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燕
摘 ?要:微課是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過程中衍生出的新教學模式,各行各業的教育培訓中都有微課的應用。在教育行業中,微課的開發與應用對于提升教學效果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高中生物教學視角,對現階段微課與教學的結合狀況做出分析,并對如何將微課應用與高中生物教學結合做出探索,為高中生物教師能夠更好地利用微課提高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生物;微課;教學應用
微課是教學視頻的一種,與通常半小時以上的錄課教學視頻相比,微課的時長更短、內容更加簡練。在通訊技術與移動終端飛速發展的今天,學生能夠隨時隨地地使用各類終端學習這種微型教學課件。在高中生物的教學實踐中,微課能夠運用于課前導入、課后復習、演示實驗等多個方面,將復雜的生物知識以動畫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使學生能夠牢記相關的知識。
一、微課的使用意義與現狀
(一)使用微課的意義
許多學生將生物比喻為理科中的文科,因為生物不僅有巨量的知識點需要背誦,也有一些知識需要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與強大的計算演示能力,這樣的學科特性一度造成“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教學困境,微課的出現與運用使這些問題不再無解。教師通過微課將知識點錄制成視頻上傳到網絡上,讓學生能夠使用這些微課視頻對知識進行理解性背誦,改變以往學生低效的死記硬背的狀況。最基礎的微課便是教師選擇一些知識構成一個簡短的教學單元,將自己對這些知識的講解過程錄制下來,成為一個簡短的教學視頻,上傳到網絡上供學生預習、復習。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通常會加入更多的網絡元素,使微課在能夠傳授知識的同時更加具有吸引力。使用微課,可以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將原本枯燥的理論知識通過視頻的形式形象生動地展示給學生,不僅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之上,還能夠使學生更加簡單地理解生物知識[1]。即微課的使用可以將教師與學生從單純的課堂中解放出來,教師通過制作微課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高效地學習生物知識。
(二)微課的使用現狀
在廣大教育實踐者的實踐下,微課的類型變得多樣化,其中主要有四個類型:知識講解型、歸納總結型、演示實驗型、解答問題型。知識講解型便是教師對知識的講解與分析,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總會有一些學生因為各種原因不能理解或學會一些重要而難理解的知識點,教師便可以依據教學經驗,將這種類型的知識點制作成微課,以供學生查漏補缺。歸納總結型微課顧名思義就是教師將一些類似的知識點制作成一個課程,如將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所有方程式制作成一個專題。演示實驗型便是將教材上出現的實驗通過微課展示給學生,在現實中,許多實驗并沒有實際操作的必要,然而直觀的演示卻能讓學生對實驗有更深的了解。解答問題型便是教師針對一些難理解、難掌握的題目制作微課,在課堂上學生可能會因為理解能力的原因跟不上教師的節奏,教師也必須為其他學生負責,不能一節課只分析一個題目,而微課卻能讓學生重復看到懂為止。
二、微課的應用策略
(一)多環節多類型的組合應用
由于微課時長較短、內容多變,所以微課可以運用在教學實踐中的各個階段,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結合實際授課情況,將多種類型的微課運用于多個環節的教學實踐中。如使用微課引導學生預習新的課程內容,高中生物的學科特性使得一些剛接觸生物的學生難以有效地開始學習,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了解生物學科的學習目標,搭建系統的知識框架。如當教學進度接近關于細胞器的教學時,教師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學生通過課本的預習較難搭建的系統知識框架,于是教師便打算制作一個微課視頻幫助學生預習。在這個微課視頻中,教師放入了觀察細胞結構的實驗視頻以及對應的細胞亞顯微結構圖以及其他一些內容。當學生在完成課本知識的預習后,學生可以從微課中直觀地了解到細胞器結構、細胞質基質等類型的知識點,在觀看完實驗視頻后對顯微鏡的操作要點也能有一定的認識。通過教師制作的簡短的微課視頻,學生能夠從宏觀的顯微鏡操作要點逐漸轉移到微觀層面對細胞的觀察中,并以此梳理自己的知識脈絡。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也可以在微課中留下一些重要且空白的地方,使用一些娛樂要素,引導學生對課堂學習產生興趣。如在制作細胞分裂的預習引導視頻時,教師將細胞分裂的過程故意剪輯掉結尾,留下諸如“精彩內容、課堂分享”的結語,而之后的部分教師可以再制作一個微課作為課程開始的導入,通過兩個微課在兩個環節的應用營造輕松有趣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搭建知識框架的同時對課堂產生濃厚的興趣[2]。
(二)針對性的微課內容制作
由于微課在各個環節的廣泛適用性,一些教師喜歡將同一個微課視頻用于多個不同的環節,雖然微課所包含的知識可能是適用的,但不同的環節中知識的表現形式是不一樣的,所以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制作微課內容,即教師需要制作多個不同風格的微課視頻,用于不同的環節[3]。如前文所提及的,教師可以將一個內容分別放置在預習環節、課前導入環節的兩個微課視頻中,這樣有助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也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以免學生因為進行了課前預習便自以為懂了而不聽課。而在其他環節,這樣內容分散的微課就并不方便學生使用了,而要再制作同一內容的微課時,教師便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微課的設計,如制作成圖文形式詳細講解類型的微課,或是制作成視頻講解形式的微課,亦或是專供學生復習使用的同類型知識簡略提及的微課,或是相關專題的題目講解類微課。即,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制作微課內容,以方便學生有最合適的選擇,進行最高效的學習。
結束語:
微課是教育實踐者順應時代發展創造的新教育模式,在高中生物的教學中有廣泛的應用途徑。高中生物擁有巨大的知識總量,而知識點之間卻沒有太大的聯系,這便是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阻礙。微課在高中生物中的應用不僅可以將復雜的知識由抽象變成直觀的視頻展示,還能夠將特定的知識點以不同的微課形式記錄,供學生復習與思考,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祁生金.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西部素質教育,2017,3(21):124-124.
[2]張弢.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創新應用探析[J]. 高考,2017(3).
[3]張月明.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亞太教育,2016(33):43-43.
作者簡介:
張芳芳(1990年9月),女,漢,陜西咸陽,碩士研究生,中學二級教師,陜西省西咸新區秦漢中學,研究方法為初中生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