史是高中重要的一門學科,是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的重要方式。歷史的學習分為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意義,要努力培養學生的歷史觀,讓學生用歷史的觀點來看待歷史問題。在歷史教學方面教師一定要認真備課研究創新的教學方法,首先就是講好插圖,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插圖加深學生的記憶;巧設疑問,增加課堂的教學氛圍,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在歷史教學當中要注意分析主要歷史人物的性格和事件,理解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和歷史發展速度的偶然性;結合歷史劇活躍課堂氛圍,增加歷史學習的趣味性。
參考文獻:
[1]王必閂.基于歷史解釋視角下的概念教學——以現行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相關內容為例[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9(11):64-67.
[2]茍鋒. 淺析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A]. 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19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研討會(貴陽會場)論文集[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3.
[3]李雪琴.淺論歷史故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9(3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