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潤超
摘 ?要:我國教育事業不斷進行改革與推進,素質教育也受到了重視。在學校中,教師的教育職責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也需要抓住學生的德育教育,這也是教育的根本與基礎,要清楚地意識到學生要先成人才能成才。下文中主要對高中政治教學中滲透立德樹人理念的實踐進行闡述,分別從高中生的道德品質教育,對社會現象進行評價以及現實生活中遇到關于德育方面的內容等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政治;立德樹人;政治教學
引言:
我國高中教育不斷進行改革與創新,在高中政治新課改內容下,教學理念、方法以及評價等方面都有了進一步的創新與深入的改革。但是從目前改革情況可了解到,高中政治教學依舊存在著重智育輕德育,重分數輕育人的情況,這與新課改要求的多元化教學發展要求不相符。對此,需要學校加強對學生立德樹人的教學,需要對學科育人的任務進行改革。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需要滲透立德樹人的理念,這不僅是積極對新課改進行改革,也是對黨的相關政策進行響應,這樣才能真正落實好教學質量與學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在高中科目中,政治作為一門人文綜合性學科,需要根據教學規律以及學生的發展規律進行教學,并且要結合我國的發展情況,才能讓學生適應社會多元化的發展,也滿足社會化發展過程中所需要的品德與能力,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高中政治課程主要表現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此同時也兼具著立德樹人的重要任務,因此在高中政治中滲透立德樹人理念是十分重要的。
一、加強道德品質教學
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有“以德為先”的教學理念,對思想政治與道德素質進行優先教育。高中政治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讓學生在學校可以學習到政治知識,可以對自身的品德品質進行思考,繼而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例如在講解《公司的經營》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該內容進行探討,讓學生積極發言,提出公司經營成功的要求,并且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分析。首先書中提到誠信問題,那么誠信就是一種道德規范,誠信在生活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教師可以通過現實中的例子讓學生更能意識到誠信的重要性,對一個人的發展有著關鍵影響,在社會上生存也需要通過誠信來維持關系。通過與現實結合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意識到立德樹人的重要性,也能讓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其次在教育過程中需要融入以人為本的理念,以人為本主要是尊重學生,這也是一種立德樹人理念的重要體現,并且教師通過不斷地引導學生認知自己,不斷對自身進行反思以及完善,從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引導學生積極評價社會現象
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以及對知識點的把握,可以通過現實中的實際例子進行解釋。學生通過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去認知知識點,才能更好地進行有效記憶。政治課堂中用實例是一種不錯的立德樹人教育方式,教師在進行舉例時,可以不直接說出重點或者相對應的知識點,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并且讓他們勇敢表達出自己的感想,最后教師再結合教學內容進行講解與總結。例如在上《為人民服務的政府》一課時,教師可以說出本地政府的職能以及責任等例子。比如一位老奶奶為了可以維持生活就在街邊擺攤,然而城管對于違規擺攤的做法有時候就比較粗暴,甚至會用毆打的形式來解決隨處擺攤的問題。教師就可以問學生這種事件是擺攤人的錯還是城管的問題。根據這個案例,有些學生會從兩個方面進行思考,有些學生會認為老奶奶只是為了謀生計,并沒有傷害他人,可以只進行罰款處理而不是通過暴力手段;有的學生會認為城管只是履行了職責,只是方式錯誤。每個學生對同樣的事件都會有不一樣的看法,每一種看法都能從側面反映出學生的道德觀以及品格等方面,同時讓學生對社會現象進行表達,這也是學生自我認知的一種方式。
三、在實際生活中進行德育教學
高中政治教學中德育是課程中的一部分,也是重要的教學內容,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質,并且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體現出這種美德。例如,可以讓學生在過馬路的時候不闖紅燈、在家時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在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等等,這些都是美德的一種體現,只有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這些,才是實現政治教學的教育目標。教師要在課堂中將“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文明”體現出來,也要培育學生具有集體主義精神,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鼓勵學生積極地用實踐方式來踐行美德,這對于學生日后的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需要滲透立德樹人的理念,才能夠真正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與正確思想,這對于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需要融入立德樹人的理念,并且需要通過實踐讓理念應用到現實生活中。
參考文獻:
[1]黃曉華. 高中政治教學滲透立德樹人理念的實踐探索[J]. 學苑教育,2018(8).
[2]盧小平. 關于高中政治教學滲透立德樹人理念的實踐探討[J]. 學苑教育,2018(1):11-11.