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雙全
摘? 要:對于核心素養的培養,隨著新課改不斷深入,在持續加強的過程中不只是綜合素質的培養。在物理課堂上,創新能力的培養、探索能力的培養也加入了新的教學目標中。為了更加有效地完成物理課堂的教學,并且綜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探索能力,完成新課改后核心素養培養的目標。本次研究首先通過分析初中物理教學的方式,結合實例進行有效探究。分別從提升學生創新能力以及提升學生探索能力兩方面入手進行研究,通過實例分析,總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用于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物理;有效性
引言:
初中物理需要學生在掌握基本的學習能力,有基本的科學認知后所開設的一門起點較高的學科,因此也是一門在中學時期較晚開設的學科。從八年級開設課程到九年級總計三本教材,但也正是這三本教材囊括了后續物理學習中的全部基礎,不可謂不重要。因此,如何提升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并且在新的課程改革推出下培養提高學生的各項綜合素質是一個急待研究的問題。
一、核心素養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現狀改善
初中物理的教學從第一課開始便是最淺顯的生活常識問題。通過最常見的長度測量問題到運動概念描述,慢慢引出速度的概念。之后循序漸進地不斷提出一個又一個物理學中的概念,最終完成物理課堂的教學。但是在這樣一個教與聽的課堂中,學生不一定樂意接受這樣一個新的知識,人們對未知的不熟悉的事物都是懷有一種旁觀以及抵抗的心態對待,不然也不會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出現。因而教學過程往往變成教師的獨角戲,物理教學的重心需要回歸到物理,讓學生實際看到事物的道理,通過切身體驗后讓學生從體驗中明白物理的核心。同時這樣也將加深學生的記憶與物理認知力[1]。
例如,《聲現象》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始利用音叉敲擊出一段簡單的音樂,通過最開始的音樂勾起學生課堂上的好奇心。之后通過交流音樂引入聲音在物理視角下的樣子,將其拆分為“響度、音調、音色”。并且分別舉例提問不同響度、不同音調、不同音色的區分。之后給學生拋出為何不同聲音有這些不同的區別,它們分別是如何產生的,然后進行實驗研究。同時這將是學生初中以來第一堂實驗課,教師進行適當的注意事項叮囑后,盡量不要過分干涉實驗過程,讓學生自主進行,將有利于學生對物理興趣的充分培養。學生擁有一定興趣后對后續教學計劃有不小幫助。
二、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
對于新課改的要求,物理課的教學要求教師培養學生基本知識以外還需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而對于核心素養的培養,多數研究表明需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創新能力、探索能力以及思想方向等的一系列素質教育。對物理課堂而言,創新能力與探索能力是物理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個人品質。因此,在本次研究中著重分析核心素養下創新能力與探索能力的有效培養,并結合實例總結相應的教學策略[2]。
(一)核心素養下創新能力的有效培養
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求教師傳授給學生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拋棄過去的思維定式,敢于發出新的提問,敢于嘗試新的方法。例如,在《透鏡及其應用》的章節中首先進行不同透鏡下光線折射的研究,并且對于透鏡的焦距焦點成像等問題與現象分析后引導學生,可以將不同透鏡之間進行不同的組合,嘗試新的透鏡組合方案,并總結出相應的使用場景。同時,展示同樣的透鏡組合,分別完成顯微與望遠的任務。引導學生發出疑問,即為何會有不同的現象結果?最終通過研究分析完成顯微鏡與望遠鏡區別的教學課程,同時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并加深學生記憶。
(二)核心素養下探索能力的有效培養
探索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創新能力,只有有創新的想法后才會有探索的過程。創新是探索的前提,探索是創新的結果。因此,在上述所述實例中當教師引導學生提出《顯微鏡和望遠鏡》一課的教學目標后,需要學生通過已知的知識進行探索,分析每個透鏡位置的不同導致焦點成像位置的差異,最終出現的結果不同。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不斷點撥,避免探索過程中因為結果錯誤而氣餒的現象??梢栽诤罄m實驗中陸續減少點撥的次數,比如摩擦力的探索中僅點撥分清楚內力與外力的區別,最終達到不需要點撥學生就可以獨立完成探索的目的。
三、結束語
本文對此進行基于核心素養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總結出一系列教學策略。從教學課堂教學現狀的改善,通過實驗與音樂藝術等方面提升學生的課堂興趣;到分析物理課堂中重點的核心素養,分別落實到創新能力與探索能力的有效培養上,并通過透鏡的教學中前期透鏡研究過程與顯微鏡和望遠鏡的教學目標相結合,總結出培養學生自我創新能力和探索能力的策略,其中也例舉出相應的事例以供廣大教師參考。
參考文獻:
[1]李坤松.基于核心素養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考試周刊,2018(13):168-168.
[2]計輝.淺析基于核心素養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新課程,2019(6):19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